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正觉之道.佛子行广释》——第十一课(三)皈依

(2018-08-20 14:17:27)
标签:

正觉之道

佛子行

广释

道次第

闻思修

分类: 根让仁波切《正觉之道.佛子行

《正觉之道.佛子行广释》——第十一课(三)皈依

第十一课(三)皈依

 

皈依的学处


       皈依三宝之后成为了佛教徒,应做与不应做的心态和行为取舍,就是皈依的学处,即皈依的戒律。皈依的学处有三个方面:三遮止、三应持、三同分。

 


(一)三遮止


       三遮止就是皈依三宝之后,不应该做的三种行为。


1.皈依佛之后,永不皈依世间天神

       我们皈依了佛陀之后,就不能再去皈依世间天神。这并不是因为不尊重或者排斥他们,佛法处处倡导平等的理念,之所以不皈依世间天神,是因为世间天神仍是处于轮回中的众生,他们同样有着严重的我执和法执、被业力的锁链绑缚。天神的力量再大,最多也仅能提供给我们暂时的帮助,给予一些世间的利益,依靠他们不可能帮助我们出离轮回,更不可能成佛。但是我们皈依的目的是脱离轮回,而不仅仅是为了使轮回生活过得更好。只有佛陀才是超越生死的圆满觉者,只有佛才是众生的究竟皈依处。所以,皈依了佛就不能再去皈依世间的神祇。


       两千五百多年前佛陀在印度出世的时候,当时的古印度有很多不同的信仰。比如,有人将巍峨的大山视为神而皈依;也有人将繁茂的古树视为神而皈依。然而,皈依一棵树或者一座山,不可能使我们了脱生死。既然皈依了佛陀,就已经明确了超越轮回的目标,理应避免与此选择相抵触,所以不能再去皈依世间神灵。


2.皈依法之后,不怀伤害众生之心

       皈依佛法以后,必须断除伤害众生的思想和行为。既然以众生离苦得乐为愿景,怎么能去伤害众生,令别人痛苦呢?


       如果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就彻底与佛法背道而驰了。综观佛陀八万四千法门,最根本的思想就是不伤害任何有情众生,并爱护和帮助每一个有情,这就是佛法的目标。所以,皈依法的戒律,就是不能伤害众生。


3.皈依僧之后,不与外道邪见者为伴

       皈依僧的戒律,就是不能与学外道的人成为心灵的友伴,也不能与深具邪见的人成为修行的道友。这并不是要我们去鄙视或憎恶他们,而是出于自我保护的需要。因为当自己还未具有正见和稳固的修证定力时,思想很容易被他人所转变,会在不知不觉间迷失方向,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比如,长期跟一个品德不好或恶习深重的人在一起,就会不知不觉变成像他那样的人;而如果长期跟一个修养、行为、道德、修持等方方面面俱佳的人在一起,就会潜移默化地变得像他那样高尚。


       今生能够遇到让我们了脱生死的殊胜佛法,极为可贵。所以,皈依僧宝后,就不能和外道邪见者做友伴,不能和恶友交往,否则就失去了皈依。


 

(二)三应持


       三应持就是皈依三宝之后,应该学习并持守的三种行为。


1.皈依佛已,随处顶礼诸佛,即使残缺之佛像亦然

       皈依佛以后,对佛应该发自内心地恭敬。不能把佛像放在不净之地,因为佛像代表了佛,我们皈依了佛以后,思想和行为都必须恭敬,甚至连佛像的碎片都要尊重。


2.皈依法已,视经典为妙法,即使残缺之字句亦然

       皈依佛法以后,对法宝应该发自内心地恭敬。所谓法宝,包括佛陀讲的佛经,以及初地以上的高僧大德、通达大小五明或三藏的大成就者们所著的佛法典籍等。由于法宝代表了三宝中的妙法,所以我们一定要对佛法的内容,哪怕只有只言片语都要恭敬,而且不管是用什么文字写出来的,只要内容是佛法,都应该尊重。绝不能从经书上跨越,不能将佛学论著踩在脚下,不能放在不净之处,应恭敬地放置在高处、洁净处。


3.皈依僧已,视僧伽为菩萨,即使破损之僧衣亦然

       具德的僧人,代表三宝中的僧宝。只要是具德的僧人,乃至穿着佛陀僧衣的人,我们都应该尊重。甚至僧人穿过的衣服我们也要尊重,即使是破损的僧衣一角,也不能踩踏或扔在不净的地方。


       总之,只要是佛法僧及其代表,我们都要发自内心地尊重礼敬。

 


(三)三同分


       三同分是指我们依止具德上师之后应有的心态和行为。


1.对上师善知识以真佛之想而恭敬供养

       我们寻找到具德的善知识或上师,就要把他们视为真正的佛宝,不能与上师的身、口、 意相抵触。很多经典都要求弟子视师为佛,因为佛陀出世的时候,我们没有福报亲自值遇;在佛陀转法轮的时候,我们没有成为他度化的对境。现在,佛陀讲的佛法还在世间流传,持教的具德上师和善知识们能够代表佛陀开示佛法,对弟子而言,他们就和真实的佛陀一样,因此要由衷地恭敬。无论如何,三门都不应该与上师善知识对立。


2.对上师善知识的教诲以法宝之想而依教奉行

       上师善知识所讲的一切都是法宝,佛法就是教导我们取舍抉择的方法,上师的教言或者给我们的教导,也都要视为佛法,每一个要求都不能违背,应踏踏实实依教奉行。


3.对上师的随眷以僧宝之想而喜心奉养

       对上师的眷属、上师的弟子或者同门师兄,要视为僧宝,不能做令他们不高兴的事。现在很多皈依三宝的同门师兄之间,因为一些小事就产生分歧,进而扩张演化成矛盾,如此就造了深重的罪业。遇到一些不遂心的事,不要在别人身上找原因,应从自身寻找原因。实际上,我们学佛就是学慈悲心,让自己变得更有爱心、更善良。尤其是对上师的眷属、上师的弟子,包括周围的僧众,都要像对待僧宝那样尊重与恭敬。

 

《正觉之道.佛子行广释》——第十一课(三)皈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