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一课(一)皈依
颂词曰:
己尚缚于轮回狱
世间天神能救谁
故知殊胜无欺处
皈依三宝佛子行
颂词直解:
世间天神虽有大福报和神力,但他们自己还身陷轮回的牢笼之中,又怎能让我们从轮回中解脱呢?所以,了知佛法僧三宝殊胜无欺的功德之后,皈依三宝是佛子的修行。
皈依是佛法殿堂的大门,如果没有皈依,就无法学到八万四千佛法中任何一个法门。因此,想要学佛、成佛,必须先从皈依入门。
如果说皈依是一扇大门,打开这扇门的钥匙就是对三宝具足虔诚的信心。正如龙树菩萨说的:“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智为能度。”
我们皈依的对境是佛法僧三宝——圆满的佛陀、殊胜的妙法,以及传承佛法的僧众。除了佛法僧以外的世间神祇或仙人等都不能作为皈依处。世间天神即使拥有再大的神力与福报,但他们自己仍陷在极难解脱的生死轮回牢狱中,被无明迷惑的业力铁索紧紧地捆绑,没有自由,这样的世间大力天神等,任其有再大的威力,又怎能把那些希求善趣及解脱的众生,从恶趣和轮回之苦中救度出来呢?正如不会游泳的两个人同时掉到海里,相互之间谁也无法救谁。因此,只有依靠殊胜无欺的佛法僧三宝,才能救护自他一切有情从轮回苦海中解脱出来。所以,全心仰赖、托付于三宝,是佛子修学皈依的行持。
在此,从五个角度来阐述皈依的内涵:第一、皈依三宝的必要;第二、皈依三宝的目的;第三、皈依三宝的功德;第四、怎样获得皈依;第五、皈依的学处。
皈依三宝的必要
六道轮回中,众生不论是处于三恶道还是三善道,都无可避免地承受着痛苦与烦恼,而轮回的根源就是不了解事物的真相,由这种无明而产生我执和法执,有了我执就会有二元的分别,有了分别就会产生贪嗔痴进而造业,业因所导致的结果就是痛苦,想要从中出离,必须依靠佛法僧三宝的力量,这是因为三宝本身已超越了轮回,具备究竟的救度能力。诚如卡热巴尊者所说:“若心生仰赖,无欺唯三宝,恒常皈依矣!”
皈依的本质,是出于内心程度不一的恐惧感,而设法寻求最具能力的救怙和究竟的依靠以获得保护。最终的皈依,是回归生命最原始的本来光明状态。《随念三宝经》是这么概括三宝的:佛陀是“如来、应供、正等觉、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薄伽梵”;正法是“善说梵行。初善、中善、后善。义妙、文巧。纯一、圆满、清净、鲜白”;圣僧是“正行、应理行、质直行、和敬行。所应礼敬,所应合掌。清净功德,净诸信施。所应惠施,普应惠施”。细思这些特殊名号,我们可以了解到佛法僧三宝的殊胜功德与不共特质,也能知道,三宝是足以值得依靠的怙主。正如《入菩萨行》中说:“佛为众怙主,慈悲勤护生,力能除众惧,故我今皈依。”其中“众怙主”是说,佛陀具有普遍无偏私的大悲,对待一切众生没有亲疏之别;“勤护生”是说,佛陀从最初发心、中间梵行积资和圆满成佛后都是慈悲地在帮助所有众生,无论对自己有没有利益,都予以帮助;“力”是说,自己解脱了罪障等一切怖畏;“除众惧”是说,善巧方便救度他人出离恐怖。具有这四种特质,才能够作为皈依的对境。这四种特质佛陀都圆满具备,而其他如大自在天等世间天神就不具备了,由此可知,只有佛陀才是最殊胜、最可靠的皈依处。因此,佛陀所说的法、追随佛的圣僧,也是皈依处。所以,《皈依七十颂》中说:“佛法及僧伽,是求脱者依。”
凡夫需要庇护,正如初生的婴儿,需要依靠父母或家人的养育和呵护才能存活,远离危难并健康地成长。众生身处轮回,必须发自内心地信服佛、法、僧,才能依靠三宝的慈悲加持,从烦恼和痛苦中解脱出来。正如仲敦巴大师所说:“生死海难渡,诸苦复难忍,需救父母众,乞寻它要地,无过三宝者。”“无似佛导师,无同法救护,无如僧福田,是故我皈依!”
博多瓦格西也说:“我们恐惧轮回恶趣之苦,需皈依救护处的至尊——佛陀世尊,其他如世间占卜家、大自在天等,及诸大力天龙,都不可作我们的救护处,因为他们自己还未超越轮回......若仔细思量,渐能深信,渐净相续,能得加持。由于此上获得定解,故能由其诚心皈依,若于所学能正习学,则一切事悉成佛法。吾等对于诸佛妙智,尚不计为准洽占卜。”
皈依三宝的目的
众生的本性本来是佛,就是三宝。因为有了我执和法执而造业之后,业障遮蔽了本来具有的佛性光明,而开显自性的唯一途径就是通过修学佛法,逐步减少和遣除自私心以及所有的业力,让本有的佛性显现出来。但是,如果没有皈依佛法僧,就意味着还没有跨进大门。那么,小乘、大乘或是金刚乘的任何法门都无法修持。
佛法的作用是对治贪嗔痴,消除无始以来的业力。而一切佛法的核心是慈悲与智慧,智悲如同妙药,我们必须服用才能断除轮回烦恼的大病。换言之,就是要将教法付诸实修才能产生实际效用。因此必须先入门,皈依三宝之后,才能真正品尝到解脱的妙药。所以,皈依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服用解脱妙药,以此去除二障的大病,变得具足智慧、慈悲和力量。有了这“三怙主”,一切世出世间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了,这就是皈依的终极利益。人人都想获得安全感,但是,朝物质方向努力的结果却是永远得不到安全感!唯一的办法是圆满自心的智、悲、力,才能“彻底安全”。
所以,阿底峡尊者说:“胜护上师及三宝,救护之境善依止,依止善法大地基,清净、现欲、深忍信。”阿底峡尊者看到皈依乃是正法的根本,所以才从印度前往藏地,安置一切僧俗于皈依之中,因而也被称为“皈依上师”。
皈依三宝的功德
皈依三宝有众多功德利益。
首先,皈依是一切正法的基础。如果没有皈依,无法修持一切正法,也就是说在自己的心中无法生起相应的功效;如果没有皈依,我们根本无法成佛。因此皈依是一切妙法的基础、一切功德的源泉。任何众生若想成佛,就必须要从皈依开始,皈依三宝之后,在自己的心中就播下了解脱的种子,不论造业与否,也不管流转至六道的任何地方,种子都会如影随形,因缘具足之时,解脱之果就会生长、成熟,渐渐圆满而最终获得解脱。
其次,皈依是所有戒律的根本,而戒律是所有成就的根本,只有皈依三宝的人,才可以受持别解脱戒、菩萨戒、三昧耶戒。如果没有皈依,就没有受戒的基础,得不到戒体,也就不可能获得持戒的功德。皈依之后能受戒,就是意味着请佛法僧三宝做证,时刻提醒自己不犯戒,而且获得戒律的保护,保持清明的状态。哪怕四根本戒已违犯,但如果还有皈依体就可以通过忏悔还净。如果对三宝心生邪见,则彻底舍弃了皈依戒,也就彻底失去了皈依体,原有的一切功德都化为乌有,一切光明荣耀的生命状态都将失去。
再次,皈依是所有功德的源泉。心中所能生起的一切功德,都是以皈依三宝为前提。在皈依之前,做善事、诵经、持咒虽然也有功德,但还不能成为解脱的种子,只能成为轮回中的世间福报;皈依之后,我们所做的任何善事和修行的功德,都会成为解脱的种子。从来没有不皈依就能成佛的先例,经典中没有这样的记载,佛陀也从未说过。皈依之后,依止具德的善知识,在其引导下进行闻思修,同时,获得三宝的加持,遣除烦恼痛苦,在心中生起慈悲与智慧,这一切的功德都来自皈依。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