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2014年,明贤法师应韩国佛教界邀请,于首尔市政厅,开示中国大陆汉传佛教循身观的修行方法。
循身观能够直接对治我们身和心相脱离的断裂的状态。对治了这种断裂状态,我们的心才能真正地回来。有了心的注意力与身的同时间的相互关注,有了心对于我们身体的同步关注,我们的烦恼才能在自己有力的观照过程中得到清净。所以身念处的修行方法对于修行人来说是基础中的基础。
在禅修的开端,我们有很多障碍是跟心脱离了对身体的关注有关的。我们的心被原来的各种各样的外缘牵引走,过去的回忆能把心带走,未来的构想可以把心带走,最新的科技产品能把心带走,一段历史故事也能把心带走。我们的心会在各种各样的情境当中存在,就是不愿意回归到身上来,让我们的身心同时安住。
首先,要反复地确认自己现在没有在过去,也没有在未来的构想中,而是在这个地方,在禅修。我们能够放弃刚才对于自己所有工作和家人各种思想牵挂,能来到这个禅修现场,能来到自己的坐垫上,能让心陪伴自己打坐吗?
好,我们都回到自己的坐垫上来吧!下面说循身观的修行方法。
循身观最重要的是注意力,是观察的力量。观察力量要用在自己的身体上。循身观要实现心对我们身体轻松的了解,非常轻松的、透澈的了解。循身观的主要方法有外身的循身观和内身的循身观,还有它们交叉进行的循身观。而我们这里首先最主要应用身外的循身观,也就是身体表面的观察。
首先,我们对于身体不能通畅地从头到脚直接地做循身观,因为这样做需要很大的精神力量,所以必须要把对身体的观察分成六个段落,就是从头顶到下巴,从下巴一直到胸口作为第二节,从胸口到自己的髋关节,然后髋关节到膝盖,膝盖到脚尖,分成大致的六个阶段来一点一点落实,逐渐使心对于身体的了解能够通畅。
然后,要了解循身观的顺序。循身观最好是从上面开始,从头顶上方的头皮一点点地展开。比如说,从自己的头顶上方开始,端身正坐,然后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头皮部分开始往下进行。
最重要的是,因为我们的注意力经常跳跃,当我们从头顶对于身体的关注往下推进的时候,有时候它会跳跃一个版块,比如说从额头直接跳跃到下巴,而使我们的整个往下关注的过程被打断,从某一个地方直接跨跃到了另一个地方,中间是空白的,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一定要回去,重新开始。
当我们注意力还不是那么容易集中的时候,比如说,我们关注的地方已经移动到了眉间,可是我们的注意力很模糊,不明确、不明晰,在这个时候有一个辅助的办法,就是心里面默默地叫出这个地方的名称。比如说到了眉间的时候,心里就反复地想“眉间”、“眉间”。到了鼻梁的时候,我们就反复地加强我们的认知,加强我们的概念,“鼻梁”、“鼻梁”。到了下巴的时候,如果是很模糊,我们就反复地加强这种认知,就在心里说“下巴”、“下巴”。
我们人的身体的任何一个肢节都是圆形的,所以当我们关注前面的时候,如果是心够清静,心力够强大,是可以同时关注后面,循身观可以前面和后面同时往下进行。当我们集中的力量不够的时候,我们先选一部分开始进行,比如说先完成前面的一部分,紧跟着再完成后面的一部分。但是当我们集中的力量足够的时候,我们是可以前面和后面同时进行的。当我们心力不够的时候,我们的循身观是要分成六个段落来进行的。但是当我们心力足够强大,集中的力量足够的时候,我们是可以把整个身体一次性地进行循身观。
循身观首先会解决我们一些自我认知、身体认知方面的错误的心理结构,尤其是“偏重”的这样的心态会逐渐解除掉。比如说我们偏重地执着面部,偏重地执着肩头,或者是偏重地执着手,在我们普通的生活当中,这种偏重时常在发生。而循身观让我们的心力均衡地分布,就不会再发生这种偏重。
比如说,女众做家务的劳动,我们就容易偏重于手和脚的运作,而忽略了腰实在是受伤了。那么在循身观的时候会让我们客观地认知到腰部已经很劳损;如果是经常写文章的人、做书面研究的人,经常忽略我们的颈子这些地方受的伤,那么在循身观的时候,均衡分布了心力以后,我们就知道什么时候该调节,就让我们的心回归正常。当智能手机出来了以后,青年人会长时间地眼睛放在手机的屏幕上面,这就使得眼睛很受伤,而且颈子也长时间地勾着,这样造成身体的各种疾病。而循身观会让人从这种坏习惯当中出来。
总而言之,现代的工业文明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种种方便,各种工具让我们的身心不能正常地在一起生活,而循身观让我们回归正常。
当你一天正常运作结束以后,你需要放松,用什么样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放松呢?是去歌舞厅,还是让眼睛盯着电视屏幕继续劳动呢?这都不是最好的方式。最好的方式,是让自己平静下来,开始来做循身观。
不懂得循身观已经让很多的人不能正常地过生活。比如说不知道身体的哪个部分已经毁坏了,哪个内脏已经发生了病变,到最后检查出来了以后再进行治疗已经迟了。这些痛苦都是因为不能客观地了解自己的身体。
如果你是一位好的女众,你让家人要注意身体,其实更重要的意义是要注意身体从上到下的自我感知和自我的客观了解,这样你会是一位好妈妈,也会是一位好妻子。如果你是一位好父亲或是一位好丈夫,假如你能懂得循身观,那么你就能够把家人绝大多数的担忧都可以省略掉了。
好,我们不多说了,往下面要具体的来进行体验。请大家端身正坐,放下万缘,不要再把心放在过去和未来,来到我们的座垫上。端身正坐,头靠着衣服的领子,眼睛慢慢地垂下来,但是要留一线的光亮。不要去修改和调整呼吸,呼吸的方式需要怎么样就怎么样,不要去限制它。
然后从头顶的部分开始,我们的注意力慢慢地要经历:头顶、发髻、头发的边缘,到额头,到眉梢,到眼睛、鼻孔、面部乃至于下巴。
其实我们的身体不是真实的,但是我们需要从上到下有序地观察,才能让我们身体的真实的状况为自己所了解。如果你的观察进程中,有哪一个部分被忽略,请你重新开始。
我们完成了面部的前方,就可以来进行后面的观察。注意身体的任何一个肢节,都不要让它紧张,不要有意地摆出什么姿势,也不要有任何对自己强迫性的坐姿,一切都要以自然、放松为准则。
当第一部分完成以后,我们紧跟着来进行下面的部分。从自己的肩膀的地方逐渐开始进行,自己的上臂,下手臂,到手掌、手指的任何一个细节,一直把注意力推进到手指尖。从脖颈的地方继续地进行观察,一步一步地推进到胸口,然后又完成背后,从脖劲一直到胸口的后背部分。
要注意的是,如果你的观察到了什么部位,那个部位同时开始紧张,那说明你的坐姿很不好,需要调整。如果观察到什么部位,什么部位就能够放松下来,说明你的坐姿是合适的。
从我们的胸口继续向下做循身观,把注意力逐渐推到下腹,乃至于自己的髋关节。我们会发现,身体的有的部位观察力量是无法通过的,它就像一个闸口,把我们的观察的进程给堵住了。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需要调整坐姿,重新开始。
往下面的进程更加重要。我们从髋关节继续向下推进,经过腿骨一直到膝盖,从大腿的上面推进到膝盖,也需要从大腿的下面慢慢地循身推进到膝盖。我们的注意力要像流水一样,不要时有时无。从膝盖的部分继续向下推进,要经历小腿,经历踝关节,经历脚跟、脚掌到脚趾,然后从脚趾的第三节到第二节、第一节,乃至到脚趾的趾尖。
现在调整坐姿,重新端正身体,你的头部已经离开衣服领子了,我们需要抬起头,调整坐姿,从头顶上方重新开始。
首先是头顶的上方、头皮到头发根、头发的边际,到额头、眉毛、眼睛到鼻梁,面部到下巴。
如果注意力始终模糊,那么当你观察到一个部位的时候,你心里默默喊出它的名字,加强自己的注意力。
我们完成了前面,也同时来进行后面的观察。
你注意到了吗?我们清清静静地来观察、了解自己并不是简单的事情。我们时常会觉得自己所注意的地方非常模糊,不能清晰地了解那个部位。其实对哪一个部位不能清晰了解,那里头也有可能会有一个陷阱在等待着我们去忽略它,然后那个地方为我们带来烦恼或痛苦。所以,我们要强调、要加强自己的认识和观察,让那个地方的了解明确起来。
从自己的颈子的地方沿着手臂,一直到手指间,我们完成这一阶段。
现在要进行从颈子到胸口部分,从上到下一点点完成对这个部位的了解。
然后从后颈要到后背的时候,完成这一部分。
再完成从胸口向下,推进到髋关节。
从髋关节继续向下推进,沿着腿部一直推进到膝盖。再由膝盖从自己的小腿到踝关节,一直到自己的脚跟,经历脚掌到脚趾,第二到第一节,一直到脚趾尖。
请大家头靠衣领,抬起头。重新调整坐姿,让自己端正放松。通过两次的循身的练习,我们的注意力渐渐地回来了,曾经被忽略的身体的某些部位重新得到了观照和观察。
现在我们打破前面所分的六个阶段,从头到脚完整地进行一次循身观。
首先头靠着衣领,注意自己头顶的皮肤,从头顶开始,向下循身,向下观察,沿着头部直到自己的头发的边缘,到额头,到眉梢。再从自己的眼睛、鼻梁、面部、耳朵到嘴唇、下巴。从颈部逐渐地推进到手臂,大手臂、小手臂、手掌、手指尖。从喉根到胸口,然后推进到髋关节。如果发现有跳跃的地方,我们重新开始。从髋关节沿着大腿一直推进到膝盖,从膝盖的地方向下一直推进到小腿、脚踝、脚跟、脚掌。用清晰的注意力从自己的第三个脚趾到第二(个脚趾),一直到脚趾尖。
好,我们这一轮循身观圆满和顺利地完成了。现在大家请起立。(大家安静站立了一会儿)
请坐。自然端正地坐下来,重新让注意力回到自己的坐垫上,回到自己身体上。从自己的头顶开始向下做循身观,头顶到额头,到眼睛、鼻孔、面部、下巴。从颈子到前后的心口。把注意力慢慢地推进到胸口,到髋关节,从髋关节沿着大腿慢慢地推进到膝盖部位,从膝盖的部位向下推进,经历小腿、踝关节、脚跟、脚背,从脚趾根到第三节、第二节、第一节,一直到脚尖。
正观部分:
注意你需要头靠衣领,调整视线,我们视线的眼光开始微微地向前看。不要睁大眼睛,只是说头靠衣领的时候,视线微微地向正前方转。当我们能看见前方的景物的时候,把注意力留意到自己头部的后方。现在可以尝试着用口腔来呼吸,在呼出的时候,让自己的注意力完全在头部后方的这个空荡荡的这个方向上。
我们刚才完成了一件非常重大的工作,所以可以舒一口气了。当我们舒这一口气的时候,眼睛是向前方看的,我们的注意力是往后方去的,注意头部后方的空荡荡的这个空间。跟着我再做一次,眼睛看着前方,注意力要在后方的空荡荡的这个空间里,然后就像完成了一件巨大的任务,可以舒一口气了。在舒一口气的同时,一定要眼观前方,注意力向后方关注。
可以舒一口气了。眼睛在前方,注意力在后方,可以舒一口气了,呼——。
再练习一次,眼光在前方,我们的注意力在后方,可以舒一口气了。如果没有什么杂乱的思维,我们可以在这种状态中进入正定。再练习一次。
请大家记住,在我们修习完循身观以后,这是最后的一个环节,这个环节将产生新的关注的力量,会带我们逐渐地走进正定。
感谢大家今天来这里,我们一起来修习禅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