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舟对话摘要(九)

标签:
网海莲舟佛法交流莲舟集二麻子杂谈 |
分类: 越尘居士(二麻子)专辑 |
讨论题目:
——————————————————————————————————
显空不二
二麻子:
用生灭同时来说不生灭,过去好用,现代用怕有点麻烦。运动物体的位置,可以说是生灭同时的一个例子。由此导出运动物体没位置,
子弹不会碰到靶子,恐怕大家不接受。生灭同时是说明因缘法不住的好例子,不是无生的好例子。
佛法里讲的无生,其实是说无有自性生出来。比如椅子,从做起到塌坏,俗义上是有生有灭的。没坏前,似乎有个“椅子”,但如果仔细抉择一下,就发现没有一个什么独立的“椅子”能自己显现。所以,椅子虽然俗有,却无自性生出来。等到椅子坏了,也没个什么自性灭掉:根本没有的怎么灭?
后面证空性后缘起显不显现了这样的问题,其实根本不存在。这问题要存在,就是心里先认定缘起与性空是两个,甚至要互斥才行。但佛法讲的是显空不二,所以根本没这样的问题。硬要举个例子,比如佛圆证空性,但照样回答弟子问题,后者显然是缘起显现。嘻嘻。
关于“随举一法皆未离心性的显现”
二麻子:
又激动了不是……不能删掉那几个字吗?
兄弟,跟你说句真心话,我看到你跟某兄等的对谈,感觉非常奇怪。某兄的批判,在我看来,是对你在实修里提高极其有益的看法。同样,你对某兄的批评也是对他进入实修非常有益的。尽管你们两人目前在修学上的方向差别相当大。
举个具体例子来说,“随举一法皆是心性的显现”这见,在初学用心时候是相当好的方便引导,但在实修用心到细处的时候,常常会有相当误导。如果改为“随举一法皆未离心性的显现”,这个误导一般来说就消失了。嘻嘻。麻子这是经验性的说法,但是在这些年的学习里麻子经常发现,这样的经验跟历史上的结论往往非常一致。您看看,麻子改过的这个说法,会让人批成数论或真常吗?我想不会吧。麻子的联想是,这类在见上看上去细微的差异,不仅仅是个理论思辨的问题,而是有非常重大的解脱实践背景的。
我一直觉得某兄的看法极端了一点。但这些年在学佛圈子里的所见所闻,实在让麻子也有类似的担心,偏常的见地很容易给一些人带来“开悟”甚至“解脱”的错觉,而在应该真正走向解脱的方向差之毫厘。写到这里,麻子发觉俺似乎又在反复老生常谈了,所以要申明一声,这些话俺是从实践与操作的角度,而不仅仅是从思辨的角度,得来的。
一个有关实际操作的因素……
俱非肯定在理上是比较不容易偏的表达。但实用时有个问题,就是这个表达在思维上太复杂了,不够直接。所谓实用,就是借用毗婆舍那从分析进入现量。对多数人来说,这时候的分析不能太烦杂,否则容易破坏定心,就难以契入了。当然,例外的根器就是例外。
其实除了在定心下用些思维性的毗婆舍那契入,还有别的方法,可能更直接。但对多数人,这种方法不容易用得动。
至于“藏密诸师所授口诀是否有简化思路便於禅观的作用?”
──诸字俺没法回答,因为我知道的有限。口诀不仅是简化了思路,甚至是直接将思路转化为对应的心行。所以口诀本身不会跟你说什么“见”,而是跟你说怎么“做”(或者怎么“不作”)。历代大师对口诀的讲解往往是说明如何做是如何与某个见对应,是怎么对应的。
“另外,禅宗早期多用观法,和台宗用功法大同小异。如观心法门,虚云老说此法于今人根器稍嫌不契,故宗门如今多用参法。在下不太清楚其中所以然。猜想是否在观心法中,能观所观都太难把握?”
──俺不知道虚老说话的根据与动机。在俺看来你说得很对,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能观所观都难把握。更准确定说是由于串习,能观所观都执得太紧。另外的原因是,具体做法(相当于密教里的口诀)近乎失传(会的人太少了)。
空性是活的
zf:
当年在下确有以佛性为空性的误解。虽然佛性本性亦空,但将佛性等同空性却是错误的。多谢提醒。不过,依在下现在的见地,虽然器皿的空性不是佛性,但器皿同样具有佛性。
二麻子:
嘻嘻,给某兄回在这里。这个空性两字,某兄用的意思,与宁玛派用的意思不大一样呢。ZF兄也宝贝,他不说出这个不同,却用佛性两字随你推一步,可这一推,嘿嘿,茶杯有佛性呢,你看,又来麻烦了吧?
嘻嘻。应成的习惯,空性是说自性纤毫无。那么死活的差别是什么?虽然这差别也没自性,但这个只是无违自性空,并不保证自性空就有死活差别。一个老例子是,唱歌无违走路。不过走路不保证有唱歌。
那么,唱歌哪里来的?宁玛不是这样表达。在宁玛里,空性不是死的。嘻嘻。鸡同鸭讲的事,我们都常做的。
悲智本来不二
笨鸟:
麻叔,请教个问题。
愿一切众生善业皆得成就——续一切善缘。
愿一切众生恶业皆不得成就——断一切恶缘。
这是大悲心。
那么智是出现在悲的同时呢?
还是出现在悲的过程中?
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
看这句智好象是在饶益的过程中出现的。
但笨鸟又相信实证是开智慧的,
这两者怎样统一呢?
很有可能笨鸟问得无理。
但对笨鸟来说却是个问题。
二麻子:
需要统一协调?嘻嘻。老弟,智慧跟慈悲什么时候被割裂开了的?你自己检点检点。
笨鸟:
凡夫的同情心与智力是分离的,菩萨的大悲大慧是一体的。
二麻子:
那么本来呢?它们是割裂的吗?不是吧。所以根本不要去想谁怎么增长了谁的事,根本是自己增长自己。悲智本来不二。所以,修慈悲长智慧,修智慧长慈悲都很正常。
来源:《莲舟集》http://www.360doc.com/content/07/0603/18/2873_53634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