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莲舟对话摘要(三)

(2013-10-21 22:59:06)
标签:

佛法交流

莲舟集

网海莲舟

二麻子

杂谈

分类: 越尘居士(二麻子)专辑

莲舟对话摘要(三)

讨论题目:

    因缘生的无自性

    离“妄计因果”与“拨无因果”这两个边见

    因果律和随机性

 

因缘生的无自性

  二麻子:

  自龙树菩萨以来中观对“生”“有”的讲解其实非常细密,难得有人真的深入到那么精细的地方去。故学人很容易混扰。比如这个“有”。再比如四生的否定,里面有非常多的精妙。麻子这两天忙,改天看看能不能用白话把这个问题表述一下。
  比如说“生”。一般凡夫名言共许下说的“生”,都是夹杂自性见的。而对这样的生,分为四类被全部破斥。所以,这样的生是被彻底否定的,故称“无生”。
  不被否定的“因缘生”,(注意这三字不能拆开)实际上是跟“生”完全不同的概念,或说实相现量。
  因缘生的意思是“无量缘起显现变化里,某个局部的显现明显改变了”。比如,“美人脸上生痘痘”,嘿嘿,有什么生出来?不就是一小块的颜色变红了点吗。所以,不否定的是缘起显现。这跟中观对“有”的肯定否定完全一致。
  第二,对生的破斥里,对四生的否定不是直接说“没有自性生出来”,而是在论述“生”这个过程是没有自性的,觅生不可得:抉择下无有勘忍。这点可以对比中论里对“有”的否定来看,是完全一样的。这样,“生”这个过程既然无自性,那么任何无自性的事物(法),不会因为生的过程而添加出自性来。
  如此,要确立一切一切情况下诸法永无自性,就用两步来说:1、一切法无自性,2、生的过程里也不会添上自性。所以,一切法永远无自性。
  初学中观时候麻子就想过,“一切法无自性”应该已经完备了的,为什么后面还要讲无生?
  后来明白,其实一切法无自性确实是个完备的表述。但凡夫会妄想纠缠能不能通过生的过程搞出自性来。所以龙数菩萨把这个明确破掉以断妄想。
  破四生里,自生它生都好理解,破共生就非常有趣了。共生跟因缘生的差别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要破?嘻嘻,这可以是个非常混扰人的地方。今天没时间,改天看看有没有空说个与此有关。

  dawa:

  相关的问题,其实以前莲舟小小地探讨过,俺印象深刻的是:无自性的集合中找不到有自性的子集。

  二麻子:

  嘻嘻。是。后面藏的东西就是这个……这个引理的另一个表述是“因缘无可分割”。嘻嘻。

 

离“妄计因果”与“拨无因果”这两个边见

  二麻子:

  因与果的划分如同一切其他名相一样,是没法绝对精确定义的。比如吃饭是因吃饱是果,因前果后。但是如果你一定要说吃的时候还没饱,嘻嘻,就未必绝对成立了。
  如果我们遵从一般的因前果后因果不同时的区分方法,那么这个情况可以这样说,善因必有善果,是说善行终究会导致善果。并不是说,善行后的相续里就完全没有苦。实际上善行本身对凡夫感觉来说就未必是乐的,很可能是苦的。
  那么,这个善行及其后续里的苦是以善行为因吗?凡夫可能这样想。实际却不是。苦是集出来的,看看四圣谛的教法就清楚了。

  aruni:

  请教了:非因即不论。何谓因?

  二麻子:

  谨回……这因字一字,说起来也复杂的很,真说起来,佛法讲因缘时候,因与缘之间还真拿不出个绝对区分间隔来,无非比较紧密的缘就叫因吧。二,这个紧密与否的判断,还与我们讨论问题时候的观察角度有关,特别是看这个缘是否是我们曾经的主观作意。
  如此仔细下去对一部分人来说,没问题,恰恰是深入正见的过程。但对为数甚多的另一部分人来说,这实在有些复杂得超过需求与能力了。其实有很简单朴素的办法。
  比如,有人要通过练铁砂掌来提高高考成绩,哈哈,大概谁都会说他神经。这就是非因计因的极端了。
  但实际上,练铁砂掌锻炼了身体,对读书有利,从而对高考成绩或许也是有些个有利影响的。虽然如此,谁都知道,这个影响怎么也不能算成提高高考成绩的因吧。所以,如果练铁砂掌未能提高高考成绩,嘻嘻,不应该怀疑练铁砂掌的功效,功效根本就不在这个方向上嘛。
  持佛号可以是往生西方、忏悔业障、修持禅定等等的正因/亲因缘,具体当看行人的发心与做法。而不是防止刑事犯罪的亲因缘。如果有这方面的附带效果跟着赞叹就是,如果一时没显现这样的效果好像也实在没什么可抱怨的吧。嘻嘻。

  aruni:

  后学昔年听韩师教授时,常听师讲到有关劝诫学人勿将异熟果当成了亲因的教诫,似与大德非因计因贴中之意相通。野人献曝,不知然否?

  二麻子:

  客气客气,韩老所说麻子没在场听到,精确意思麻子不敢妄测。大致按照常理推断韩老所说应也是这个意思。因为离“妄计因果”与“拨无因果”这两个边见极端,是佛门大德很基本的素质,如韩老这般的素养对此不可能不懂。

 

因果律和随机性

  明心斋主人:

  麻叔哪里走?留下买路钱!据说您曾和老儒兄(郑玄)就概率论、随机事件是否违背佛教因果论的问题进行过深入的探讨,能否告知旧贴在什么地方?如果找不到了,那是否可以简单介绍一下您对此问题的基本思路?谢谢,请不要再让我失望了。

  二麻子:

  那个讨论并不很长,在如意禅堂上进行的。
  就是酒老的坛子上。近年酒老可能酒喝多了,乘鹤而去,不知仙踪,那个坛子自然也就消失了。
  那个讨论的本质其实是“宿命”“不可知性”,真理(如)如何离此两端。不过跟老儒的讨论是用概率论的用语进行的。讨论时,老儒与麻子对这个表象后面所谈的本质──宿命,不可知论等,都心知肚明,而且双方看法相差不远。但因意外小故障打断,讨论没进行到底。
  后来,莲舟与慈氏论坛都讨论过佛陀是不是“全知”的问题。这个问题本质上是与老儒兄所讨论的问题一样。
  你说:“他的意思好像是认为概率论、随机事件构成了对因果的证伪,所以我本来估计是您和他激烈对辩啊。”──看来老儒的回忆有误,算了,估计的辩论痕迹也找不到了。
  嘿嘿,咱们佛门弟子,未必一定思维严谨,人家儒家高弟,未必思维都不严谨。老儒有他仔细的地方,嘿嘿,只是这郑老师在坛上混的年头多了,多少喜欢挖陷阱坑人寻开心。
  你仔细读读他的帖子,他暗示证伪的,是因果律还是宿命论?他否定过吃饭会饱吗?他强说为“常”的,变化中的不变,不是因果律吗?嘿嘿。他真正否定的是万事前定──这是因果律还是宿命论?
  明斋主对俺不满意的地方越来越多了,嘻嘻,毛病出哪里了?别看见人家那块牌子就简单否定人家,嘻嘻,仔细看清楚别人讲的到底是什么比较好些。这年头,不光有挂羊头卖狗肉的,也有挂狗头卖羊肉取乐的,特别是在网上玩家里。
  佛儒之争俺不会帮郑老师,这从概率论聊到因果律的事,还是把人家的意思看得更仔细点好。
  说句直率话,再联想到先前在讨论科学逼近真理与否问题时的印象,俺对明斋主做学问时够不够仔细,有点疑问。

  “老儒:‘如果理里面包含有果无因呢?’”
  ──那你掰掰看,这是说无有因果律了?
  他这里的因,与你说的泛指因缘的因是一个意思吗?比如,电信传输里,十万分之一的误率。每次误码都有明确原因?
  是谁想制造这次误码呀?这个误码可以说是大量影响不大的因素凑成的,不能说哪个因素是主因。但,用概率的术语说,这个解释,这个现象是古典概率的随机性。其大意是,因素太多了有限智力无法精确处理,显现随机表象。这种随机性完全没离开大家接受的因果律。法界里明显包含这种随机性,但很多人可能没注意到,如果说法界只包涵这种古典随机性将导致致命的宿命论:确定而不可测的宿命。
  现代概率论还说一种随机性,不是因为因素多,算不过来,而是说根本的,完全内在的自发的随机性。这种不确定性是根本的,无法排除的。这种随机性可能很多人就不能接受了,认为会违背因果律。实际上,这种随机性在现实中是相当明显的。而且,即使是这种随机性,也可以与因果律不相违背。关于这点更具体的例子与讨论是在大千的慈氏学论坛上,关于作意的自由与限制等。这里就不罗嗦了。
  千万注意,因果律主要是使违背因果的事不能发生,而不是精确确定唯一结果!结果被唯一确定仅仅发生在事件发生时。也就是说,还没发生的事都有某种(大小不等)的不确定性。完全确定了的,也就是过去了的。
  因果律是很要仔细的东西。嘿嘿。一个偏向将导致宿命论,另一个偏向将导致否定因果。
  嘻嘻。郑老师就是用这点细微的地方在搅和你。你如果不小心自己不知道隐含落入宿命论了,嘿嘿,就等他高兴了来折腾你,并顺道损两句佛教吧。

  “老儒:‘佛家最大毛病在于妄谈因果,排斥随机事件和自身知识局限。’”
  ──您是喜欢看老儒的口号呢,还是想真看明白他的陷阱?
  上面这些口号,麻子楼上帖子都有涉及,明斋主看看,老儒否定的到底是什么?
  是否定因果关系,还是说你不接受随机性?
  他没说不要因果,他说你“妄谈因果”。
  妄谈两字当然有技术性刺激对方的成分,不过,也是建立在你的确没讨论随机性这个现象上的。实际上,随机性是因果律里的重要成分。离开随机性,因果律就被阉割成宿命论了。
  你并不需要否定随机性,只要别人认为你否认,久了,就积非成是。你就变成否定随机性了。嘻嘻,别以为这是完全冤枉你。这里你不是你个人,人家说的是佛教徒。平心而论,我们佛弟子都搞清这个问题了?或者问,多数人,主流看法搞清这个问题了?似乎我们真不敢回答“是”。宿命论的影子或多或少总是存在,似乎有点挥之不去呀。
  买路钱不知道留了多少,但你还是失望呀。嘻嘻。

 

来源:《莲舟集》http://www.360doc.com/content/07/0603/18/2873_536348.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