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ZT:大乘禅法的修证原理(一)

(2013-01-03 22:22:13)
标签:

禅法

修证

永嘉

证道歌

达照法师

教育

分类: 网络摘菁

ZT:大乘禅法的修证原理(一)
大乘禅法的修证原理
 

    诸位同修!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佛法的一些重要的思想观念。市佛教协会的领导同志们,前一段时间就跟我讨论过,说诸位在这里有一个永嘉大师禅学的研究班,这个研究班最近要把永嘉大师的《证道歌》学习完了,希望我能来和大家一起讨论《证道歌》里面的一些重要思想。

    今天来主要的目的,是跟这个禅学班的同修来讲述永嘉大师的主要思想。原来郑老师跟我商量,说是听众大概有六十位左右,不过今天好象不止六十位,其中就有些没有学过《证道歌》的。所以,再讲《证道歌》的很专业的内容,可能大部分同修就会听不懂了。由于这个缘故,我就把《证道歌》的重要思想,再联系整个佛法的思想脉络,总结一遍。当然了,学习佛法,佛法告诉我们是干什么的,告诉我们的,就是《证道歌》的证道这两个字,证就是实践、证明;道,我们简单地说就是道理,什么道理呢?就是人生的真理,宇宙的实相,也就是说,我们要看清一切事物和人心的真相。这个真相在佛法里面称为“道”。证道就是我们把自己人生的真正价值意义实践过来了,这就是证道。那么《证道歌》的内容就是永嘉大师他通过佛法的修学、觉悟,走过来的一条路,用诗歌的形式把它表现出来。在《证道歌》里讲述的内容主要可以把它分为四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我们中国乃至整个佛教界,释迦如来一代教化的总结。总结什么呢,总结就是证体起用,这是永嘉大师《证道歌》的第一点内容。因为,在大小乘佛法里面,小乘的道是解脱道,解脱我们人生的种种痛苦、种种执著、种种烦恼。大乘的道不仅解脱痛苦,而且还要发现我们每个生命的内在的幸福和快乐。我们没有痛苦,这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但是你光没有痛苦,同时也没有快乐这也不好。所以整个佛法告诉我们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把你的所有痛苦都了断、都解决掉,第二件事情把你生命中所有快乐的成分都显发出来。所以起用就是起妙用,起快乐的妙用。这个是整个佛法,包括中国禅学里面的如来禅、止观法门,乃至种种有相的修行法门,它的目的在《证道歌》里面就是证体起用

    第二个方面,它讲述的内容就是中国禅宗独特的指导方法,叫做从相见性。这个跟证体起用渠道不一样。从相见性,佛性在哪里?诸位说佛性在哪里?佛性不在别处,就在根尘相对之处,就在山河大地、日常生活运水搬柴之中,不离一切相,所以要从相上见到佛性。离开相,无性可见。你说佛性是无相的,如果你要离开相再来见佛性,这是不可能的,犹如缘木求鱼。这个在《证道歌》里面也表现得非常突出。这两个是整个大乘禅法的修行原理。所以,上一次郑老师让我讲一下《证道歌》的思想的时候,我想《证道歌》的思想非常丰富,学一年、两年也不容易把握它的精要,那么,我就想介绍《证道歌》的思想背景是什么,《证道歌》的思想背景也就是这两条,它含括了从释迦牟尼佛成佛以后,讲《华严经》、乃至后来的讲《阿含经》、《方等经》、《般若经》一直到法华会上,这一代时教当中,无非是讲了证体起用,那么如果说从相见性呢,在般若典籍里面有一部分提到,特别是《法华经》和《涅槃经》就从相上开示我们如何见性,实际上你要是把握好了这两步,你就能够贯穿整个佛法的思想脉络,这非常重要的一点。

    第三个方面,《证道歌》其实对我们真正用功修行有个非常大的帮助,因为我们在修行当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事情,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所以《证道歌》里面给我们介绍了“修行路上的障碍”。修行路上障碍非常多,大概概括了一下,《证道歌》里面指出了十五种。

    第四个方面,《证道歌》同时也讲到了,修行路上的境界,境界也非常丰富。就像“常独行。常独步。达者同游涅槃路。调古神清风自高。貌悴骨刚人不顾。”这完全是修行路上的一种境界。

    所以《证道歌》可以分开这四个方面的内容来把握。

    今天我只能就其中的一个部分,或者我讲简单一点,讲快一点,我们把前两点今天下午做个简单的介绍。这个是总体把握《证道歌》思想的一个重要的方法。也是把握大乘禅法修证原理的关键所在。如果这两步你弄清楚了,以后诸位再看大乘经典,特别是看禅宗的书籍的时候,那就非常清楚了。

 

    第一、证体起用

    我们从第一点来看,证体起用,在《证道歌》里面讲得非常多,我们最熟悉的就是第一句话,“君不见,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这就是证体起用的全部显现。“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就是从相见性的显现。这头一个偈颂实际上把整个《证道歌》的思想脉络,或者说整个佛教大乘禅法的思想脉络全部放在里面了。

    所以这个内容呢,我们从第一点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证体起用,证什么体呀?真如本体!讲到真如本体,没有学过佛法的人可能又糊涂了,什么是真如本体?这里又牵涉到《证道歌》里面一个佛法的实践问题。佛法它实践什么?实现我们人生的价值。那么佛法实现我们人生的价值,有哪些方法,有哪些渠道进入呢,有五个层次,叫做五乘正法:五乘正法的第一乘是人乘,像太虚大师说的:

仰止为佛陀,完成在人格。

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

    从整个学习佛法的角度看,我们在六道当中,人道算是最幸福的一道。人道比天道还要幸福,为什么呢?因为人道在六道中间,下面有比我们更苦的,上面有比我们更快乐的。所以,我们知道有苦有乐,有一个比较,我们可以追求快乐,可以舍弃痛苦,有这么一个先天的优越环境。所以作为人道不知道修习佛法,这是太可惜的一个事情。释迦佛、十方如来都在人间成佛。原因就是,人在六道当中处于中间这一道,表法为中道。三恶道太痛苦了,他痛苦到根本就没有时间、没有精力、没有这个思想来修学佛法、改变它的命运,提升它的生命状态。没有办法升华它的生命素质。天道呢,太快乐了,在天道之中,完全被这种快乐控制住了。

    过去释迦佛有一个弟子目犍连,是神通第一的。他在人间有一个弟子是学医的。平时,在佛弟子当中,或者别的人生病、头疼的时候,就找这个医生来,这个医生是神医,什么病都能看好。后来这个神医往生了,死了之后升到天道去,在忉利天享受。有一次,目犍连的一个同修头痛,生病了,说这个人间的医生看不好怎么办呢?目犍连神通第一,跑到天上找他去。在天上碰到他了,他这个医生啊,坐在一个快乐的车上,幸福之车,坐在一个快乐的车上开过来了。原来在人间做人的时候,看见师父来了就会非常恭敬,要顶礼、要磕头,看见师父特别客气。在这个时候呢,他看见师父来了,就手一挥向师父打一下招呼,师父你来了,车就赶紧开过去,那个车就没有停下来。目犍连就用神通把它停住了,停住之后他车开不动了。目犍连走过去说,你这家伙怎么搞的,以前那么虔诚,今天怎么看到师父就跑掉了?这个弟子就说,我实在是太快乐了,进入这个快乐的环境之后,心里想停下来,根本就没有办法停下来。所以这个世间很多人,他要是完全被快乐笼罩的人,他也抽不出时间来学习佛法。所以天道不是学习佛法最好的地方,但他是生命一种快乐的表现。

    所以在佛法里面,第一个我们先从做人这个地方开始,五乘里面因为三恶道在下面是痛苦的,三善道呢是快乐的,我们的生命不是快乐就是痛苦,或者,苦乐兼半,就是在这六个范围里面浮沉不定。所以轮回的实际意义是什么,轮回,诸位想到轮回好象很可怕,好象人死了之后才去做什么。实际上,轮回就是我们生命的不稳定。你快乐也不稳定,你的痛苦也不稳定,在这种不稳定的生命状态当中,你无法把握自己的心态,无法把握自己的生命,这就是轮回。所以,佛陀看我们,轮回的人最终的结果,基本上是受苦比受乐更多,天堂只是客店,地狱就是自己的家乡,轮回中的众生是这样的一种状态。所以,修行的第一步就是要去恶从善,所谓“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诸恶莫做是把三恶道里面痛苦的层面杜绝掉。众善奉行是升华我们生命中比较真比较善的、真善美的部分,所以纯真纯善的生命,可以归纳为人天乘。不过,关于人天乘善法,我在这里就不给大家介绍了。因为人乘是五戒,天乘是十善,五戒十善加起来有很多做好事的行为,有相的修行、住相的修行,都是人天乘善法。

    那么修行人天乘了之后,这个实际上还是一个世间法,所以,我们对于做好事,一定要有这样一种佛法的观念,佛法让我们做好事,是让我们获得生命解脱的一个基础。就像地基一样,如果你没有这个基础,你的房子根本不可能盖牢,就算你讲法讲得再好,你再洒脱、再舒服,如果你是一个恶人,你不做好事,那你永远都不会解脱。所有的大小乘经典,都讲人天乘是佛法修行的基础。基础打牢了之后,接下来才是佛法的根本精神,就是在你人天乘的基础上面再往前走,还有三乘。声闻、缘觉、菩萨,这三乘呢,才是佛法的精要所在。

    那么这三乘里面,一般分开大乘和小乘。小乘是什么意思?小乘就是自行车、摩托车一样,只把自己运走,就是自己觉得人生太痛苦了,我把自己的生死问题解决掉,把自己的痛苦消除掉,但是不考虑到别人,不管别人的问题解不解决。大乘可不一样,大乘是不但自己解决,还要帮别人解决。就像客车、还有火车、飞机,它可以运载很多人,所以叫大乘。小乘的修行方法怎么修呢?小乘证体不起用。

    到了三乘的时候,就是永嘉大师《证道歌》从出世间的地方开始的。他不从世间法开始,世间你再做好事,也是不究竟的,如永嘉大师说的很清楚“住相布施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时箭还堕,招得来生不自由。”这是他对人间善法、人天乘的一种看法。所以,《证道歌》的第一句,“君不见,绝学无为闲道人”,“绝学无为”,绝学是绝什么学呀?诸位想一想,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能学什么?从小到大,你所学的这一切,无非都是世间法,无非都是妄想、分别、执著,无非都是以一种价值去掩盖另一种价值。

    我们人哪,很多时候被世间约定俗成的价值观害得够戗!大家忙忙碌碌,几十年就被世俗的价值观掩盖住了。所以价值观很害人,比如说在解放前,中国民间流行的很突出的价值观,就是三寸金莲,女孩子的脚要三寸才漂亮,如果长到五寸的那就是丑的。这种价值观完全没有任何意义,我们凡夫众生偏偏就觉得有意义。就像现在有人觉得减肥才漂亮,觉得排骨美,瘦得跟白骨精一样,还说是漂亮的,这种价值观完全没有人生的意义。但是,社会上一旦形成这种价值观以后,大家都觉得我胖了出去就脸上没光。如果在唐朝,一个女的出来,如不是胖乎乎的,说你这个人没福相,唐朝的美女都是胖乎乎的。世俗的价值观害人害得很深,为什么呢?因为那些价值观都是人为创造的,不是一个具体真正的价值存在。

    所以佛法用五戒和十善这个世间的价值观念,就是更超出世间的价值观念,就是道德的价值观,就是世间有实际受用的道德的价值观,来掩盖我们虚无的价值观,或者说代替我们虚无的价值观。这样一来,你的生命就呈现出比较完美的状态、比较真善美、比较真实,但是,你现在任何状态都是世间法。所以呢,绝学无为这个学呀,就是要把你世间的价值观全部打破,包括佛法里面五戒十善的价值观念,注意哦!我说打破这个价值观念的意思,就是世间的五戒十善做好人,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这是我们的基础。如果你基础好了,始终把住那个基础不前进,就像这个房子地基打好了之后,上面不许你盖房子,这是个傻瓜,你的房子永远都盖不成。所以佛法的修学,在这个基础上,你一定要往前一步,往前一步这一步,就是绝学,诸位想一想我们学来多少东西?释迦佛要讲这绝学两个字,他的思想要讲十二年!所以,不是今天在这里说,就能讲得很清晰。为什么他讲十二年呢?在十二年当中,佛讲《阿含经》,就是讲解脱道,就是要讲证得我们真心的妙用、真如的本体,所以绝学就是绝世间之学。

    老子讲的那句话比较好,“为学日增,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所不为。”这绝学无为啊,是用了这样的一个词,来形容我们佛法的修证。但是老子讲的绝学无为,还没有到佛教的这一步,因为老子《道德经》里面讲的绝学呢,“为学日增,为道日损。”这个损啊,讲的还是佛教的四禅八定的境界,禅定的境界,还不是解脱的境界。这个在憨山大师的书里面,憨山大师有评判。所以,绝学的这个学,实际上要落实到我们现在的生命状态当中,诸位现在可以有一个最直接的方法,我们要观察自己的身体,自己的世界到底是什么组成的?比如说,我们首先看到的这个世界,是个什么世界呢?是个物质世界,唯物论,对吧?一切以物质为先。我们现在在生活当中,你最大的执著,就是执著物质的享受。这种执著带来的痛苦,带来的局限是非常明显的。你征服自然,然后自然就给你报复,这是因果报应。你要做一件事情,你不知道这个事情做完之后它背后隐藏的那种负面的因素。所以,物质世界给我们极大的局限。另外呢,就是我们精神世界。精神世界是什么?我们追求精神的享受。艺术、文学、哲学、世间的各种音乐、美学,无非是讲追求精神的享受,他有实际的受用。那虽然有实际的受用,它还是世间法。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a393a301014zs3.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