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佛教三大世界说、劫数、器世界毁坏过程

(2012-05-28 20:52:59)
标签:

佛教

世界

劫数

毁灭

杂谈

佛教三大世界说、劫数、器世界毁坏过程

一、佛教三大世界说:俱舍世界说、华严世界说、时轮世界说

有人认为《俱舍论》中说的器世界状态与现代科学证实的器世界不一?

多识仁波切:

    对器世界存在状态有多种说法,大乘经典中的说法与小乘经典中的说法不一样,密教经典中的说法又和大乘显教经典中的说法不一样。《俱舍论》中的器世界学说是佛教中比较普遍流行的小乘教的说法。第二种影响较大的是华严世界说,此说认为宇宙广大无边,根据众生的业力所现的器世界也形状各异,多如微尘。这个娑婆世界属于无量世界中的华严世界。华严世界体系主体是雪海遍照如来,在此如来的每个毛细孔有亿万世界,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是雪海遍照如来手心中的一个微尘世界的亿万分之一的更小的微尘世界。第三种是出自密续的时轮世界说,时轮的大瞻部洲,形状与地球有相似之处,时轮天文日月蚀测算结果与现代天文完全一致。
  根据上述情况,藏传佛教认为俱舍世界说,只是不同众生业力所现的各种器世界中的一种特殊状态,世俗智既无法肯定,也无法否定其说,只是众说中的一说。
来源:
http://www.beita.org/html/zhengfacang/C1shangshidayi/201202/29-3873.html

 

二、佛法中的时量:劫数

    一小劫

  乃时间之单位。《大毗婆沙论》等谓,人寿自十岁起,每过百年增一岁,至八万四千岁为增劫之极;又自八万四千岁起,每过百年减一岁,至十岁为减劫之极。此一增一减,共计一千六百八十万年,称为一小劫。经典中常有此语,如《法华经》卷一(大九·四上):「教菩萨法,佛所护念,六十小劫不起于座;时会听者亦坐一处,六十小劫身心不动,听佛所说,谓如食顷。」

  一中劫

  合二十小劫,共计三万三千六百万年,称为一中劫

  一成劫 = 一住劫 = 一坏劫 = 一空劫 = 二十中劫

    一大劫

  总括成住坏空等四劫,称为一大劫;乃一期世界之始末。《瑜伽师地论》卷二(大三○·二八五下):「又此世间,二十中劫坏,二十中劫坏已空,二十中劫成,二十中劫成已住。」即八十中劫为一大劫,共计两百六十八亿八千万年

  过去、现在及未来三大劫

  过去之住劫称为庄严劫(梵语vy ha-kalpa),现在之住劫称为贤劫(梵语bhadra-kalpa),未来之住劫称为星宿劫(梵语nak atra-kalpa)。各大劫之住劫中,各有千佛出世,称为三劫三千佛。据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载,现在贤劫中有拘留孙、拘那含、迦叶、释迦牟尼,乃至最後之楼至佛等千佛出世;过去庄严劫中有华光佛至舍浮佛等千佛;未来星宿劫则有日光佛至须弥相佛等千佛出世。

  详细解释:劫

  梵语 kalpa,巴利语 kappa。音译劫波、劫跛、劫簸、羯腊波。意译分别时分、分别时节、长时、大时、时。佛教视之为不可计算之长大年月,故经论中多以譬喻故事喻显之。

  佛教对於「时间」之观念,以劫为基础,来说明世界生成与毁灭之过程。

  诸经论中有小劫、中劫、大劫之名目,小劫、中劫同为梵语 antara-kalpa 之译,大劫则为梵语 mah -kalpa 之译。鸠摩罗什译之《法华经》中,皆称小劫,而法意所译之提婆达多品中则称中劫;二者皆同为 antara-kalpa 之译。又《大楼炭经》卷五以刀兵等三灾为三小劫,而《起世经》卷九称之为三种中劫。《立世阿昙论》卷九以八十小劫为一大劫,《大毗婆沙》论卷一三五则以八十中劫为一大劫;此等差异,均可视为 antara-kalpa 之异译。

  盖「劫」字原表示时限,其中虽有多种分别,但长时之「劫」常用於说明世界之成立及破坏之过程。前述《大毗婆沙》论中,分劫为中间劫、成坏劫及大劫等三种,《俱舍论》等分坏劫、成劫、中劫、大劫等四种,《彰所知论》分为中劫等六种,即是其例。依《大毗婆沙论》卷一三五载,中间劫亦有减劫、增劫、增减劫等三种:减劫者,从人寿无量岁减至十岁之间;增劫者,人寿十岁增至八万岁之间;增减劫者,人寿十岁增至八万岁,又从八万岁减至十岁之间。此三种劫在说明住劫二十中劫之差别,即住劫二十中劫之中,第一劫为减,第二十劫为增,中间十八劫为增减劫,各中劫之时量皆相等。此即最初减劫中有情福胜,故下减较缓,最後增劫中有情福劣,故上增亦缓,中间十八劫中,上下交替间有缓有疾,故此三劫时量相等。以上为小乘之说。又依《瑜伽师地论》卷二、《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六、《瑜伽师地论》略纂卷一等,大乘立二十中劫之各劫皆有增减,故不必如《大毗婆沙论》所说之三种劫,即以各中劫为唯一之增减劫。另如《优婆塞戒经》卷七所说,从十岁增至八万岁,从八万岁减还至十岁,如是增减满十八反,称为中劫。是为异说。

  中劫中定有刀兵灾、疾疫灾、饥馑灾等三灾出现,称为小三灾。关於三灾出现之时限,有不同之说法。依《大毗婆沙论》卷一三四载,於各中劫中之减劫,人寿每减至十岁,三灾即出现。刀兵灾者,是时人心毒增上,相见即兴强猛伤害之心,手所执者皆成利刃,各逞凶狂,互相残害,经七日七夜方止;疾疫灾者,继刀兵灾之後,非人吐毒,疾病流行,遇辄命终,难可救疗,都不闻有医药之名,时经七月七日七夜方止;疾疫灾後起饥馑灾,天龙忿责,不降甘雨,由此饥馑,人多命终,经七年七月七日七夜乃止。

  上举小三灾,又称三种中劫。若依《大毗婆沙论》所说,一劫中三灾并起,则住劫二十中劫中,各具小三灾。若依《立世阿毗昙论》所说,於别劫中次第起一灾,则第一劫为疾疫劫(梵语rog ntara-kalpa),第二劫为刀兵劫(梵语astr ntara-kalpa),第三劫为饥馑劫(梵语durbhik ntara-kalpa),以至第十九劫为疾疫劫。住劫中有如上二十中劫,坏劫、空劫、成劫亦各有二十中劫,合为八十中劫。坏、空、成三劫中虽无减增之别,但由於其时量等同住劫,故准彼而各有二十中劫。八十中劫为一大劫,一大劫即总括成、住、坏、空等四劫,是一期世界之始末。

  坏劫时,器世间坏,有火、水、风等三灾,称为大三灾,以别於前说之小三灾。其中,火灾由七日轮出现而起,风吹猛焰,初禅以下悉被焚烧。水灾由雨霖而起,第二禅以下悉被浸没。风灾由风之相击而起,第三禅以下悉被飘散。其次第初以火灾坏灭七回,再以水灾坏灭一回;水灾之後复有七火。如此水灾满七次,更起七火,之後起一风灾,第三禅以下器世界均被飘散。总计有八次七火灾,一次七水灾,一次风灾,即所谓六十四转大劫。以故,初禅以下之器世界,每经一大劫即遭一次破坏,第二禅则每经八大劫遭一次破坏,第三禅则每六十四大劫遭一度破坏。色界中,唯第四禅不为三灾所坏。故初禅大梵天之寿量为六十中劫,即一大劫(除空劫二十中劫),第二禅天寿量八大劫,第三禅天寿量六十四大劫。此中一大劫称火灾劫,七火灾劫称水灾劫,七水灾劫称风灾劫。

  又积大劫之数为十百千,乃至积数至阿僧祗,则称一阿僧祗劫(梵语asa khyeya-kalpa),累积至三,称为三阿僧祗劫。

  总之,劫之时量悠长,算数所难计量。《杂阿含经》卷三十四有芥子劫(梵语sar apopama-kalpa)、磐石劫(梵语parvatopama-kalpa)之譬喻,《大藏法数》卷三十二有草木、沙细、芥子、碎尘、拂石等五大劫之名,皆说明劫之时量悠久无限。又依吉尔得斯(R.C. Childers)之巴利文辞典载,劫有空及不空二种。不空劫又有坚劫(梵语s ra-kalpa)、醍醐劫(梵语ma a-kalpa)、妙劫(梵语vara-kalpa)、坚醍醐劫(梵语s ra-ma a-kalpa)、贤劫(梵语bhadra-kalpa)等五种差别。三劫三千佛缘起、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一等,则说过去庄严劫、现在贤劫、未来星宿劫等三劫,其中各有千佛出世。此外,八十华严卷二以大海之水量比喻劫数之多,称为劫海。

来源:http://hi.baidu.com/�ִ�����/blog/item/ced555cc236776580eb3454d.html

 

三、器世界毁坏过程:七火一水一风

    由众生共同福德所形成的四大洲、须弥山、天界、铁围山等外器世界[1],虽被认为是坚不可摧、牢不可破,存留的时间长达数劫,但它们也是有为法,没有一个恒常不变的,最终必将因七火一水而毁于一旦。诚如《四法宝鬘论》所言:“此等一切外器世间界,七火一水风吹离散时,发尖稍许残存亦无有,尽皆空空如也若太虚。”

    包括现在科学家,实际上也承认这种观点。他们认为,银河系也好,地球、月亮、太阳也好,都是在刹那运动变化的。根据科学预测,如今地球的寿命已达46亿年,太阳的寿命也有50亿年,再过10亿年地球就会灭亡[2]……尽管许多研究结果不尽相同,但没有一个人认为它会常恒不变、永远存在。

……

    学过《俱舍论》的人都清楚,此大劫的毁灭需要二十个中劫,其中十九个中劫是毁坏有情世界,一个中劫是毁坏器世界。到了坏劫时,有情世界先从地狱开始空,地狱中业力深重者,若要继续感受此果报,则转生到他方世界的地狱中;业力稍轻者,则以法性力产生善心,逐渐向上转生为饿鬼。之后,饿鬼、旁生、人等也如前一样次第灭尽,有些转到他方世界,有些依靠法性力而向上转生……内情众生由下而上逐渐化为乌有,第一禅天以下的所有众生无一存留。(本来,人类要想转生于色界一禅天,必须通过修行达到一缘等持。但在坏劫时,则不必通过修行,依靠法性力即可生起一种禅定,获得一禅境界。)

    在此之后,天空中依次出现七个太阳。所谓的七个太阳,有些经论说真正有七个太阳,有些经论说是具有七个太阳热度的一个太阳,但此处华智仁波切的观点,与无垢光尊者《如意宝藏论》[3]及《长阿含经》的观点一致,都承认是七个太阳。对于这些内容,我也作了详细对比,这里的说法跟《长阿含经》的完全相同,但与《俱舍论》的略有差别。(当然,《前行》是修心法,《俱舍论》要详细剖析,二者的风格迥然有异,对此我也不必多讲。如果你们对《俱舍论》有兴趣,则可参阅它的讲记和注疏,下面的问题在第三品中有叙述。)

    具体而言,第一个太阳出现时,烧尽一切树木园林;第二个太阳出现,使得一切溪流池沼无余干涸(包括喇荣沟里,觉姆洗衣服的潺潺小河,也全部化为乌有);第三个太阳出现,使一切大江大河,如印度的恒河、尼连禅河,汉地的长江、金沙江、黄河等,全部干涸;第四个太阳出现,使得无热恼大海也滴水不剩;第五个太阳出现,深达一百由旬的大海之水荡然无存,随后逐渐干涸到两百由旬、七百由旬、一千由旬、一万由旬直至八万由旬深度,剩下的水,又从由旬、闻距开始,到最后,连牛蹄迹许的水也干涸无余(现在科学家认为,太阳渐渐会变成一颗红巨星,在高温烧烤下,10亿年后,地球上已无生物幸存,与此处只是说法不同而已);第六个太阳出现,焚毁大地、雪山;第七个太阳出现,须弥山、四大洲、八小洲、七金山及铁围山全部烧成一片火焰,连一个微尘都不剩,如《德施请问经》云:“满一劫之时,此世必毁灭,诸山被火焚,不见剩一尘。”

    火焰炽热到极点,盘旋向下焚尽一切地狱(地狱里的众生早就空了,此时只是将地狱的器世界一烧而光),火舌又直冲上方,烧毁梵天所有空空荡荡的无量宫殿(梵天众生也依靠业力或法性力,转生到他方去了,所有宫殿全是空的,大火只是将这些殿堂烧尽)。此时此刻,光明天的小天子们从第二禅天往下看,发现地狱以上的火往上冲,就惊惶失措地大呼小叫:“哇,大火燃起来了!”老天子们比较有经验,因昔日火都只烧到一禅,对二禅的天宫没有威胁,于是安慰他们说:“这样的大火以前烧到梵天以后就无影无踪了,不要惊惶,莫要害怕!”

    就这样,经过七次大火之后,一禅以下的世界全部变成空无。此时,二禅天形成水云层,轭木、箭矢般的倾盆大雨从天而降,光明天以下犹如盐溶入水般毁灭消失。(二禅天接近毁灭时,里面的有情也都迁移到他方去了,以水毁灭的只是器世界。)经过了七火一水之后,此时没有大地,只有一个风轮,下基的十字杵金刚风向上翻滚,三禅天以下犹如风卷尘埃般灭绝一空。

    那么,一禅、二禅、三禅为何分别以火、水、风而毁灭呢?《俱舍论》等经论中说,一禅、二禅、三禅各有不同的分别念过患,比如一禅有寻伺,如火,故用火来灭尽;二禅有喜乐,如水,故用水来灭尽;三禅有呼吸,如风,故用风来灭尽。四禅因为已远离了禅定的八种过患,故而不被水火风所坏。(四禅既然在一大劫中不被毁坏,那会不会变成常有呢?并不会。无垢光尊者在《如意宝藏论》中说,四禅的众生,最终要么以法性力迁移到他方世界去,要么会示现死殁。)到了最后,容纳在一个三千大千世界中一百俱胝数的四大洲、须弥山及天界会全部灭亡,万事万物变成一大虚空。所以佛在《无常经》中云:“大地及日月,时至皆归尽,未曾有一事,不被无常吞。”

……

  [1] 外器世界是由众生共业形成的。比如,地狱众生的共业形成了地狱,南赡部洲众生的共业形成了南赡部洲。用现在话来说,中国众生的共业形成了中国,美国众生的共业形成了美国。包括我们这个喇荣山沟,也是学院四众弟子的共业和福德形成的。

  [2] 英国《自然》杂志刊出一份科学布告说:“从事研究的科学家推定,地球在未来9亿年内,仍然适宜生物存在。到了10亿年后,太阳渐渐膨胀,为一颗红巨星,其外层火焰,将烧烤地球。至10亿年后,地球上已全无生物存在。”

  [3] 无垢光尊者在《心性休息大车疏》中说:“出现了一个具有百俱胝太阳热量的太阳而焚毁一切。”同一位大德之所以有两种不同观点,可能是根据不同经典所致。
来源:
http://www.jysls.com/thread-665640-1-1.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