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ZT:我们的修行(一)  作者:泉边林下

(2012-03-08 11:26:49)
标签:

修行

禅宗

根器

观心

方法

泉边林下

杂谈

分类: 网络摘菁

ZT:我们的修行(一) <wbr> <wbr>作者:泉边林下
我们的修行

泉边林下

 

    前不久,一位禅修朋友来访,他以前曾得过大病,现在对修道的用功比以前精进很多,他开始关注密宗,但对禅宗仍着极大的热情。这次,他突然问我,“一切法其实是无碍的,但禅宗究竟该如何修?”这个问题从他嘴里出来我感到很奇怪,因为他修习禅宗很久了,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突然想起德山禅师,那个以呵佛骂祖出名的和尚,这好像和我的根基很不接近,但从感情的习气上,我非常喜欢他,在我的上师对境里,他有时会坐到我上师的左边,他骂人的语录很多,甚至包括喝佛骂祖。在安住见解的情况下,他这样教育有着非常厉害的加持力,能让一些根基很高的道友瞬间袒露心性,但是我们必须要注意,这种情况只能出现高明的师父和高明的徒弟之间,现在有很多人喜欢模拟这种风格,这会存在极大的过失,很显然,因为没有悟道。这些人的心整天都被贪嗔痴慢的烦恼所粘连,也学喝佛骂祖,除了表现自己的一些个性之外,没有任何利益,只会落下极重的因果。就象很多人认为禅是一种哲学思想一样,有很多把禅同佛教割裂,很多自称修禅的人,其实根本就不是佛弟子,甚至不相信轮回和因果,那么学禅除了消磨时间,还有什么利益?如果有大量时间用在网络上,最好想办法赚钱去,这个时代非常需要这个。既然要学禅宗,首先就要承许它是佛法之一,是佛陀所有教法中的一部分。有些时候,我会觉得谈论这些实在没有意义。首先我得承认,骨子里我是个实用主义者,即学习或者从事任何一个行为都必须有现实的利益,这是我最初走进佛门的动机。假设没有轮回,没有因果,那么所谓学佛完全是浪费时间,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年闻思和游历,很不幸地发现轮回确实存在,或许在心理学有另外的解释,但轮回的现象确实存在,所以非常幸运的事,我的努力没有白废。在显现上,因果法则就如同我们眼前的这个世界一样的存在,在修心的过程中,我们会逐渐发现它和这个世界一样本质上又都是缘起性空的。

    回到我朋友的主题上,他的问题是,现代该如何修行。这个时代的禅宗该如何走?他引用了六祖慧能的话:“我此法门,接引上上根人”普通的上根人都不能接引,何况我们这个时代,我们这样的根基。我问他:“你知道佛教是如何树立根基的?”
    他说在《俱舍论》中:根基被树立为“信、进、念、定、慧”即五根。我很欣赏他的用功,知道这个的很少。所谓的善根包含五个部分:信心、精进、正念、禅定、智慧。我来引申一下,以便确认我们的根基,这五根具有五种正面的功德:
    1、对三宝的正信:我们很多人对三宝有信心,但这种信心是属于哪个阶段呢?如果把佛陀当做外在的一个高级生命能量来崇拜,这只能算是初级的信心,对自性佛的确信属于智慧的信心,这很难得,具有这种见解的人他的解脱将会快捷得多。这种没有自私性的信心,不迷恋与相分的信心,让我们从本来自显的佛陀哪里得到无我及非自利性的无比加持,对于根基高的众生,他可以在一个无所缘的信心中圆满一切功德,即单靠信心也可以成就,古代有一些禅师示现,隔江招手即可开悟,便是在此真信上圆满,但对于次第根基而言,我们还要讲解信心以外的其他诸根。
    2、正精进:现代真正精进修行的人非常少,即使有一些能够精进地修习禅定,也只是为了自我中心的企图和目标努力而已,比如我们修行是为了富有,为了自己脱离苦恼等等,这种精进,再长的时间也不能达到理想。一个禅者的根基,他是为了开悟和真正的出离而正精进,他是以法为中心,这样的精进者是难得的法器,如果你具备,你很可能会从修行中获得成就。
    3、行者会发出慈悲,这慈悲中包含着出离,不仅是外在身体的出离,而是心从自私中出离。如果具备,那是难得的根基。因为不久你将会实现真正的脱落。
    4、禅定:如果行者具有很好的禅定力,他有可能只需要最后的点化,我们看历史绝大多数的祖师都有很长修禅定的经历,比如二祖,他在没有见到达摩之前,他已具足甚深禅定。比如法融禅师,在没有见到四祖时,他的禅定已经物我一如了。临济宗的马祖,在没有开悟前,也具有极高的禅定力,诸如此类,很多很多。
    5、如果行者的明分非常明锐,具有比较达观的入世智慧,此智慧和世间相连但又完全属于世间,有空智但并非是自性空智,这样的人,也是难得的禅宗根基。
    通常最简单的确立根基的方法是从信心,精进和断心基础上来观察行者,然后观察到自己的使结,利根者的使结会非常薄弱,当然我们可以自己观察,自己是什么样的根基。

    普通人会错误地认为根基高的人会博览群书,这和根基无关,这只能代表他认识字,别的没有什么。每个人看佛经都会有所领悟,即使一个小孩子也会领悟,这没有什么,根基不是这么树立的。通常这样的人实际禅定力和真实修证往往会有落差。但没有智慧的人会被这些所谓的智者迷惑,认为他们的学识代表了他们的修行。假如你在网上待久了,你的佛学知识也会越来越高的,这并不代表你的贪嗔痴慢烦恼会有所减少。
    当然对于那些佛学知识渊博的人我们也应该尊敬,但根基不能从这方面树立,这是两回事!
    假如我们的根基一旦成熟,那么禅宗修行就变得很简单了,它比任何修行法门都要简单。盖上根利智天机已具,唯欠确实透彻,所以一闻千悟,直下承当,今不妨落草,婆妈细致:

    (一)首先我们从导师那里获得正确的“见”,通常被称为正见,溈山禅师曾说:“只重子见地,不重子行履”这是极高明的师父对极高明的徒弟所讲的话。我们不应该被这句话系缚住,认为禅宗的修行根本不重视行履,实际上不是这么回事,历代祖师真正的密行断法都包括在达摩的四行里,那里才是祖师真正的行脚所在,我们看语录的时候,通常会为某一句机锋而喝彩,实际上他们每一句对答里都包含着见行修。
    (二)当我们有了真正的“见”,修行就是把“见”成为习惯。由正见而确认心性的本体是法身,一切显现是法身之用。所谓的修就是心不散乱,自然而然的通体放下。只是这个,没有别的。在禅宗,见修行是一体的,如果把它割裂开来就不是禅宗。
    有一些人会由于缘起力,由导师的引导而通体放下,在放下的刹那赤裸出心性,有一些则没有。对此,一个智慧的禅者都要保持齐观。呈现也不沾沾自喜,未呈现也不沮丧。禅宗的修行就是让这种无对立、无能所的状态逐渐延长,然后融入到我们的四威仪里。我们会确认一切显现都是法身,由此而对显现逐渐失去执著。所以古德道:如人学射,久久方中,悟则刹那,但履践功夫需资长远。
    一个禅者,他就象威武的雄狮一样,在任何境地都保持赤裸放下的心,他不会吃或不吃什么,穿或不穿什么。他的心是非常轻松和放下的。会有以下几个特征:
    1、直心,就是胸怀坦荡,轻松自在。
    2、就是无所缘,心会从任何所缘中自然放下。
    3、不以一法为侣:明空一体,无所依靠。
    因为认识了本心,所以所有的显现都能照用同时认识到“无生”,因为认识到本心,所以我们无法断或者不断,无法立或者不立,因为它本来长明,我们想破也破不了,想立也立也立不了,他本来就是不生不灭的。所以在行住座卧中无有差异,在遇着色声香味触法时都是自然放下,所以学禅是最简单的事,我也实在没有什么可说的。
    很多朋友一听到放下,就想眼下立即就放下,如果没有明心,放下仍是作意的,因为我们心的习性是自然趋向痴分的,比如我们一旦静下来,慢慢的念头就会逐渐内收,痴分让我们的习性逐渐趋向无念,当痴分遍布时我们就睡着了,当痴分还没有遍布时,我们会出现类似禅定的幻觉,很多人看到什么,都在这个时候。所以说,一句简单放下并不能真正给我们带来利益,对我们来讲真正有用的是恒观自己的心,要细致、非常细致。

 

原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7922701010svd.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