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七十空性论今诠——本颂诠释(27)

标签:
龙树七十空性论今诠无明灭十二支还灭教育 |
分类: 《七十空性论今诠》赵跃尘 |
第二款
还灭无自性
复次:
四倒生无明,见真则非有:此无故行无,余支亦如是。(六二)
由见真实故,不复从四倒而生无明。由此无明无故,则不生诸行,如是余支亦不生。
摄曰:无明缘于四倒生,见真则不起四倒,四倒无故无明无,无明无故余支灭。
第二节
特示流转还灭之律理
复次:依彼有此生,彼无此不有,有性及无性,为无为涅槃。(六三)
若依彼而生此,则此从彼生,彼无此亦非有。有性、无性寂灭及有为、无为寂灭,即是涅槃。
本颂六十二:
四倒生无明,见真则非有:
本颂六十三:
依彼有此生,彼无此不有,
[分析]
[小结]
复次:
诸法因缘生,分别为真实,
谓于缘起法贪着、顾恋、分别、执持。
佛说即无明,发生十二支。(六四)
复次:见真知法空,则不生无明,此即无明灭,故灭十二支。(六五)
行如寻香城、幻事及阳焰、水泡与水沫、梦境旋火轮。(六六)
如实了知诸法性空,即不生无明,此即无明灭;无明灭故,十二支悉灭。何以故?若审观察,诸行如幻、如阳焰、如寻香城等,是故性空。善了知此则无明不起,即无明灭,故十二支皆当息灭。
摄曰:“依彼有此”是生理,“彼无此灭”为灭律;有性无性为无为,一切寂灭即涅槃。缘生无性分别有,无明发生十二支。欲灭无明须见真,无明灭则余支灭;诸行如幻等性空,善知即能灭无明。
本颂六十四:
诸法因缘生,分别为真实,
本颂六十五:
见真知法空,则不生无明,
本颂六十六:
行如寻香城、幻事及阳焰、
[分析]
前一篇:[转载]摄受自在祈请颂 逐句意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