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峨眉山佛宝之《贝叶经》

(2010-10-20 17:13:34)
标签:

贝叶经

佛牙舍利

峨眉山

万年寺

杂谈

分类: 网络摘菁

【博主】十多年前的冬季,与朋友去峨眉山,住万年寺旁,下午5点多,带儿子(时约三岁)出旅馆散步,进万年寺,遇一僧人,见面即曰:有贝叶经、佛牙舍利在此展出,已是最后一天,快去参观。随即买票,上一木楼,遍铺红地毯,见贝叶经、佛牙舍利置于玻璃柜中,楼上除我父子,别无他人,遂礼拜再三。贝叶经恰如该文图片所示,佛牙舍利长约三寸,色黄若玉质,其上有若干自生舍利凸出,透明似玻璃珠,绿豆大小。后见文载,唐朝有佛牙舍利,官宦居士父子请建浮屠供养,佛牙遂自生舍利云云。沧海桑田,朝代更换,该佛牙舍利或为彼佛牙舍利耶?转文以记其事。

 

http://www.emswxw.com/UploadFiles/20101014/20101014215429631.jpg

贝叶经

    在峨眉山八大寺庙之一的万年寺里,珍藏着佛门三宝,即上古佛牙,万历金印,梵文贝叶经,如门券上的展示。笔者在这里着重介绍梵文贝叶经。由于很珍罕的原因,一般游客难睹尊容,或只看到很少的部分。万年寺珍藏的贝叶经,长50厘米,宽12.5厘米。以泥金书写梵文《华严经》于黝黑色的贝多罗树叶上,有246页。

 

    《贝叶经》发源于印度。2000多年前佛教诞生时,造纸术还没有发明。古印度人采集贝多罗树的叶子,用来书写佛教经文。唐代高僧玄奘西去取经,取回来的也是《贝叶经》。贝叶耐磨轻便,千百年后字迹仍可清晰辨认。在印度,早期的《贝叶经》写本几乎已失传,流传在我国的《贝叶经》少之又少,仅在西安大雁塔、峨眉山、普陀山、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处存有少量版本,据悉,南海西樵山宝峰寺藏经阁最近也有珍藏。贝叶经是佛教弘传最原始的记录媒体,成为了现今许多佛学研究者探讨佛教原典的重要参考资料,目前,《贝叶经》已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贝叶经》为何出现在峨眉山?原来在明代万历十九年(1591年),峨眉山无穷禅师、性宽禅师赴京师,请求皇室资助修建峨眉大佛寺(现大佛禅院前身)。慈圣太后欣然发帑金,并将印度僧人进贡的这册贝叶经转赐无穷禅师。峨眉大佛寺建成于1605年,后寺毁,这部珍贵的贝叶经遂由万年寺收藏了。
 

http://www.uzai.com/admin/editor/UploadFile/20071122135610164.jpg

万年寺

 

   位于峨眉山。由山麓报国寺上行约15公里狮子岭下。为峨眉山主要寺庙之一。创建于东晋隆安年间(397—401),名普贤寺,慧持大师所建。唐乾符三年(876年)重建,改名白水寺。宋时又名白水普贤寺。明万历中敕改圣寿万年寺。原殿宇七重,规模宏大,后几度兴废。1946年大火,除明代砖殿外几乎毁坏殆尽。现有殿宇两重,系1953年重建。砖殿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一1620),为外部通高16米,每边长15.7米的穹窿顶方形无梁殿。殿内有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铸造普贤菩萨骑六牙白象铜铸像一尊,通高7.3米(白象及佛身高约各半),重62吨。殿内四壁下部有小龛24个,各供铁铸佛像1尊;上部横龛6个,列置小铜佛像307尊,铸工细致。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殿宇雄踞峨眉主峰以东观心坡下一空旷平台上,海拔约1000米,气候温和,地势开阔,林木苍翠。周围山溪及殿前水池产琴蛙,为峨眉山特有。

 

  现有雄伟的山门、弥勒殿、观音殿、般若堂、毗卢殿、无梁殿、巍峨宝殿、大雄宝殿、钟鼓楼、行愿殿,其间还有花园、亭榭、水池等,该座园林式的寺院已成为峨眉山最大寺院。另外,此寺还珍藏有“峨眉三宝”— 贝叶经、佛牙、御印。寺中碑刻众多,最著名的为宋代书法家米芾手书的“第一山碑”。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bee5cd80100lmsh.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