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有限的我 -- 接待泰国女儿记录(上)

(2011-06-02 17:44:33)
标签:

转载

今天在图书馆看到了泰国女儿。上个礼拜在中国超市买菜时遇到普英,她似乎对我有话要说却又欲言又止。  我因小三子还在病中,心不在焉也没时间耽搁,匆匆道别就回家了。 前两天接到雪莉的电邮, 原来Arisara --我接待了三个月的泰国女儿故态复萌,在普英-- Arisara的新Host Mom家造成很大困扰, 现在YFU给Arisara 发了警告, 她再不合作就要被遣送回泰国了。 接到这个消息,我心情复杂,不禁再次审视起这次接待Arisara的经历。


是的, 我原本雄心壮志打算接待一学年(十个月)外国高中生的计划以失败告终。  我只坚持了三个月。

 
起初决定做义务接待家庭时就知道是个挑战,为此我参加了YFU组织的多次培训,花了很多时间。为了让Arisara入学,YFU的义工和我多次和学校及区教育局联系,然后是填写表格、接受家庭背景审查等一系列繁琐的步骤。等到终于确认她会入住我家,我又赶紧给她和她父母写信介绍这边的生活情况。她到达那天,我买了很多气球点缀家中气氛,并从网上找到泰文的“欢迎”的写法,让Lily做了个漂亮的大卡片交给LG带去接机。  还为她整理出一个干净的房间, 给她买了新的床单枕套、台灯和垃圾桶。


YFU建议孩子一到就要把家里的规矩讲清楚,该做什么家务,哪些事情不允许等等都要预先列出。考虑到她才来需要调整时差,我并没有立马来番长谈,而只是告诉她家中一应物品的使用方式,并且叫她把这里当自己的家,冰箱里的食物,壁橱里的零食随便可以拿。

YFU过去的经验,亚洲来的孩子通常英文较差,开始一两个月沟通会有困难,但Arisara并没这个问题。原来她父母在美国读了博士回到泰国当教授,她在泰国是上国际学校,英文虽有口音,但交流并无大碍。至少她是有问必答,跟她解释什么她也明白。


第二天带她出门就出现不少尴尬情况。  第一她不说谢谢。第二,到某商店门口时,看到我推着婴儿车她只抄着手站着,不知道主动帮忙开门。第三,她自己掏钱买了盒巧克力然后在车里自顾自吃,不知道问Lily和Wes要不要。 YFU多次提醒,各国文化习俗不同,接待家庭要做的很重要的一件事是教会这些孩子美国的生活方式,包括日常的待人接物,这才有文化交流的意义。同时每个家庭规矩不同,孩子们要做到的是遵循接待家庭的规矩。


我发现她不说谢谢并非完全不懂礼貌,给她东西时她会微微欠身,有点中国人施万福的味道。 至于主动替包括陌生人开门,虽然我六岁的儿子都不会忘记,在中国和其它很多国家根本是很罕见的行为。而不会主动和年幼孩子分享也显然是因为她是独女。于是我告诉她,在美国,别人“帮”了你任何事,比如买完菜交完钱,都是要说谢谢的。看到你身后不远有人,如果进门或者电梯,是应该把门开着等待的,诸如此类。至于和别人分享,我暂时没有“教”她,而是盼望她能在日常和我们的相处中,看到Lily和Wes的榜样而自动学会。

接着发现她的生活习惯极端糟糕。早上起床不叠也不铺被子,房间永远门窗紧闭,窗帘从来不拉起,两个行李箱铺开在地上两个星期都没整理,尽管她屋子里壁橱,衣柜,书架一样都不缺。问她需不需要我帮她挂好衣物整理房间,她又总是说不。她买了大堆垃圾食品,堆在自己房间里,吃完的垃圾喝完的饮料瓶都堆在写字台上。楼下拿了水杯喝水然后杯子就留在她房间里,连续四五天家中杯子都跑她房间里了也不知道拿下来洗。   睡觉时她锁门,却又通宵开着灯。 白天也总关着门,她若在时,我们如果敲门叫她,她只会隙一条缝露张脸来说“what?” --我不得不教她,这是非常不礼貌的,应该打开门答“yes?”或是说come in.

 

因为她入学颇费周折,YFU建议她给区教育局长送上份本国特产之类的礼物,我问她有没有,她一问三不知。我写信问她生母,因为YFU各国的培训都会教孩子们带来些本国的特产和小礼物,她没理由什么都不带。她妈妈回电:“是带了些项链、围巾之类的,但都只适合女性。如果要送礼给男性,可不可以先把送给你们家的礼物转送给教育局长,我再给你寄套新的?” 我回电:“你说的送给我的礼物我不知道是什么。可能Arisara太忙太累,一直没整理她的行李箱,没有把任何礼物给我。”我还得替这泰国女儿找理由。后来她妈妈应该写信教了她,她再见我时手里拿着两个盒子,一言不发地递给了我。

在家休整几天后Arisara就开学了。 我带着她去见高中的辅导员,帮她选课,带她买文具杂物,陪她去银行。  多一个孩子真是多很多事情。我原本也知道会要付出很多,但想到能让Wes和Lily学会宽容、忍让、爱心这些美德,想到可以开阔孩子们的视野了解异域风情,我就觉得累点还是值得。但一个月下来,我发现所有的付出都是单向的,完全没有回馈。


考虑头两周她需要倒时差,除了教会她用洗衣机洗她自己的衣服,我没有安排她做任何家务,对她的乱七八糟的屋子也没有苛求。但是日子不能永远这样下去。在我多次提醒之下,来我家三周后Arisara总算把箱子塞进壁橱里了,可房间还是非常乱。我跟她说,虽然她信上写她在家里是负责洗碗的,但她来自三口之家,如今我们家五口人,我不指望她来日日洗碗,但一周两次是应该的。再就是让她和Lily、Wes轮流把晚餐的桌子准备好,以及每天把我洗干净的碗盘收进碗柜。她点头答应,可是除了提醒了再提醒才把晚餐桌子准备好以外,其余几乎从来不做。  我也告诉她没指望她做我的babysitter, 但我忙不过来的时候,比如做饭时,希望她能keep an eye on the baby, 帮我能看着小三子一下,她点头答应,可是每次叫她她都很不情愿。


Lily对于能有个大姐姐是非常盼望的,可Arisara对我家三个孩子都比较冷漠。事实上她几乎从不主动交谈,每天都是我问她学校如何,功课需不需要帮忙,带她出门我向她介绍这介绍那,她也只是听着不做回答。我猜想她语言还需要适应期,对她要有耐心,可很快我发现她已经在学校交上了好些朋友,跟她同龄人她并不会那么冷淡。她缺少的是基本的家教,不尊重也并不感激接待家庭,不知道基本的沟通是必须的。  比如周日清晨八点有人按门铃,我纳闷去开门才得知她和朋友约好晨跑,可她前晚都不和我提起而现在朋友到了她仍在睡觉。又比如她放学后去同学家不预先告诉我,在别人家吃过晚饭才回来。而她又不肯办手机,我根本无法和她联络,完全不知道她去了何处。


来我家的头一个月,Arisara关于泰国一句话没提过,反而多是我们问她风土人情,鼓励她介绍自己和家人在泰国的生活。平日她放学后就把自己关进楼上屋里,不到晚饭时间不叫她数次她不下楼。我要求的那一点点家务她都不做,房间永远乱得一塌糊涂,依然常常忘了整理床铺,早上起不来时我还逼不得已送她去学校两次。从不主动和孩子们一起玩,都是Lily去找她,教她下棋玩board game.  周末我们邀请她跟我们出门,不管是观摩Lily跳舞或Wes足球,还是去离家两个小时的私人庄园参观,她一律没兴趣,什么都不参与。唯一愿跟我出门是她想买零食或取钱的时候,而其实我家零食丰富,只是没有那么多她爱吃的垃圾薯条和糖果。她在我家,就仿佛是个尊贵的客人,我们每个人都在伺候她,她一点儿都不配合。


我跟家有Teenager 的好友Jenn和彩虹打电话交流,又向YFU咨询,然后我和Arisara做了一次长谈。我先是问她在学校适应的如何,功课有无困难,然后问她对美国的这头一个月生活有什么感想。她才说了两三句就哭了。我问:是不是想家了?她哽咽着说是。我对她的不满减轻了许多,毕竟她仍然是个孩子,即使这个年龄的孩子从来都以为自己是大人。  我跟她讲自己当年初来乍到的经历,鼓励她一切都会好起来,同时也给了她许多建议。 我跟她再次强调了我们对她的expectation(期望 ) – 把我们家当成她自己的家,把我们当家人,平日生活在一起互相关心互相体谅,成为Lily和Wes的role model,逐渐适应美国的环境,认识一帮好朋友…   又问她我们家是否符合她当初的想象。她答:她想的是去纽约那样的大城市,想去有teenager的家庭,没想到来到这样的郊区,家里还有好几个小孩子。我问她有没有盼望过有兄弟姐妹,因为很多独生子女都有过这种盼望。她答:从来没有,不觉得有这个需要。我看着她,对她又多了些怜悯。(待续)

 

相关博文: 我是不是疯了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