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有限的我 -- 接待泰国女儿记录(上)
(2011-06-02 17:44:33)
标签:
转载 |
今天在图书馆看到了泰国女儿。上个礼拜在中国超市买菜时遇到普英,她似乎对我有话要说却又欲言又止。
是的, 我原本雄心壮志打算接待一学年(十个月)外国高中生的计划以失败告终。
起初决定做义务接待家庭时就知道是个挑战,为此我参加了YFU组织的多次培训,花了很多时间。为了让Arisara入学,YFU的义工和我多次和学校及区教育局联系,然后是填写表格、接受家庭背景审查等一系列繁琐的步骤。等到终于确认她会入住我家,我又赶紧给她和她父母写信介绍这边的生活情况。她到达那天,我买了很多气球点缀家中气氛,并从网上找到泰文的“欢迎”的写法,让Lily做了个漂亮的大卡片交给LG带去接机。
YFU建议孩子一到就要把家里的规矩讲清楚,该做什么家务,哪些事情不允许等等都要预先列出。考虑到她才来需要调整时差,我并没有立马来番长谈,而只是告诉她家中一应物品的使用方式,并且叫她把这里当自己的家,冰箱里的食物,壁橱里的零食随便可以拿。
YFU过去的经验,亚洲来的孩子通常英文较差,开始一两个月沟通会有困难,但Arisara并没这个问题。原来她父母在美国读了博士回到泰国当教授,她在泰国是上国际学校,英文虽有口音,但交流并无大碍。至少她是有问必答,跟她解释什么她也明白。
第二天带她出门就出现不少尴尬情况。
我发现她不说谢谢并非完全不懂礼貌,给她东西时她会微微欠身,有点中国人施万福的味道。
接着发现她的生活习惯极端糟糕。早上起床不叠也不铺被子,房间永远门窗紧闭,窗帘从来不拉起,两个行李箱铺开在地上两个星期都没整理,尽管她屋子里壁橱,衣柜,书架一样都不缺。问她需不需要我帮她挂好衣物整理房间,她又总是说不。她买了大堆垃圾食品,堆在自己房间里,吃完的垃圾喝完的饮料瓶都堆在写字台上。楼下拿了水杯喝水然后杯子就留在她房间里,连续四五天家中杯子都跑她房间里了也不知道拿下来洗。
因为她入学颇费周折,YFU建议她给区教育局长送上份本国特产之类的礼物,我问她有没有,她一问三不知。我写信问她生母,因为YFU各国的培训都会教孩子们带来些本国的特产和小礼物,她没理由什么都不带。她妈妈回电:“是带了些项链、围巾之类的,但都只适合女性。如果要送礼给男性,可不可以先把送给你们家的礼物转送给教育局长,我再给你寄套新的?”
我回电:“你说的送给我的礼物我不知道是什么。可能Arisara太忙太累,一直没整理她的行李箱,没有把任何礼物给我。”我还得替这泰国女儿找理由。后来她妈妈应该写信教了她,她再见我时手里拿着两个盒子,一言不发地递给了我。
在家休整几天后Arisara就开学了。
考虑头两周她需要倒时差,除了教会她用洗衣机洗她自己的衣服,我没有安排她做任何家务,对她的乱七八糟的屋子也没有苛求。但是日子不能永远这样下去。在我多次提醒之下,来我家三周后Arisara总算把箱子塞进壁橱里了,可房间还是非常乱。我跟她说,虽然她信上写她在家里是负责洗碗的,但她来自三口之家,如今我们家五口人,我不指望她来日日洗碗,但一周两次是应该的。再就是让她和Lily、Wes轮流把晚餐的桌子准备好,以及每天把我洗干净的碗盘收进碗柜。她点头答应,可是除了提醒了再提醒才把晚餐桌子准备好以外,其余几乎从来不做。
Lily对于能有个大姐姐是非常盼望的,可Arisara对我家三个孩子都比较冷漠。事实上她几乎从不主动交谈,每天都是我问她学校如何,功课需不需要帮忙,带她出门我向她介绍这介绍那,她也只是听着不做回答。我猜想她语言还需要适应期,对她要有耐心,可很快我发现她已经在学校交上了好些朋友,跟她同龄人她并不会那么冷淡。她缺少的是基本的家教,不尊重也并不感激接待家庭,不知道基本的沟通是必须的。
来我家的头一个月,Arisara关于泰国一句话没提过,反而多是我们问她风土人情,鼓励她介绍自己和家人在泰国的生活。平日她放学后就把自己关进楼上屋里,不到晚饭时间不叫她数次她不下楼。我要求的那一点点家务她都不做,房间永远乱得一塌糊涂,依然常常忘了整理床铺,早上起不来时我还逼不得已送她去学校两次。从不主动和孩子们一起玩,都是Lily去找她,教她下棋玩board
game.
我跟家有Teenager
的好友Jenn和彩虹打电话交流,又向YFU咨询,然后我和Arisara做了一次长谈。我先是问她在学校适应的如何,功课有无困难,然后问她对美国的这头一个月生活有什么感想。她才说了两三句就哭了。我问:是不是想家了?她哽咽着说是。我对她的不满减轻了许多,毕竟她仍然是个孩子,即使这个年龄的孩子从来都以为自己是大人。
相关博文: 我是不是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