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观察:政府耍“武术”,学校挡不住
(2014-06-12 05:46:37)
标签:
学校地理位置沭阳多么地方政府 |
分类: 所谓时事 |
据《法治周末》报道,江苏沭阳县城的民办东南电子中等专业学校因地里位置优越,地价不菲,被地方政府以种种理由强行征收拆除,然后以1亿多元把地卖给了房地产开发商;给学校的补偿仅为800万元。
贱买贵卖,拆的是学校,卖给的是开放商,不用多么专业的法律知识,就知道当地政府干的这件事有多么不地道。抛开当地政府具体运作过程中的种种违法嫌疑不论,为了赚取土地出让金,可以肆无忌惮地强征强拆学校,是多么具有讽刺意味的事。
这些年各级政府一直强调“教育优先”,但是“优先”体现在哪呢?至少就拆建学校这件事情上看,教育是“反优先”的。学校地理位置一旦好了,不管教育办得怎样,都得拆了给房地产经济让路。沭阳在城市黄金位置,拆掉的学校不止一家;而悍然采取这种荒唐行为的,又远不止沭阳一处。
不久前贵州遵义一所百年老校“被搬迁”,师生下跪请愿引发关注。新华社特别刊文发问“母校去哪儿了”?文章引用专家观点:为了给城市建设、商业开发让路,许多校园不复存在;一些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和城市建设过程中,只考虑政绩和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公共利益、文化传承。
地理位置好了,学校保不住;地理位置差了呢?因为顾及师资投入、管理成本,很多农村地区、偏远地区的学校被拆除合并。有报告显示,2000年到2010年,在我国农村,平均每一天就要消失 63所小学、30个教学点、3所初中,几乎每过1小时,就要消失4所农村学校;10年间,农村小学减少了52.1%。这些数字背后,是多少农村家庭面临着更高的上学成本,多少幼小的孩童要提前寄宿,或者每天跋涉数里路赶去上学,存在太多安全隐患,有些甚至直接辍学。
仅从学校地理位置这一点,就可看出在很多地方政府眼里,教育位置是多么尴尬而鸡肋——太好的地方不行,太差的地方不要。在官员们拨拉着算盘的时候,教育从来没有居于绝对“优先”的位置,能在他们眼里权衡争斗的只有金钱得失、政绩得失。
怎么改变?正如学校教育无法完全超脱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而单兵突进一样,政府的教育观念,同样深受其内在法治观念、外在法治环境的影响。若无视法纪耍点“武术”,迁了学校、夺了私产,官员的利益也能毫发无损,谁会去尊重教育呢?让官员尊重教育的前提,是让他们先学会尊重法律;教育优先的基本前提,是法律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