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多少喂药幼儿园在“潜伏”?
(2014-03-18 05:41:13)
标签:
很难方面上幼儿园根本老师杂谈 |
分类: 所谓时事 |
西安出现幼儿园给幼儿服用“病毒灵”事件后,吉林省吉林市、湖北省宜昌市也被曝出存在类似情况。
在不同地区的不同学校,出现同样令人震惊的现象,让人很担忧,除了已被曝光的幼儿园,还有没有别的仍在“潜伏”?这几家幼儿园,之所以违规给孩子吃药,图的是利益,因为“出勤率”是和老师、学校的利益紧密相连,有了经济利益的刺激,欠缺自我保护能力、没有话语权的孩子,才成了牺牲品。对那些也考核“出勤率”的学校,家长和有关部门恐怕需要多加关注。
做过父母的都知道,孩子初上幼儿园,极容易生病。幼儿园以“出勤率”来计算费用,孩子病休不要交学费,对家长的确很有吸引力,能省下一些钱;但另一方面,当老师和学校的利益和孩子“出勤率”绑定,这无疑就是埋下的大隐患。换言之,这个“出勤率”虽然能吸引家长的认同,是一种有效的“市场竞争策略”,但却并不符合幼儿教育的规律。“出勤率”很像是企业绩效考核,目的是为了提高竞争力,忽视了幼儿教育的本质,甚至健康与安全。
这几例喂药事件,确实多少能反映当下民办幼儿机构的一个“误区”。民办幼儿机构,本是值得鼓励的,是公办机构的重要补充和促动。国外民办幼儿园很普遍,但多数并不纯以营利为目标,而是以慈善机构或社会公益事业的身份出现。但国内现在的民办幼儿机构,则很多被纯粹当成了“生意”来做,是一个赚钱项目。除“出勤率”之外,一些民办幼儿园为了降低成本,聘请的教师也很业余,管理混乱。
幼儿教育是个特殊领域,不能完全交给市场去做。鼓励民办教育,并不意味着政府就撒手不管。日本等国家,对民办幼儿教育等都有补贴、税收等都有完善的政策和优惠,而且教师也有定期的培训,以提升他们的水准和热情。这些综合政策,也是一种变相的“倡导”:幼儿教育并不只是为了营利,而是有很强的公益性。不从根本上转变民办幼儿教育的误区,类似“喂药”这样唯利是图的事情,就很难杜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