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康菲公司中海油国家海洋局联合调查组事故发生杂谈 |
分类: 所谓时事 |
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有点像没完没了的肥皂剧,非但不见剧终的迹象,近期还情节转换高潮迭起,先是国家海洋局牵头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交通运输部、农业部、安监总局、国家能源局等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要彻查事故缘由,对其影响和损失进行评估。随后,康菲公司承认,在蓬莱19-3油田C平台北侧发现9处海底油污渗漏点。
从溢油事故发生至今已两月有余,溢油非但没能堵住,反而呈现越堵越严重的态势。康菲公司处置不力是一定的,但问题在于监管部门是否已经尽力?海洋局此前将监管无力归咎于我国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处罚力度不够,这些原因自然是客观存在,但国家海洋局等部门是否已经穷尽了一切监管手段?
6月4日漏油事故发生,海洋局放任企业“瞒报”一月已是不妥。而在此后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公众能看到的监管手段,就是海洋局频频勒令康菲公司封堵溢油源,并向公众道歉。康菲公司确实也表达了“真诚”的歉意,但讽刺的是,康菲公司还表态将调查漏油事故是否对海洋生物及渔业环境造成影响。也就是说,事故发生两月有余,我们的监管部门并未就溢油对海洋造成的影响进行调查评估——依赖于责任方“自证其罪”,怎么可能得出客观的结论,为后续追赔做准备呢!
如果只是停留于“口头执法”,显然无法对违法企业形成现实压力。虽然有消息说海洋局准备向溢油事故责任方提起海洋生态损害索赔诉讼,但至今连专家考评组都还在拟议状态,没有付诸实施。这次溢油事故拖延时间如此漫长,专家考评组都未建立,环境污染责任显然就无法评定,后续追赔岂不成了一句空话。如果说法律惩戒力度不足是客观原因,那么连追赔的准备都没有做好,显然就是无可推卸的主观原因了。
而且,既然海洋局牵头6个部委组建联合调查组,就说明这些部委对溢油事故也承担相应的监管职责,迄今为止,这些部门做了哪些实际的工作,是否穷尽一切手段?也应该给公众一个交代。此外,事故之初一度是公众关注焦点的大股东中海油,如今却彻底淡出人们的视线。作为涉事公司的大股东,即便没有直接责任,鉴于国企的特殊身份,主管部门是否可以督促中海油履行社会责任,对污染本国海洋的行为进行商业范畴内的干预?
监管显然不是打群架,出面的部委多未必就有胜算。7部委要想“搞定”康菲公司,不能只是组建个“合唱团”,继续搞声势浩大的“口头执法”,而是要拿出切实有效的监管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