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高估乡政府“全裸”的意义
(2010-03-15 15:50:31)
标签:
三公政府财政数额底气白庙乡杂谈 |
分类: 所谓时事 |
四川巴中市巴州区白庙乡政府公示出今年1月份公务开支明细表,详细地记录每分钱公务花费,而且就连“花1.5元购买信纸”,招待上级官员烟酒都悉数公布。如此透明,被网友称为“政府全裸第一例”。(3月15日《新京报》)
政府财政公开,很多地方已经开始尝试,比如广州市财政局曾一度公开政府“账本”,结果网站被“点爆”,民意对这方面信息的渴求程度可见一斑。白庙乡政府如今把财政公开推进到了一个新进度。很多网民夸赞当地政府的勇气,但政府能做到“全裸”,靠的当然不仅仅是勇气,而是底气。白庙乡属典型的边远贫穷乡,经济运行主要靠财政转移支付。这样的经济基础决定了行政的相对廉洁,有了这个底气,所以他们才能从乡长、乡党委书记的工资,到招待上级官员的烟酒都悉数透明。这个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只要政府心里阳光一点,那就可以无所畏惧。
但即使是这样一个自认廉洁、无所畏惧的乡政府,他公开的财政信息还是让人震惊,其招待费用达到5425元,占总开支的65%以上。这样的一个边远贫穷乡,招待费都达到如此比例,管中窥豹,其他富裕地方会达到什么程度?白庙乡政府的“全裸”,就让我们看到了政府财政公开的“难处”之一,即使不存在特别的贪污腐败,“正常”的行政运行,都要花去如此数额的接待费,哪个政府还敢轻易地将之公开呢!
招待费属于我们常说的“三公消费”,这不是什么新鲜话题。2008年曾有学者估测政府每年“三公消费”数额接近9000亿元,财政部官员后来对此予以否认,认为“实际肯定比这个小”,可准确的数据至今公众不知道。公众如此迫切地想要推进政府财政公开,原因之一正是希望削减“三公消费”的数额。而政府一再拖延公开,莫不也是因为这“剪不断、理还乱”的“三公消费”?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