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哲学家其实就是历史的超女

(2008-09-10 10:52:44)
标签:

杂谈

分类: 读书时间

这两天京城的风异常强劲,沙尘落叶平地都会聚成旋状裹向行人,很多公交站牌都被吹倒。逆风行走的时候人常常不自觉地要转过身去,把后背交给卷叶拂沙的风蹂躏。受苏州一个同学的托付,我午饭后去中央美术学院帮他买几本书。这样的天气,不是他催的急真不愿意出门,躲在背窝听着风声看书该是种怎样的惬意。


花家地南街下车后,右手不远就看见一座风格古朴的建筑,上面扬着红旗,应该就是鼎鼎大名的美院,可因为没有来过,防止弄错在冷风中耽误时间,我还是决定先找个人询问确定。路边就蹲着一个修路的工人,我正犹豫要不要去问他,旁边正好一个学生模样的走过,于是拦下问了,果然是美院。我赶紧一路跑着直奔5号楼,本来准备买完就回去,可是里面温暖的空气,动人的音乐,还有久违的属于校园的气息吸引了我。


四点多的时候我出来,风更冷了,走到街边的时候那个工人还在,他粗糙的手正把那些砖一块块平铺,动作缓慢而认真。我等车的时候一直不自觉地越过街道去看他,不知道为什么,我很想看看他的眼睛。因为突然想起一个人,周国平在《一个为思想而痛苦的农民》中提的那个“人间哲学家”——一个执着于思想,并自认为发现人间真理的青年农民工。周国平初见他时看到的“是一双潮红发亮的眼睛,闪射着异常单纯的光芒,像被正午阳光照透的湖水”。看完那篇文章的时候,我常常设想有那样一双眼睛的梁自斌(青年农民的名字)在工地会怎样面对砖瓦水泥,怎样面对繁重痛苦的体力劳动。而现在,我也突然想知道在这样恶劣的天气下劳动的这位工人大哥,心里又会想着些什么?


周国平在那篇文章里没有提到梁自斌最终的命运,但是想必不容乐观。他过于沉迷、自信于思想,殚精竭虑写就的文章在周国平眼里根本没有什么新鲜观点,而他却为发表这个自认为代表人类真理的文章耗费了所有钱力、物力,可是不光这个心愿根本无法实现,还给身边人留下一个等同于精神病患者的印象。尽管周国平也承认,“他对哲学和精神事物是真有领悟的”,但梁自斌的这些领悟和思想在现实中却没有任何力量,如果有,那也只是一种把他推向灾难的力量。


我想看这个在冷风中干活的工人大哥的眼睛,可是直到车来他都没有抬头。其实,透过他的眼睛我未必可以看出什么,只是很想知道,他会想什么,或者他应该有怎样的思想才是有意义的?晚上回来重看周国平的这篇文章,他对梁自斌的中肯评价是:“他的一些话说得真挚、痛彻肺腑而且漂亮,如果是出现在历史上某位精神伟人的遗稿中,皆可圈可点。然而,如果从一个并无真正重大精神建树的人口中说出,似乎就显得不成比例从而可笑了。”原来,思想也是要有所攀附才是有价值、有力量的吗?


或许果真如此。萨特晚年转型要做一个介入式的知识分子,参与到民众的社会活动中去,有一次演讲时他说到:“我毫不在乎地用我有名气这个事实来决定事情的结局。”可见他发挥的现实作用其实很多并不是依赖思想的力量。和萨特同时的法国其实还有另一位重要的思想家——雷蒙·阿隆,但当时法国流行一句话:“宁要错误的萨特,不要正确的阿隆”,这同样证明了撒特征服民众靠的不仅是思想。这样看来,哲学家其实就是历史的“超女”,不是他们有多么优秀,他们的思想多么有力量,只是由于各种机缘巧合,人们选择了她,然后又膜拜于她头上的光环。只有在这光环的照耀下,那些思想才显的有力量。不是吗?

一个朋友对我说,他最怕喝多了的时候照镜子,因为那样会更强烈地感到自己就象一个没有信仰,没有力量的幽灵。为了使自己更深刻地领悟人生,他在书房里堆满中西古今哲学家的著作,闲暇之余也翻了不少,可是还是没有找到思想,没有找到力量。我们又有几人从哲学家的著作里获得过思想的力量呢?哲学家不过是历史的超女,我们把他们推上了舞台,可是我们的生活却在舞台下。

 

2006年11月5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