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疲软和中国足球萎软同一个病根?
(2008-08-26 22:02:29)
标签:
病根中国文学中国足球魏巍 |
分类: 读书时间 |
作家陆天明在《悼魏巍》的一篇文章中说:“但是我觉得我们没法在魏巍老师那样一种文学的执着和人生理念的顽强面前无动于衷。近年来,中国文学的疲软不正是因为缺少了这种执着和顽强所致吗?少灵魂,缺精神,哪来真正的艺术?这和中国足球的萎软其实是同出一个病根的。”
我不知道中国文学的疲软是不是一个公认的论断,至少近年来似乎越来越缺少公认的作品。但缺少公认的作品并不代表缺乏公认的文学创作热情。去各网站的原创频道看看,每天都有无数的网友上传无数的作品。给人的印象,写作品的甚至远远超过读作品的。尽管如此——我们感受到的却不是文学的繁荣,而是文学的疲软,这是多么诡异的现实。
陆大作家的解释是“少灵魂,缺精神”。这的确很像是人们批评中国男足,输比赛不能输人么,可是当要求精神的时候,我们的男足战士们勇猛地差点把对手废了。看来仅仅要“执着和顽强”是不够的。即使对曾经这样做的魏巍,(对已过世的魏老我愿给予百分之百的敬意)我们也无法回避一个现实:如果不是魏老的离世,我想很多人都已经淡忘他,包括陆大作家自己,他下意识的“魏巍?哪个魏巍?”的提问是最好的证明。
而对那些执着勤奋的“网络作家”们,很多在工作之余呕心沥血的创作,我们能说他们“少灵魂,缺精神”吗?除非所谓的“灵魂”“精神”是政治教科书所要求的那一种。问题不在这。前段时间我去图书馆,无聊地翻看了一些纯文学的杂志,结果是让我感到更加的无聊。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人喜欢看诸如“当代小说”之类,所谓的纯文学杂志,那不光是纯,简直蠢得像是出土的文物。
一边是热血沸腾的文学青年,无奈地在网络上宣泄创作冲动,一边是所谓作家们霸占着文学阵地,自恋地唱着老掉牙的卡拉OK。没有正确引导的网络创作直奔阅读欲望的下三路,纯文学阵地上却萧条地“唱着跑调的恋曲1980”。文学就在这错位中走向疲软。
在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文学疲软和中国足球萎软的确同一个病根。一帮文学老混混小混混在球场上羞辱草皮,而真正的文学爱好者只好在小区里、巷弄里自娱自乐,还要担心被别人嘲笑。现在,“你是作家啊”大概和“你是踢足球的啊”,一样具有讽刺意义。最后是很弱智的结论——体制问题。体制不是万能的,但没有好体制是万万不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