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读书时间 |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是小学课本里看到的寓言故事,近日看《战国策》,才发现这寓言故事其实还有很多变种。“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同样耳熟能详。另外还有两则:
一个是关于两只老虎。两只老虎因为争吃人而打斗起来,管庄子准备去刺杀这两只虎,管与赶忙过来制止,曰:两虎相斗,必定是一死一伤,你就等他们斗完了,去刺杀受伤那只。这样没有花费杀死一只猛虎的辛苦,却赚得刺杀两只老虎的英明!另一个是关于一只野狗追狡兔。狗跟在兔子后面翻山越岭地追,然后双方筋疲力尽。于是一个老农又是不费吹灰之力,独得野味。
这些故事大致寓意应该是教人不要在前台傻斗,让后台的人拣便宜。这种在三角关系中谋利的思维是很高明的智慧。《三国演义》之所以千百年来引人入胜,原因之一或许就是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在三角关系中斗争的智慧。但这智慧也看怎么运用,有消极的,比如鲁迅在《观斗》中举例说,中国的斗牛和西班牙的不一样,“西班牙是人和牛斗,我们是使牛和牛斗”。人是做旁观者,一味地“观斗”,想着拣现成便宜,侵略者来了也依旧不敢与之斗。可是到哪找第三者去帮我们斗呢?
这智慧需要积极的运用。把这智慧发挥的最炉火纯青的,应该是我们的“统一战线”。两个“角”先联合起来,把一个“角”灭了,同时也把和我们联合的一个“角”同化了。但这运用似乎是违背寓言故事的“精髓”的,那“精髓”的最高境界是不斗,不劳而获。于是很多中国人还固守着“精髓”,如鲁迅先生说的,“然而人民一任他们玩把戏,只是看”。
前几天回家,听说有很多赌徒深夜聚在一个村赌博。公安局来抓,赌徒们鸟兽散,但有的不熟悉地形,只好给几百块钱请村民带路逃跑。村民像看两虎相斗捡到便宜一样答应。这大概是寓言故事智慧的运用。媒体报道有贪官落马了,网络上很多评论好像捡到死老虎一样兴奋。这大概也是寓言故事智慧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