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读书时间 |
这真是一个叶公好龙的年代。人人痛恨电视节目的快餐化、没有文化,可是文化秋雨来了,润物有声,人又痛恨他太矫揉造作。作者引用张爱玲的姑妈的话:名人就是有资格胡说八道。作者说“恨鲥鱼多刺,恨金橘太酸,恨莼菜性冷,恨海棠无香,也恨余秋雨太矫揉,这就是我们无法摆脱的残缺人生。”作者的恨实在有点绵绵秋雨不绝如缕了~~~
然后看到今天《新京报》的新闻,余秋雨下一届可能将不会参加青歌赛。据说“连续40天直播,时间太长了,很多事情都不能做;而且做电视评委劳心劳力,还很容易挨骂。” 但是总导演陈雨露表示,没有考虑过其他人选。是啊,这个时代在银屏上能有如此市场号召力的“文化代言人”,除了余秋雨还有谁呢?至少我想不出来。
余秋雨成了春晚的赵本山,你可以不喜欢他,可是不能不重视他。赵本山不得不年复一年的忽悠,余秋雨不得不在一个又一个场合“胡说八道”。谁让我们需要的东西,变得如此稀缺呢?余秋雨成了一个标签,是不是胡说八道其实都不重要。他的存在只是一个标签意义,也许是说明这个时代还有文化,也许是说明这个时代文化已经岌岌可危。
但是在文化贫血的境地,并没有出现对所谓“大师”的盲从,倒也是令人欣慰的事。加缪说“重要的不是治好病,而是带着病痛活着。”“人生越没有意义越值得过。”这是一种个人在困境中的勇敢选择,是一种绝望中的自信。我们不需要文化大师的醍醐灌顶,我们可以在沙漠中发现甘泉,在黑暗中寻到灯火。
余秋雨的“胡说八道”不妨继续下去,而我们也不要去恨他的秋雨不绝吧。文化的高贵、文化的温暖本来就不是一两个人可以在电视节目中体现的。秋雨过后,期待艳阳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
林黑:恨余秋雨评委太矫揉造作
http://news.sina.com.cn/pl/2008-04-06/082615298275.shtml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