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所谓时事 |
出这题目的老师表示:这样做主要是锻炼他们的思维。这是国外的教育方式,是哈佛大学商学院曾用过的教育手法。由于大学生都是成年人,有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判断力,不会轻易盲从和模仿,因此并不存在道德方面的问题。
有评论很担心,称值得警惕:那么谁能保证不会有人模仿“打劫银行”作业中的细节去抢银行?如果真有人按照“打劫银行”作业的相关情节去实施了抢劫,我们的高校将如何向家长和社会交代?
担心很有道理啊,我们对此要保持足够的警惕!洋人用过的玩意儿就是好的吗?要激发学生兴趣、拓展学生思维,还有很多更好的办法么!比如,将题目改成如果你是贪官,怎么用MBA知识来管理情妇,不是既符合主旋律又能那啥,皆大欢喜么!
刘震云说“为什么我眼中常含着泪水,是因为这玩笑开得过分。”这现实中真有很多过分的玩笑,学校里的一个稍显“离奇”的作业,想不到竟至于“值得警惕”了,竟至于“将如何向家长和社会交代”了,教育当真有如此“立杆见影”的效果,那我们这么多年的德育教育,社会不早和谐了么!
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一书中说:“中国二千年来,以道德代替法制,至明代而极,这就是一切问题的症结!”用道德的名义来品评现实行为,那也无可厚非,但可怕的是用道德的名义,扼杀思想、思维的自由,结果就是造就黎鸣说的“文明”的废人。碌碌无为、道貌岸然,最有成就感的事就是告诉别人,这不行,那不对~~~~~
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王树国说:“我是研究机器人的,希望机器越来越像人,但作为校长,我担心把人培养得像机器。”可悲的是,有些人就喜欢把学生看成机器,以为那是个CD机,放什么碟片就唱什么歌!学生有那么弱智吗?真是情人眼里出西施,傻瓜眼里全白痴啊!任何一教育方法都是有利有弊的,这个抢银行的作业,在培养学生思维方面明显是有利的,至于“导向”上可能存在的一点弊端,那不还有思想政治课、法律课么~~~~~~~
PS:
其实即使抢了银行也不用担心,记得郭德纲相声里有个段子,一哥们在北京抢了银行,可时机选择的不对,正是下班交通堵塞时段,一直到警察过来,他还在四环上堵着呢!和担忧教室里虚拟的“意淫”计划比起来,现实还有很多实事儿要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