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封面故事|创新驱动新兴产业引领转型升级

(2018-11-12 14:54:34)
分类: 封面故事
产业兴则地域兴。在厦门市海沧区绘制的打造国际一流海湾城区的发展蓝图中,“着力打造高端前沿的国际一流产业体系”成为重中之重。
2017年7月23日,海沧区委四届四次全会明确提出,未来数年,海沧区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打造高端前沿的国际一流产业体系,重点发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材料。这堪称“三驾马车”的三大新兴产业是实现产业强区的历史性转折、打造“国际一流产业体系”的标签和烙印、推动海沧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劲工程和中坚力量。
如今,一年的时间过去了,集智慧与能量于一身的三大新兴产业,在海沧这片土地上,又产生了怎样的化学反应?

从零基础到集成电路产业重镇
8月31日,以“产业资本的风向标”为主题,由集微网、中国半导体投资联盟、厦门半导体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第二届集微半导体峰会在厦门海沧圆满落幕。来自全国各地350余家企业和129家投资机构的产业界领军人物、行业领袖和资本界精英共襄盛会。随后,在9月8日,国家开发银行与厦门通富集成电路先进封装测试产业化基地(一期)在“九八投洽会”上签订投融资合作协议,为厦门海沧着力发展的集成电路产业进一步注入资金支持。
从2017年海沧区提出重点发展集成电路产业以来,经过一年发展,海沧区已然成为国内集成电路产业投资的“暴风眼”。海沧区经济与信息局副局长蔡德进说:“我们一直循着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的目标来发展集成电路产业,投资项目越来越多,要求政府部门的服务效率和质量尽快跟上产业发展的步伐。”
为了更好地发展集成电路产业,早在2016年年底,海沧区就成立了厦门半导体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并引进组建专业职业经理人团队,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走进位于厦门中心30层的厦门半导体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台海》记者见到了公司总经理王汇联,他是海沧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亲历者。“像海沧这样由地方党委政府担当责任,由专业团队市场化独立运营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区域,在国内是处于领先地位的。”王汇联表示,“集成电路产业对专业性要求较高,想要发展好像集成电路产业这种专业性强的产业,就必须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
王汇联表示,在推动集成电路产业落地的过程中,海沧做得更专业。一方面,在推动集成电路产业落地的过程中,海沧坚持规划先行,认清自身优劣势,结合国内外产业态势和阶段,在半导体细分领域深耕细作,实现差异化的精准定位。另一方面,海沧又依托专业团队、专业平台,让政府资源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
据悉,为鼓励集成电路产业在海沧的发展,海沧区还详细地制定了扶持政策和人才政策。例如,海沧区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对集成电路给予信贷倾斜,设立集成电路专项贷款和面向集成电路企业设计金融产品,并支持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为集成电路中小企业提供担保;先后推出了《海沧区引进与培育集成电路产业人才暂行办法》《海沧区进一步加强集成电路产业人才引进培育的若干意见》等九项政策。
短短一年间,通富、士兰微、芯舟科技(厦门)有限公司、厦门金柏半导体有限公司、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深圳产业化基地等10多个集成电路产业项目签约落户,协议总投资约330亿元(人民币,下同),奇力微电子有限公司、绿芯半导体(厦门)有限公司等多个项目入驻厦门中心E栋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初步形成了以特色工艺技术路线为发展重点的产业链布局。“可以说,海沧已经从零基础的‘边角地’成为了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热点地区之一。”王汇联说。
2018年4月,海沧区政府与台资企业芯舟科技(厦门)有限公司合作协议正式签署,总投资46亿的高端封装载板研发、设计和制造基地正式进入了实施建设阶段。
王汇联表示,海沧与芯舟科技合作的高端载板项目落地,吸纳了台湾产业资源,构建对台前哨阵地。同时,完善、补齐海沧、厦门(福建)及东南沿海集成电路产业链的关键环节,进一步提升海沧集成电路产业的比较优势、区位优势。至此,海沧已参与到波澜壮阔的全球半导体产业发展浪潮中。“预计到2025年,海沧区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将不低于500亿元。”王汇联说。

海沧生物医药产业集聚效应凸显
生物医药、新材料都是厚积薄发的产业领域,需要长期培育与积累,更需要创新驱动。这两个行业,也正是海沧除了集成电路外,着力培育新兴产业的另外两驾马车。
如今,生物医药产业也已成为海沧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十一五”以来,厦门市申报或进入临床的国家一类新药12个,厦门生物医药港就占10个;国家卫计委、科技部“十一五”和“十二五”滚动支持的8项“重大新药创制”专项中,其中厦门2项,均位于生物医药港;全市有4个项目入选“十三五”重大新药创制项目,其中生物医药港占3个。
而作为福建省唯一的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截至今年6月,厦门生物医药港已集聚生物与新医药企业312家,并于今年上半年实现产业规模97.28亿元。不仅如此,厦门生物医药港已聚集包括院士、千人专家、百人、双百等各类生物医药高层次人才167人,是福建省生物医药专业人才集聚程度最高的区域。
在今年“九八投洽会”上,海沧生物医药产业的“矫健身姿”也频频亮相,吸引了全球各地投资者和业内专家学者的关注。其丰富的发展经验、高效的产业载体建设及完善的产业发展体系得到业内人士的一致认可。
同样,为更好地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海沧区先后出台了《厦门市海沧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生物与新医药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海沧区引进生物与新医药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等文件,设立了生物与新医药产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对创新创业人才按上级扶持资金给予1:1配套,对研究成果转化、新药创制等给予单项最高350万元的资金扶持和补助。对于2011年后引进的项目在建设、租金和经营等方面给予奖励和扶持。
蔡德进表示,台湾在生物技术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大陆拥有极其丰富的天然资源和生物医药原材料,以及广阔的大陆市场。两岸加强合作,势必促进双方在资金、技术、原料及市场等方面优势互补,市场竞争力将进一步增强。因此,发挥对台优势,继续推动两岸医药产业合作对接,这也是海沧未来工作的重点之一。
对此,台湾中华海峡两岸医疗暨健康产业发展协会副理事长方旭伟说:“生物医药产业会成功的趋势是从科研、制造、产品产出到市场,必须是连贯的,缺一不可。大陆有很广大的市场,以及非常快速的制造和转化能力,加上海沧已经有的经验和好的政策,可以与台湾产业实现非常好的结合。”
据悉,如今的海沧生物医药产业集聚效应持续凸显,开始迎来了回报周期。生物医药产业已成为真正能够拉动海沧区域经济创新驱动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在促进海沧区经济社会蓬勃发展的同时,也为推动厦门大健康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封面故事|创新驱动新兴产业引领转型升级
海沧生物医药产业蓬勃发展。

创新体制机制构建良好营商环境
集成电路产业和生物医药产业能够在海沧异军突起,迅速发展,背后还离不开海沧区委区政府高效率工作的支持。
2017年,海沧区成立工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区委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在工业发展领导小组的带领下,海沧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构建“政府+园区+基金投资公司+专家委员会”模式,依托区工业办,统筹各政府部门和区属国有企业力量,建立“大产业”工作格局,为集成电路和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蔡德进告诉记者,海沧区工业发展领导小组的工作重心是定方向、建机制、带队伍。蔡德进介绍,以前,各个部门都有各自的分管领导,如今,把这些部门整合在了一起,统筹协调,形成一个服务企业的团队,可以消除部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采取“并联作业”,服务关口前移,产生“1+1>2”协同效应,类似一个“政务服务超市”。
当前,海沧区正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推进审批流程再造,加快构建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一站导航、一号通行、一门申办、一网查询”的综合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也就是说,在海沧,企业从项目的招商、洽谈,到项目的前期,再到项目的审批、建设、竣工投产,包括之后的协调服务,只要找准海沧工业发展领导小组这支团队就可以了。
在第二届集微半导体峰会上,集微网负责人老杳曾直言:相比国内其他地方,海沧最大的优势是“体制机制非常活”。厦门士兰明镓化合物半导体有限公司项目保障部EHS主任曾剑宏也曾感叹:正是得益于这个海沧灵活的体制机制,我们才能在5天时间里办好项目的审批,海沧的“特区速度”真的非常给力。
其实,为了应对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高效服务企业,推动高质量发展,2018年以来,海沧区还多次组织召开了企业座谈会,千方百计服务企业发展。蔡德进表示,召开企业座谈会,是海沧构建亲新型政商关系、搭建政企沟通平台、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抓手和传统工作。接下来,海沧还将持续把大力抓好实体经济、把加大帮扶帮助企业摆在重要位置,全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天时地利,万事俱备。海沧的新兴产业“三大引擎”已逐步崛起,创新驱动引领,争创一流产业。高端前沿的国际一流产业体系,将在海沧这片开放、创新、宜居、国际化的土壤上,渐入佳境,茁壮成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