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大西班牙语专业台生林沛萱:从简体字开始爱上大陆的便捷

对于厦大学子来说,“厦大叮当口袋”这个微信公众号并不陌生,这里网罗了厦门大街小巷好吃好玩新鲜事及最新校园动态,被很多学生视为在厦学习生活的风向标,尤其是跨海而来的台生,很多人更是将其当做尽快适应大陆生活的好帮手。事实上,在这个账号的运营团队中,就有一位刚刚加入不久的台湾女生林沛萱,公众号热门推文中的许多精美配图,都出自她之手。
“参与微信公众号运营是一件很好玩的事,一方面可以让我了解微信朋友圈‘爆款’文章的生产过程,另一方面也让我更快感知到厦门的城市温度。”林沛萱说。这位年仅19岁的台湾女生,在一年多前作出了成长路上最重要的决定:考厦大。如今,林沛萱已俨然成为了一个“厦门通”,甚至比很多大陆同学更快适应在厦生活。这当然不只是因为做微信运营的缘故,更重要的是,她做到了真正敞开双臂拥抱这座城市。
林沛萱
厦门大学西班牙语系学生
2016年底赴深圳备战大陆港澳台联考
2017年考入厦门大学西班牙语系
陆配母亲点明求学路
相较于其他同龄人,林沛萱对大陆的了解比较早,因为她来自一个两岸婚姻家庭,爸爸是台湾人,妈妈是安徽人。“我爸爸在上世纪90年代就到深圳工作,在那里遇到了我妈,结婚后到台湾定居。”林沛萱回忆,她在深圳上过幼儿园,也曾随着母亲回安徽老家探亲,但上了中学后就比较少来大陆,小时候对大陆的印象已经淡忘。即使这样,她仍然对大陆有一种天生的亲近感,母亲也时常会和她聊聊大陆日新月异的变化。
2016年,上高三的林沛萱面临上学以来最重要的一场考试——台湾指考。这场相当于大陆高考的考试,将直接决定每位学子未来就读高校的档次。“坦白说,我当时的成绩在台湾想要上心仪的大学比较勉强,因此高三那年压力特别大。”就在林沛萱发愁之际,母亲通过所在的陆配群了解到,大陆多所高校每年面向港澳台招生,便将该消息告诉了她。“当知道我有机会报考大陆高校时,那种感觉仿佛是人生之路又多开了一扇窗,内心兴奋不已。”其他同龄人对登陆求学有着种种顾虑,对林沛萱来说完全不成问题。这不仅因为她和大陆天然的亲缘性,也跟她曾经参与欧洲游学,有过异乡学习生活的经验有关。据她透露,决定参加港澳台联考后,唯一的问题就是需要说服父亲。“虽然爸爸在大陆工作多年,对那里的情况有一定了解,可还是对女儿背井离乡有些担忧。不过最终,我和妈妈合力说服了他。”林沛萱笑着说。
港澳台联考与台湾指考有较大差异,考试模式更趋近于大陆高考。为了尽快适应全新的考试模式,林沛萱决定提前半年到大陆,参加专业培训机构备考。2016年底,在妈妈的陪伴下,她来到深圳开始为第二年夏天的港澳台联考做准备。
作为大陆最发达的城市之一,深圳的城市发展水平让林沛萱非常吃惊,尤其是渗透到生活各个角落的移动支付,让她体验到前所未有的方便。不过,她没有太多时间去好好享受在深圳的生活,毕竟备考才是她来到这里的目的。
作为一名文科生,林沛萱的考试科目除了语数英外,还有历史、地理。语文、英语和地理对她来说适应难度不大,问题出在数学和历史上。“来到大陆后我才发现,大陆的数学比台湾难很多,有些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方程公式,必须在短短几个月内记牢并熟练运用。”不过,相比起学习数学的有的放矢,历史的学习让林沛萱更为苦恼。台湾历史教科书对于两岸历史描述角度不同,内容也很有限。鸦片战争后到1949年前这段历史在大陆历史考纲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1949年后大陆的发展的数个历史关键节点,林沛萱几乎是从零开始学习。她回忆说,在深圳那半年算是她上学以来学习最努力的半年,每天起早贪黑,保证有效学习时间。经过她的不懈努力,终于在考前一个月将成绩提升到一个稳定的区间。
值得一提的是,港澳台联考在报名时可以选择简体试卷或是繁体试卷,通常台生都会选择使用繁体试卷,林沛萱却反其道而行之,选择简体试卷。究其原因,她表示简体字笔画少,考试时争分夺秒,简体字作答有利于节省作答时间。当记者问到从繁体字一下子转换到简体字是否很困难时,林沛萱笑言,既然选择了参加这场考试,那么这点困难不算什么。况且繁体简体都是汉字,只要用点心,其实很好掌握。从简体字开始,她爱上了大陆的便捷。
曾经有过困惑迷茫
林沛萱的努力没有白费。2017年夏天港澳台联考成绩放榜后,她被厦门大学西班牙语专业录取。谈及选择厦大的初衷,林沛萱表示大陆985高校一直是自己的首选,加之厦大的名气在台生中有口皆碑,虽然她此前从未来过,但也知道这是大陆最美的高校之一,地处大陆东南沿海,离台湾很近。综合考虑之后,她认为厦大是最适合自己的高校。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她的第一志愿是厦大会计系,由于竞争激烈被调剂到了西班牙语系。“不过多学一门外语也不错,能够透过语言了解到一种全新的文化。”林沛萱说。
之前半年在深圳的求学经历,让林沛萱对大陆生活已经完全适应。到厦大新生报到时,无需父母陪伴,她一个人拖着行李箱来到校园,领新生材料,整理宿舍,办手机卡……她的独立让同学的大陆家长赞不绝口,纷纷表示对台湾女生娇气的印象完全改观了。
厦大带给林沛萱的初印象也是极其美好的。安顿下来后,她便迫不及待地走出宿舍楼,漫无目的地闲逛着,用脚步丈量这所未来四年自己将要在此栖身求索的高等学府。白城隧道、芙蓉湖、颂恩楼群、勤业食堂……所到之处,林沛萱都会用手机拍照记录下来,发到网络社交平台上与台湾朋友分享。
据林沛萱透露,厦大在宿舍分配时有意让南北方学子住在一起,以期不同的生活习惯碰撞出更多火花。“我们宿舍四个人来自天南地北,我和四川室友学会了吃辣,也被北方室友带出了‘儿化音’。”林沛萱笑着告诉记者,和北方室友相处久了,有时和台湾的老朋友语音时,对方察觉到她有时会有北方腔调,而她自己却浑然不觉。
作为台生,林沛萱无需上思修、马概、毛邓等课程,但身在大陆高校,平时难免会听闻有关两岸问题的讨论,这曾经一度让她感到迷茫和困惑。“对于同一件事,大陆和台湾解读的角度不同,因此观点有差异甚至完全相反,起初这让我挺不适应的。”林沛萱坦言,虽然大陆的同学们不至于不礼貌到一上来就问她的政治立场,“是蓝还是绿”,但可以看得出来他们对此确实很好奇。“其实我觉得我们这一代的台湾年青人都差不多,不像父辈有那么多的颜色立场,只要是有利于两岸发展的,我们都支持,越来越多台生登陆求学就是最好的证明。”林沛萱如是说。
好在,在厦大读完大一,林沛萱已经逐渐适应了大陆方面对两岸问题的讨论与观点。持有同理心站在不同角度看问题,是她在厦大学到的重要一课。
未来尝试多种发展可能
社团活动和学生工作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开篇提到的微信公众号运营,林沛萱还加入了厦大学生会国际学生联络部任干事。除此之外,她还辅修了第二专业——新闻传播学院的广告学。
谈及这一选择,林沛萱表示自己的想法很简单,并非为了多高的学术成就,而是不想荒废青春,一方面可以多汲取知识,另一方面也是在逐步发现自己兴趣的过程。“事实上,我在辅修了广告学后才发现自己对它并不十分喜欢,目前最感兴趣的还是经济管理学,所以最近都在阅读相关专业书籍。”她说。
采访中,林沛萱向记者透露她是一个停不下来的人,只要一有时间就喜欢出去走走逛逛,对于流行于两岸青年之间的“宅”文化和“丧”文化,她一点也不感冒。她计划未来几年多到大陆各地走走看看,争取不同行业的实习机会,逐渐清晰自己未来想要走的路。未来她可能会选择到欧美读研,但结束之后仍然想要回到大陆。“我对中华传统文化十分着迷,也认为大陆是台湾青年事业发展的最佳之地。无论我走过多少路,最后都会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