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社集大美

标签:
最闽南集美大社 |
分类: 文化 |
秋已至,若很想去外面走走,不妨走进这个被校舍围绕的村落——集美大社。它是古集美的发祥地,也是当年厦门有名的渔村,除了陈嘉庚故居、鳌园等声名在外的旅游景点鼓动着旅行团一波波来此外,游客来到这里,也被特有的市井古意、极消闲而无尘俗气息的意境深深吸引,想要留下来的念头就像火柴一样瞬间被点燃。
大社集大美
文/《台海》杂志记者
大社,真的非常“集美”,就是那种平常生活仔细过的味道,留有旧日的时光,旧日的生活,旧日的气息,那些蘸满学村印记与侨乡韵味的事物,像散落的珠宝,年深日久地滋润在此,形成了集美大社多元的美学气质。旅行者来到这里,默默地被影响,体内沉睡着的慢生活文化基因一次次被触发。
沿路,收藏美好的感动
一个无比清新的早晨,阳光静静倾洒在大社路,这是集美最长且最老的一条青石板路,至今仍保留着几十年前的风貌,上了年纪的物件通常都带着鲜明的地域性。这里少了几分其他城市因为膨胀而生的嘈闹,仍然保留着难得的那份安静与古韵。曾经这条路也差点被换成平坦的水泥路,但考虑到居民对石板路有比较深的感情,石板路修旧如旧。为了保留石板路的韵味,集美街道特地从泉州惠安请来几十位工匠,采用传统工艺修缮石板路,就希望它们身子骨够坚实。
对于初来乍到的旅行者,这是一条让你一见就觉得亲切的老街,拖着一双没后跟的鞋,逛过一家家小店小摊,卤面、手工做的麻糍、大肠血、海蛎炸等小吃摊位“不定期”开业,要寻一味大社小食,有时还要看运气。闽南民间惬意的生活在这里展开。
大社竟然还存着“鼓浪屿”,这是很多人去大社前没有预想到的。位于集美街道浔江社区尚南路68号怡本楼,是一栋两层楼高的红砖南洋式风格建筑,主楼前带有自家小庭院。它有些像鼓浪屿上的建筑,不错,有些个,然而不然,妙处在像而不像。远看,它只是普通的民居,楼体为灰白色的水洗砂外墙;近看,则是一种别样的惊喜,外观虽然素雅,但细部装饰精致多样,上面的木雕、砖雕、石雕都是值得停下来细看的。
不必惊叹,大社是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的故乡,也是著名的侨乡,旅居南洋的侨民居多,据初步调查,位于集美大社的华侨建筑以及古民居有200多幢。现在不少洋楼已重新修建过,准备改为民宿,也有维持原本岁月痕迹的,不管哪一种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味。大社的美深藏在这些古朴而鲜活的细节中,供养着大社人的寻常生活。
在微曦初露的霞光中,在安静的小村落中,一种踏实、复古的人情味,一种本本分分、没有机巧的醉生活,反而难得,终究给了人完整的念想。镜里集美,梦里集美,如今依旧是这里最完美的诠释。大社的骨子里有着因文化而生的大家风范的娴静,这种从容不廹,让这里成为众多影视作品的取景地,不露玄机之余,听闻了哪些大明星来到这里,也不必感怀。文艺情调清新不是刻意追求来的,缱绻追忆与耐人寻味像一个个活力细胞,使大社充满生活的张力,也像黏合剂,让大社娓娓道来了宁静安闲,又证明了其底蕴。
这里,有很多故事要告诉你
现在的大社比以前更热闹了,不仅是适合慢生活的市井老街区,混搭在大街深巷里的文艺范儿渐成一道新景观。来到大社搞文艺营生,有范的做法是找到一栋洋楼,对其进行合理的改造,让老房子再一次重生。小白楼即是这样一处所在,与老居民一起慢生活。
小白楼大名叫“松柏楼”,是大社最早的侨楼之一,由旅居新加坡的华侨陈加耐建于1927年,故又称“陈加耐宅”;因为通体洁白,也俗称“小白楼”。小白楼现已改造为摩客栈,一砖一瓦尽显集美大社的气韵。
一栋白色的小楼,秋天落叶,青苔上,地砖里,窗台边,狗狗,果蝇,绿荫共处一室。院子里一块牌,上面静静立着一个“摩托吧 福建厦门接待站”。老板胡泰是一位摩托车旅行发烧友,听他讲摩旅人生,让人感慨旅游原来可以这样,还是要穷家富路。事实上,在逛完小白楼之后,胡泰的丰富人生经历成为了我的最大印象。这几年主打“慢生活”的场所的确是不少,个个都标榜自己有想法、有特色,作为“快”过的人,同时,作为大社的女婿,胡泰不会跟你宣扬自己有多爱大社,但做的事请多半都勾连起世人对大社的思慕,沉醉成浓浓的大社情结。
这里不主张用人流、客流来标榜自己,但确是如今大社乃至集美最火的客栈。环境超棒,地理位置极好,周围就是生活区,购物、吃饭、出行都非常方便,更重要的是大社的独特环境和老板闲看人来人往的态度,让它脱颖而出,成为一个无可复制的客栈去处。走进这里,且交谈且细看,连院子里小小的冰箱里都藏着惊喜,除了时下饮品,自然还有酒,陈年高粱酒、自酿的杨梅酒,一杯下肚,饮之不醉,却又让人微醺得恰到好处。
在时间长河中焕发新生命的登永楼,现也改造为大社运营公司,在历史的微光中,散发着另一种精致。意外闯入这里的游客,便可轻松一窥一个个庭院关不住的心事。清幽是这栋楼的写意,典型的南洋式风格建筑,胭脂砖墙体和柱廊,并以白色花岗岩作为墙基、栏杆、横梁及门框,主楼后有二层附楼,边上的小道,可直接通向附楼。二楼廊道上的旧家具,角角落落里的纹饰,怀旧却又透着清朗的创意元素,时常给你一些俗趣盎然的韵味。
宁静中,摩登与怀旧交错
大社的趣味或许还在它的小。走街串巷,步行是足可以承受的。许是学村的缘故,放慢了行人匆忙的脚步,不再只是匆匆地路过。一条条小巷子串连在一起,走走逛逛,不小心迷路了,自有热心人站出来比划。爱慢慢散步的人,可以到尚南路、石鼓路、大社路等地,感受幽缓的轻松步调。
在这里GO容易,也真的GO好玩,有时会邂逅不拘于环境与场所,席地而坐的作画人,这里也随处可见阅读场景。如果要寻找一处率性而惬意的阅读场所,集美图书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坐在厦门历史最早的图书馆,沉浸在阅读里的时光,涵养一种修养与品性。
轻物资,重思想,是当下集美大社的社会切片。这里条件最好的公共设施,一个是幼儿园,一个是学校。大社人骄傲地说,大社的幼儿园是最豪华的,目前厦门还没有哪座幼儿园可以与之相媲美。龙舟池畔的集美中学,依山傍海,景色秀丽,校舍南薰楼诸楼为典型的陈嘉庚建筑,是集美的地标性建筑,在这一带,在任何一处停下来,都足以让您消磨半天。
既是消遣,来杯格调人士必备的咖啡。秋天的午后,或者下午四五点,约在咖啡馆,沐浴着暖暖的阳光,搭配美味可口的点心,一边闲聊,或一边阅读。同几年前相比,咖啡馆猛增,研磨了生活,润滑了社交,更是小资情调不可或缺的利器,混乱、嘈杂和意外皆被排除。如果非要比较,咖啡馆人气最夯的当属夜晚,落地窗,软沙发,现磨咖啡,精致甜品,吉他演奏,电影放映,加上月光柔柔的,如一泓泉水,真是一处想赖着不走的享乐基地。
来集美游玩,龙舟池是必去的景点。很多学子追溯邂逅往事的时候,龙舟池总会作为一个关键词温情脉脉地出现。那是一处真正的乐土,黄昏中,玫瑰色的光亮延宕到天边,单车的中学生,一路铃声,渐行渐远;谈恋爱的小年轻,沿着龙舟池轧马路;爱运动的老少,记得换上一双舒适的鞋子,也不失为一种游览的趣味。
龙舟池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陈嘉庚先生为集美社乡亲强身健体而建造的,水面总面积近20万平米,酷似一座人工湖,堪比昆明的滇池,一年一度的海峡两岸龙舟赛便是在这里举行。在如今都市人迫切需要放慢脚步,体会生活的时候,在集美大社边找到这样一处有幸福感的地方,真是弥足珍贵。这里的慢,并不是速度上的绝对慢,而是一种意境,一种回归自然、轻松和谐的意境。
发现大社文化创意产业街区魅力
在集美街道,行旅,很简单。带着感性与新奇,哪里都能去。街道的繁华与没落,文化的遗忘与复兴,纯朴古味与现代时尚,每逢假日全家大小在逐风、漫步中,传出令人欣羡的幸福笑声。为此,集美街道提出了“打造小资情调的旅游休闲小镇”,推荐一条最具集 美侨乡文化特色的观光路线。目前正在策划的大社文创旅游街区以文确楼为起点,以嘉庚故居为终点,整个线路包含文确楼、嘉庚故居、陈嘉庚先生出生地、建业 楼、小白楼及四个宗祠庙宇等多个富有闽南及侨乡特色的风貌建筑物,可以说是集美社中风貌建筑物比较集中的一个区域,沿线有芗剧社与南音社等艺术团体,同时 还有大社古戏台可供进行芗剧、南音及乡土风情表演。
用慢活的脚步,或轻松的自行车踩踏,或滨海而行,或穿越古迹、老街,细细品味集美大社沉潜宁静的力量,慢慢啜饮着分分秒秒的精彩。置身其中,蓦然觉惊,美丽,正在行动。据悉,整个文创旅游街区依托民间曲艺中心广场,规划民俗文化街、大社风情美食街、文创商业街、特色商业街、综合商业街等特色街区,将打造集闽南技艺表演、体验,闽南特色小吃品尝等为一体的旅游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