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陈劲松:看似无用的书法用处多多

(2015-11-13 18:06:40)
分类: 文化


/《台海》杂志记者 刘舒萍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对书法的那种热爱似乎就长在陈劲松的身上,谈及学书的感悟,陈劲松势必语气和缓、娓娓道来所书写的内容背后的故事,一张嘴,记者就知道这个人了不得——他读的书太多了。可他不虚饰,不张扬,不时透露的又是敦厚的底蕴与涵养,这可能主要得益于长期浸润在浩瀚的书法海洋。

对于书法,陈劲松总是做足了功课,他书写的质量与数量,特别是他致力于对书写内容的领略参悟,总让人赞叹。闲来无事把书法练,读诗书,看五经,从古代作品中寻找灵感,由于写的都是国粹,自己先受教育,一步一步地探索属于自己的风骨。

陈劲松:看似无用的书法用处多多

陈劲松书法家厦门航空有限公司地面服务保障部总经理


研习各种字体,蕴蓄古雅

幼时,在喜爱书法的外公的感召下,他拿起了毛笔,走入书艺之门。笔本来是涩的,但是由于勤练变滑了,心手相应,分不清是你在牵引它,还是它在牵引你。由于写得一手好字,初高中时期,写黑板报都是他的差事,到了大学,成为校书法社社长,陈劲松像一只蚂蚁那样地为他的精神故乡工作,坚持读贴、看帖、临帖,创作效果也相当出彩。毕业后,他又把书法带到工作,因为从接触书法到爱上书法,像是打开了一个宝盒,里面有太多美好让人留恋。

书法是先学古人,在古人的基础上再进行创新。观看其书法作品款式丰富,惊讶于他对各种字体的转换这么清楚,概因小楷研习二王、赵孟頫、王宠和《灵飞经》,楷书研习柳体、颜体,隶书研习《张迁碑》、《乙瑛碑》、《礼器碑》和《曹全碑》,魏碑研习《张黑女墓志》和《张猛龙碑》等,行书研习王羲之、王铎、董其昌、米芾、苏轼等的碑帖,草书研习孙过庭、宋克、怀素、王羲之等的碑帖,除此之外,平时还研习甲骨金文。艺术本身是相通的,在这穿梭过程中逐渐变得通透。

为何不专心写一种书体?对此,陈劲松笑着说,自己就是喜欢这样,长此以往,相信必将在字体与字体之间的野地上,长出一些花花朵朵,可能不起眼,但这绝对是自己的特色,如果专精某一书法,可能会跟对方很像,但没有个性。那他又是怎样一步,一步,一步,将这些字体小心收藏起来,把它们装进自己的心里?谈及自己的心路历程,陈劲松说,大部分人写书法都是从楷书练起,自己也不例外,学的是柳公权的柳体,柳体的字很有骨头很硬,但瘦挺,写小字好看,写大字不好看,为此,陈劲松在柳体的基础学颜体,为书写注入丰满和雍容大度的元素。学了一段时间,他又进一步研习比较流美的唐楷,不过,对他而言,太过流美就俗了,加上唐楷太注重法度,天真性和率真型有所欠缺,不够古拙,为此,他又研习了魏碑,尽量吸取古拙的营养,雄浑的魏碑看起来力量很足,但有点太张扬。

书法讲究中和美,为了中和这一特点,他特意去学隶书、章草、简帛、甲骨文,诸如此类,你会发现脑子里五彩缤纷,陈劲松能把万花筒转起来:其小楷中和温雅,融入魏碑意味,增其雄健;行草书气息流畅,融入汉隶笔意,俊逸高雅;隶书庄重典雅,融入行草笔意,活泼灵动;甲骨文古老象形,融入行书笔速,趣味生动。

 

书外下功夫,技近乎道

继承和创新是相辅相成的,当然,无论怎样变化,怎样创新,基本的要素不能丢,比如书法界经常说的古意的问题。陈劲松在书写前,书外功夫下得很大,都要寻求所写诗文的内涵,力求理解古文的涵义,再进行书法创作。陈劲松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致力于对书写内容的领略参悟、背后故事的研究。这就是所谓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吧。

看东坡写东坡时,他就会深究为何苏东坡为何自己写东坡,慢慢了解苏东坡写这首诗的背景,而后感其文意,最后发轫于笔端;写《岳阳楼记》时,除了观其意,他还去了解范仲淹子孙后代的生活情形,深度理解范仲淹对于子孙后代的影响,而后激越于胸,在意识深处努力寻找笔墨与诗文境界的融会贯通;写《道德经》时,除了字形字体越来越美观,越来越古雅以外,还学它的内容——向善、谦虚、善用人者为之下等等。如此看来,难怪有人为陈劲松的书法讶异,一方面是对于他文字表现力的叹服,创作富有变化性,中锋、侧锋、偏锋、散锋能够自由运用,粗细、浓淡也可以尽情表现,另一方面是,无法想象此地有人对古风了解如此之深。

陈劲松告诉记者,学习书法看似无用,实际很有用,对工作的开展,对人生境界的提升,对社会生活的理解,包括对人与人关系的融洽都有益处。以工作为例,身为厦航的管理干部,他将工作当成一篇大的作品来创作,谋篇布局,提倡中和美,对员工,他会很注重语气,采用另外一种方式去引导员工的积极性,遇到员工和顾客提出的需求,不呆板,放得开,做到灵活有弹性,书法中的礼让、补位、补白,也被他巧妙地运用到工作当中,他说,只要是有助于公司宏观大局的,有时候互相礼让一下,反而对整个全局是帮助的,有时候对方没有做到的地方,我们给他补一下。

采访中,陈劲松多次感慨书法真的是教会我太多了。于他而言,写书法是件很放松的事情,午饭过后,回办公室,很多人一般是赶快打个盹,他则坚持利用上班前的空当,投入到笔墨之中去,写写字,翻翻帖,当感觉比较浮躁或者烦心时,就写一幅小楷。在他桌面上,不时可见各种书贴,水杯也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书法作品。多年下来,陈劲松对书法有很深的感想,学书法不是上坡,是走台阶,一个台阶可能要走很久都没有进步,自己都感觉最后没信心,突然间就上去了,这跟量变与质变有关系。

陈劲松:看似无用的书法用处多多

谋篇布局,也有神来之笔

一些书法家身上有这样的经历:喝醉酒,拿起毛笔,就能龙飞凤舞。这种体会在陈劲松身上没有,要这样写,也是可以,但他认为,真正的书法要用心去思考,比方,自己要写一幅草书,他就会去草书字典里查找这个字有几种写法,根据行文找出最适合上下连贯的写法,然后把每个字都练得滚瓜烂熟。他一般先用铅笔在纸上写,再根据笔画的走势,进行夸张或缩小,练到一定的程度,才拿起毛笔来写。他坦陈,这种做法,刚开始写也不是很顺,相对也显得没有率真性,因为在真正下笔前,这些都已经谋篇布局在脑海当中了。不过,他也提到,往往在写的过程中,还是有创造性和率真性出来,因为笔、墨、纸都是不同的,有一个变数在这,因此,在写的过程当中,也经常会有神来之笔,心情很愉悦。

劲松二字,既是他的名字,也体现了书法的精神,要像松树一样坚韧,要写得遒美,正大气象与骨秀之美兼具,松树也是陈劲松对自己的勉励,相信长期浸润在书法浩瀚的海洋当中,认真学习国学的知识,他的内心是足够强大的,能够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

 

 陈劲松:看似无用的书法用处多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