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厦台籍律师吕锦峯:这里最热情与友善
| 分类: 特别策划 |
文/《台海》杂志记者 刘舒萍
采访吕锦峯是在台籍律师郭士功的极力推荐下进行的,在郭士功的介绍中:吕锦峯台风稳健,是一位有口碑、有研究、有著述、有影响的专业品牌律师,上过台湾的电视节目,接受过一连串的采访,熟悉两岸法律事务,有二十年的实务诉讼经验,发表、出版不少法律文章和书籍,不管是在两岸事务运作上,还是法庭案件交流上,凭借清楚的解说、专业的分析,很好地传递出具体实用的信息。
与吕锦峯面对面交谈是在一个联欢场合,眼前的吕锦峯身材魁梧,穿着得体,举手投足间确有上过台湾电视台表演律师服饰穿着的范儿。人在律途,尤其是涉台律途中,登陆修好这个必修学分是免不了,自2002年 起,吕锦峯便到中国政法大学念博士班,主修经济法专业。作为“有来头的”岛内资深律师,吕锦峯坦言,登陆念书是因为执业的需要,内地已成为台商投资的热 土,从取得土地、盖厂房、公司设立、招工用工等,无一不是法律之规范,衍生出越来越多涉及两岸的法律问题,然而,各项法律,都是浩瀚广深。对已经着手接触台商案件的吕锦峯而言,如何为涉台案件提供法律服务是当下重中之重,那么,可以打的好牌就是前往大陆学法、说法,只要把这张王牌打好了,自己便有机会在涉 台案件的版图中占有一席之地。
人物名片>>>
吕锦峯
台北人
福建联合信实律师事务所律师
台湾海湾国际法律事务所律师
在厦门取得大陆律师执业证
就当时接手的案子而言,吕锦峯的客户主要来自两大块,一块是传统产业,一块是电子产业,前者主要集中在深圳、东莞,后者则在苏州、昆州,基本上都是为投资保驾护航,一般都是与大陆的律师事务所共同配合。2008年,刚取得博士班学位的吕锦峯,迎来一个新的重要契机——大陆恢复台湾居民参加律师资格考试,尽管从知道消息到正式考试只有四五个月时间,时间较为仓促,最终吕锦峯还是通过了大陆司法考试。
按照规定,在大陆要当律师必须经过3步骤,第一是考试通过,拿“律师资格证”,第二是当实习律师,第三是当执业律师。在辗转了深圳、北京、上海、厦门等地之后,吕锦峯最终选择了落脚离台湾最近的厦门,原因是这里最热情与友善。在老前辈邱冠魁律师的穿针引线下,2010年,吕锦峯与台籍律师郭士功、廖德浇结伴在福建联合信实律师事务所当律师,类似的经历让他们在随后的日子里成为了铁三角:三人在台湾均有十多年的诉讼实务经验,都在大陆读书念法律,皆熟悉两岸的经贸环境和商业习惯。三人一起于2013年在厦门取得大陆律师执业证。这也是自2009年1月1日司法部《取得国家法律职业资格的台湾居民在大陆从事律师职业管理办法》颁布以来,台湾居民在厦门市办理大陆律师执业证人数最多的一次。
在台湾,吕锦峯承接的案子有一半以上是诉讼业务,因此相对的,他也比较关心大陆的诉讼案件。他说,以民事诉讼为例,两岸各有特色,从效率上来讲,大陆这边比较有效率,“我曾经有一个案子,两边同时进行,台湾这边先行一步,一个月开一次庭,每次大概半个钟头,等案子尘埃落定,前后已耗时两年,虽然比较没有效率,但也比较仔细。大陆这边蛮有效率的,大概只开了两次庭,证据交换、双方攻击防御进行后,如果没有什么要补充的,彼此表达清楚后,第二次,法官就可以判决了。”
两地效率不同,或许也跟“见不见法官”有关。吕锦峯介绍说,在台湾,诉讼期间,律师只能在法庭上见到法官,平常接触不到;在大陆,律师可私下与法官见面,沟通案件意见。至于会不会有私相授受的嫌疑,吕锦峯笑着说,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两岸各有所长,“如果从增进法官对案件的了解来讲,这也是一个方式。”
充当资方和大陆律师间的桥梁
有这样一件发生在东莞的案子,给吕锦峯留下深刻的印象。大概在两三年前,一个台商决定关厂结束营业,许是之前跟大陆律师交往的经验不是很愉快,厂方找到了擅长打经济类案件的吕锦峯,请其处理有关税务、经济补偿金谈判的问题。事实上,吕锦峯也是他们之前在台湾的法律顾问,有一定的信任基础,了解到吕锦峯在大陆拥有职业资格,便委托吕锦峯处理这件事,充当资方和大陆律师间的桥梁。
“我与厂商生活在相同的法制环境里,易沟通,这也是台籍律师的切入点,不然他们何必绕一个圈来找我。”吕锦峯一语道破自己受厂商青睐的原因。由于厂商过去在 劳工薪资的发放上,不是很规范,厂商与劳工之间相互信任度不高,劳方的诉求方式比较激烈一点,站在第三方来看,甚至有点惊心动魄,波折很大,后来因为各方介入,大家各自退后一步,耗时半年,终于调解成功,毕竟打官司旷日费时。帮助台商结束在大陆营业情况的相关法律上的安排,也成为了近些年来,吕锦峯较多接触到的案源之一。
案源的多少依然是当下衡量台籍律师在大陆执业的重要标准。根据目前大陆有关台籍律师执业方面的制度性规定,非诉讼部分没有限制,诉讼方面,台籍律师无法办理 刑事诉讼,民事诉讼方面又仅限于亲属继承,对此,吕锦峯感慨地告诉记者,在实务工作中,一旦涉及刑事部分,台商内心最需要台籍律师担任辩护人,无论是从沟通还是信任度来讲,都相对比较好,一方面能安家属的心,一方面也安嫌疑人的心,有时则是让彼此都安心一点,让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有一个沟通的桥梁。当大陆愈来愈走向法制化,为台商客户服务的专业律师,更是无法置身于外。
“虽说民事诉讼开放亲属继承, 这当然是符合台商的需求,不过,大部分台商到大陆,不是要去过家庭生活,主要还是去做投资、做生意,如果投资方面的诉讼没有开放给台籍律师执业,台籍律师 的功能就大打折扣,这部分的需求是大众的。”采访中,吕锦峯透露出担忧,目前的执业现状,打击了不少台湾同业、刚毕业学生的积极性,考或者不考,似乎变得没那么重要了,完全可以透过合作的方式,来解决台商的问题。
经常往返两岸执业
在日常的事务案件中,最令吕锦峯倍感无力的是,两岸对税法的价值比较不一样。遇到税法,台湾基本上就罚钱,很少会谈到税法犯罪的问题。如果同样刑处,在大陆可能就属于刑事犯罪,会被逮捕或羁押。刑事案件拥有诸多面相,如果有机会的话,吕锦峯期待这部分应该开放。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