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流通做强品牌
专访夏商集团厦门台湾水果销售集散中心经理陈野
文/本刊记者 刘舒萍 图/本刊记者 林世泽
谁能想到看起来不那么红火的厦门台湾水果销售集散中心,竟然承担了大陆85%到90%的台湾水果分拨量,建设运营商夏商集团究竟采用何种方式让集散中心焕发光彩呢?具体负责集散中心建设运营管理的厦门夏商集团厦门台湾水果销售集散中心经理陈野为您一一解读。

陈野

有85%至90%的台湾水果在厦门台湾水果销售集散中心中转到大陆各地。
厦门与台湾一衣带水,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厦门成为台湾水果最大的进口口岸,台湾水果每年以成倍增长的态势涌向厦门。据统计,2005年,厦门口岸台湾水果全年进口量是207吨,2006年481吨,2007年922吨,2008年1627吨,2009年4271吨,2010年突破5973吨。
为了更好地帮助台湾水果进入大陆市场,2009年,由厦门国有企业夏商集团投资建设运营的厦门台湾水果销售集散中心正式投入使用,集散中心自亮相以来,厦门口岸台湾水果进口量蹭蹭地往上窜。
集散中心毗邻厦门大桥,距高崎国际机场1公里,距厦门港3公里,距金门10公里,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海陆空交通,有效地保证了最新鲜的台湾水果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最便捷的绿色通道,运到集散中心,而后从这里进入大陆各地及输往厦门各生鲜超市。“其中85%到90%的台湾水果是从我们这边分拨出去,运到大陆各地。”陈野自豪地说。
保证新鲜:通过台湾农会向果农采购
集散中心占地1.8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1.46万平方米,交易大楼具有传统的闽南特色建筑风格,远远望去,红墙白瓦、亭台楼阁,宛若少女般亭亭玉立。集散中心共分上下两层,一层高9米,主要有批发区、冷库、展示厅、商铺、商品检验检疫平台等。台湾水果上岸后,不需在厦门码头进行检疫,即可直接进入集散中心商品检验检疫平台停靠点。
为了确保台湾水果全程保鲜,一层专门为运输台湾水果的集装箱货车设计了停靠点,可让24辆集装箱车辆直接在停靠点上通电冷藏。经检疫合格后,台湾水果即可马上进入批发区、展示厅或商铺,进行批发、展示、销售,或直接中转分拨到各地。二层高4.5米,主要有拍卖大厅、办公场所及商铺等,主要经营台湾农特产品,即深加工产品、休闲食品等。
陈野告诉记者,早在建设方案确定之初,集散中心已经确定了以台湾原产地水果为主、兼营台湾农特产品和进口水果的市场定位,主要目的是推动两岸农产品的交流,为台湾农产品包括台湾水果进入大陆市场搭建平台。
在经营方面,夏商集团以厦门台湾水果销售集散中心为据点,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地设立分销点,迅速有效地拓展销售市场。为了更好地扩大厦门台湾水果销售集散中心的辐射面、影响力及知名度,带动台湾水果在大陆的市场销售,今年夏商集团首次直接介入台湾水果经营,今年计划完成300吨的销售量。依托现有的零售终端网络,每当有订单进来,集散中心便通过台湾农会向台湾果农采购水果,从源头上保证进口台湾水果的品质,再通过“大三通”、“小三通”的方式转销大陆各地。
大进大出:整柜整车地批发到大陆各省
与隔壁中埔水果批发市场相比,在非节假日时间经过集散中心的市民会好奇:两边怎么反差这么大,隔壁很热闹,这边这么空。对此,陈野表示,这里最大的特色是大进大出,看似冷清,其实很红火,同时,他也坦承“看起来很冷清”这个问题依然存在,“首先,作为一个专业性很强的新市场,发展成熟需要一个过程;第二,来这里经营的很多都是中小企业的台商,他们要推广他们的产品,就要到大陆各地参加展会,有人的话就开门营业,没人的话就关门,我刚才也强调了,我们这里是一个大批发市场,不可能像零售店、超市或便利店一样,天天有人来买,可能一星期或一个月才卖一批货;第三,我们二楼更多的是充当一个洽谈成交点或展示产品点的角色。这几个原因让外界误以为我们这个市场不那么繁荣。”
陈野进一步强调,“冷清”是相对的,在节假日,这里非常繁荣热闹。因为厦门进出口台湾水果的源头在这边,这里已经跟隔壁市场形成上下游关系,大宗货物进入集散中心后,再批量批发给隔壁市场、大陆各地;如果要从量上加以区分,则是大贩小贩的问题,这边是以整柜或整车的形式把商品批发到外地,隔壁则是以十件、二十件的形式把台湾水果卖给厦门本地的零售商或超市。
两岸合作:两岸水果栽培技术差距在缩小
到过集散中心二楼的人,会讶异场地为何如此之大,光走廊面积就有2000多平方米。自2009年12月17日2009海峡两岸农产品展销推介订货会在厦门台湾水果销售集散中心举办以来,夏商集团便有了与旅游相关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将二楼打造成永不落幕展销会的计划:一方面,通过集散中心展示厅展示农特产品,开辟农特产品旅游观赏品尝购物专线;另一方面,把集散中心作为厦门旅游的新景点,对外宣传推介,充分展示和推广台湾水果,扩大影响面。
陈野认为,“随着两岸农业合作的开展,近年来大陆引种的台湾品种对台湾原产地水果客观上造成一定冲击,首先它成本低,加上这些年,大陆农业技术不断成熟,很多大陆引种的台湾水果,质量慢慢地接近台湾原产地。杨桃质量甚至已经超过了原产地,市价甚至超过台湾原产地的。但整体上看两岸农产品合作的空间还很大,台湾产地水果仍然具有先进的栽培技术优势。我们每年一到春节销售旺季后,台湾的释迦、莲雾这么好销,就是因为大陆现在引种的这两个品种的水果质量还没有跟上台湾的。”
作为国企,夏商集团为推动两岸农产品交易做出了贡献。如今厦门台湾水果集散集散中心已形成品牌效应,每年都有地方政府和机关、团体到此参观,并且肯定厦门的这种做法,“我觉得品牌就是一种服务,从政策的配合到口岸的配合一直到我们最微观的各个环节,只有靠我们的服务,真正达到预期的效果后,我们的品牌才会出来。台商,尤其是做水果行业的,对我们这个品牌蛮认可的。目前我们的营业场所基本饱和了,还是有很多人想进来。我们将进一步采取相关措施扶持和推动这个市场,缩短市场成熟期,让它更加繁荣。”

未来二楼将被打造成永不落幕的展销会,图为二楼一家台湾公司农产品展示厅的一角。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