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陶小艾亲子阅读安的种子丰子恺育儿 |
分类: 绘本阅读 |
《安的种子》是一本我特别特别喜欢的书,就算不是给孩子读,我也会自己手捧这本书,很虔诚的打开书,一页一页的读,读给自己听,每一个字我都读出声音,我想让我的心听到我的声音,打开心的门。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在这个紧张浮燥的社会,我们好多时候真的就如本和静一样,有些急功进利,有些揠苗助长,而忘记了自然的规律,一切只为目标而前进,而忽略了就算目标很好也需要因地制宜,也需要看一看这个目标在当前的可行性。
我们一直在追赶追赶着生活,每一天都那么的辛苦和劳累,每一天也都在盼望着休息,而真正休息时又有数不清的工作缠身,这样的生活日复一日。最近我儿子在《小熊不刷牙》中学会一句话:今天推明天,明天推后天。然后他就开始不停的笑,其实我知道他明白了其中的意思,好多时侯我们的阅读不一定是在当下懂得了什么,又认了多少字,或者学了多少东西,其实更多的是阅读力的提升。而我们也如我儿子学会的那句话一般,我们在叩问自己内心的时,也一再往后推拖,终于有那么一天,也就迷失了。
我喜欢这本书的文字,那么流畅精简就连主人公的名字也是用三个字来称呼:“本,静,安”这个故事更是简单不能再简单,老师父给了本,静,安,三人一人一颗几千前的莲花种子,让大家去种。一心求成的本,想要第一个种出来,寻锄头,埋在雪地里,等待,等待,然而在那样一个漫天飞雪的日子里,终究没有等来种子的发芽。他愤怒的刨开了土地,摔断了锄头,不再干了。静呢,挑选最好的金花盆,查各种资料,用名贵药水和花土,这一切的努力感动了种子,发芽了,然而,然而,如此的悉心呵护,小幼芽却因为得不到阳光和氧气而没几天就枯死了。只有安,小心的把种子装在小布袋里,挂在胸前。然后日复一日的照旧着曾经的生活:为寺院买东西,去庙门外扫雪,清扫寺院的积雪,和以前一样做着斋饭,清晨去挑水,晚课后去散步。只等待春天来了,在池塘的一角,种下了种子。故事的结局大家一定知道了,安的种子开出了千年莲花,那一刻,那朵莲花美的耀眼,这是什么样的力量啊,这里面一定有爱的力量。同时,这也是等待的力量,而所有的等待只是尊重,尊重了种子的习性。我们在养育孩子时,我们的孩子何尝不是我们手中的种子,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安然的等待孩子的成长,不焦虑,不强求,不强加,一切顺其自然。
这本书的图那就更美了,我特别特别喜欢漫天的飞雪,让我听到了雪落的声音,也让我聆听到了世界的声音,我喜欢走在飘雪的尘世间,我喜欢有飞雪的日子,我喜欢用手轻轻的触摸每一个雪花,我喜欢带孩子走在雪中。文中有好几幅画面都有雪在飞,直到春天的来临,绿色一点点多了起来,直到了那朵占据了画面的莲花的盛开,为这本书画了句号,也让我们在美丽中为安感到高兴。图画在刻画三个人物上特别的用心,封面上,安拿到种后,很用心很虔诚的看着手中的种子,这里面有爱。爱的感觉得扑面而来。三个人在拿到种子后,我们通过画面看到了急切的本,他的表情他的步子,全都表现出来。我们看到了一脸思考的静,唯独安给我们一个侧而的背影,把种子放在手心,从容的离开。在后面,每一个的刻画上,都形神兼备,特别让人欣喜。而且画面的画风特别特别的朴实,很干净,很纯粹。其次在小细节的处理上也很好,像环衬安和小狗的脚印就是我儿子发现的。还有扉页那三颗种子,还有安在去集市为寺院买东西时,他手里那颗种子以及他面前那个挑着藕的人,都在传递着信心,传递着安在寻问如何可以让种子发芽,生活的实践有时远远多于书中照搬的理念,更何况那人筐里的藕是那么的大。还有画面之间一直都有着本、静、安的对比图。静在选金花盆,安在扫积雪。静在调配药水安在做斋饭。这么强烈的对比,时时在激荡着你的心,还有那幅有些往外溢水的水桶,可见安的认真和努力。图画的叙事能力特别的强大,就这样打动了读书的人。这本书获得丰子恺优秀儿童图画书奖。
这本书更是打动了我的儿子,我儿子第一遍在我读到最后时,本来正在安安静静听故事的他,突然大声的鼓起掌来,我就知道,他懂了。而后,我们又接连了读了很多遍,他不问,我则不说,一句多余的话也不说,所有的文字和图画都把我们成人想说的说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