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陈应松的《送火神》(张艳梅)

(2011-11-27 18:55:28)
标签:

陈应松

小说月报

小说选刊

送火神

分类: 陈应松作品评论
原文地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3ec7330102duoo.html                   
                               陈应松的《送火神》
                                                     张艳梅

陈应松短篇小说《送火神》刊于《天涯》20115期,《小说月报》201111期转载。我看到的是《小说月报》转载的。

这篇小说让我内心震撼,久久不能平静。

小说写一个叫大系哥的孩子,弱智,喜欢火,喜欢一切可以燃烧的东西,父母因为不堪重负遗弃了他,他在村子里四处游荡,伺机放火,算是为害乡里了。村民一面不得不给他吃的让他得以活下去,一面恨不能掐死他不再继续害人。终于在最后一次烈焰飞腾时,村民心照不宣合力将其赶入火中,与他亲手点燃的世界化为灰烬。

小说写出了一个孩子的悲惨人生。大系哥是个弃儿,虽然想念父母,却无法拥有父母的关爱,纵火只是寻求光亮和温暖的本能,在这一细节中,看得出陈应松对于生命的深刻理解与同情。作者以平静的笔调讲述了这样一种生命的绝境,内在的撕裂感和疼痛感,漫过了尘世生活的所有歌舞升平,有追问吗?没有,村长从黑旮旯里走出来,说,救火啊,救火啊。其实这个世界正在摧枯拉朽地败坏下去,需要拯救的是我们自己,能够拯救我们的也只有自己。

小说写出了一个村子四面楚歌的无可奈何。和陈应松以前的作品一样,这个小村子是当代中国的缩影。全村老少无力保护一个弱智的孩子,也无力自我保护,政府和商人的冷漠如出一辙。而众人心中的善良和罪恶如影随形,时刻在毁灭的威胁中,又时刻怀着毁灭的冲动,我们与生活终于走到了玉石俱焚的边缘。这一代人都怀着怕和爱,“全维罗纳响起了晚祷的钟声”,被抛弃,还是主动抛弃?陈应松以文字和行走的方式,背负时代的苦难,写下越来越艰难的爱,在理想主义的暗夜,他以闪电的方式爱着这个如此不完美的尘世,他以诗人的情怀在我们日渐冷漠的心里开遍花朵。

这篇小说让我想起鲁迅的《狂人日记》和《长明灯》。总有一个人,以近乎疯狂的行为,映照出民族精神结构的缺陷和人性的深渊,在这个千疮百孔的时代,如何活下去?如何穿越理性的冰冷,以生命的火焰彼此温暖?天空是黑的,那个全身火焰的孩子,在人群里出现,消失,又出现,又消失,这个光的舞者是以残酷的诗意,在被彻底赶出生活的瞬间,接近了自身的神性。这一切,令我们内心如此忧伤。

喜欢陈应松的文字,犀利,深刻,凝练,而丰富。

 

附:张艳梅博客的跟贴:

 

 

吉林郝炜2011-11-22 01:35:07 [举报]


刚在《小说选刊》上读完这篇,你的评论很到位。

而众人心中的善良和罪恶如影随形,时刻在毁灭的威胁中,又时刻怀着毁灭的冲动,我们与生活终于走到了玉石俱焚的边缘。

博主回复:2011-11-22 20:41:10

谢谢您的鼓励,我很喜欢陈应松的小说。

瞿忠利2011-11-08 10:47:52 [举报]


这个评价很高。《小说月报》看来不错,我琢磨一下看看今年能不能征订。那些依靠腐败、欺骗、压制不同意见来巩固自己权势的人,已经和历史的错误站在了一边,等候历史的正确来加以纠正。

博主回复:2011-11-08 11:10:10

我一直喜欢陈应松的小说。我们都站在一边,不会改变,即使高墙铁网……

  • 赵化鲁2011-11-08 10:56:51 [举报]


    总有一个人,以近乎疯狂的行为,映照出民族精神结构的缺陷和人性的深渊,在这个千疮百孔的时代,如何活下去?如何穿越理性的冰冷,以生命的火焰彼此温暖?陈应松的《送火神》(张艳梅)
    拜读张老师的评,转了

    博主回复:2011-11-08 11:11:35

    谢谢赵老师,立冬了,愿您有一个温暖的冬天:)

  • 舒婉茹2011-11-08 10:58:42 [举报]

    读老师的文字,能感受小说的犀利。

    博主回复:2011-11-08 11:11:56

    小说比我说的好得多。

  • 泰山黄秀峰2011-11-08 11:12:10 [举报]

    欣赏这,问候朋友。
  • 陈宏伟2011-11-08 11:20:44 [举报]

    呵呵,结尾太残酷、太残忍了,还是希望生活美好一点呵!

    博主回复:2011-11-08 11:53:49

    我们都期待生活和世界更美好,正因为有爱,才不能容忍冷漠和残酷,文学要给我们希望,和梦想,但不是幻觉,呵呵,我想在最终极的目标上我们是一致的,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守护光、爱和温暖吧。

  • 陈劲松2011-11-08 12:58:09 [举报]

    拜读并问候张老师。您的勤勉值得我学习。

    博主回复:2011-11-08 22:28:43

    谢谢问候,我要向你学习,呵呵:)

  • 王春林2011-11-08 16:47:10 [举报]

    其实这个世界正在摧枯拉朽地败坏下去,需要拯救的是我们自己,能够拯救我们的也只有自己。

    博主回复:2011-11-08 22:29:47

    面对这个时代的罪和恶,我们永远站在一起,站在爱,和善,还有弱者的一边……

  • 陈应松2011-11-08 19:32:49 [举报]


    在这个千疮百孔的时代,如何活下去?如何穿越理性的冰冷,以生命的火焰彼此温暖?天空是黑的,那个全身火焰的孩子,在人群里出现,消失,又出现,又消失,这个光的舞者是以残酷的诗意,在被彻底赶出生活的瞬间,接近了自身的神性。这一切,令我们内心如此忧伤。
    让我感动和震动的艳梅。感谢你的肯定和精彩诠释,完全是再创作!我要努力在这个破败的时代写出不破败的作品:)

    博主回复:2011-11-08 22:30:56

    我在课堂上说,您的写作是一字一句雕刻进历史的……

  • 涛哥2011-11-08 21:47:33 [举报]

    佩服张教授艳梅老师的深邃犀利和悲天悯人!

    博主回复:2011-11-08 22:31:24

    涛哥你说的是真的吧?不是反讽吧?

  • 小说月报微博2011-11-08 22:56:35 [举报]

    摘录:小说写出了一个村子四面楚歌的无可奈何。和陈应松以前的作品一样,这个小村子是当代中国的缩影。全村老少无力保护一个弱智的孩子,也无力自我保护,政府和商人的冷漠如出一辙。而众人心中的善良和罪恶如影随形,时刻在毁灭的威胁中,又时刻怀着毁灭的冲动,我们与生活终于走到了玉石俱焚的边缘。

    陈应松的《送火神》(张艳梅) 来自小说月报微博的评论

  • 小说月报微博2011-11-08 22:58:11 [举报]

    摘录:在这个千疮百孔的时代,如何活下去?如何穿越理性的冰冷,以生命的火焰彼此温暖?天空是黑的,那个全身火焰的孩子,在人群里出现,消失,又出现,又消失,这个光的舞者是以残酷的诗意,在被彻底赶出生活的瞬间,接近了自身的神性。这一切,令我们内心如此忧伤。

    陈应松的《送火神》(张艳梅) 来自小说月报微博的评论

  • 陈应松2011-11-09 09:43:27 [举报]

    感谢张艳梅教授的鼓励!

    陈应松的《送火神》(张艳梅) 来自陈应松的评论

  • 陈应松2011-11-09 09:46:05 [举报]

    天涯赵瑜:非常好。 @王雁翎雁在天涯 @陈应松 @李少君 @小说月报微博 : 摘:在这个千疮百孔的时代,如何活下去?如何穿越理性的冰冷,以生命的火焰彼此温暖?天空是黑的,那个全身火焰的孩子,在人群里出现,消失,又出现,又消失,这个光的舞者是以残酷的诗意,在被彻底赶出生活的瞬间,接近了自身的神性

    陈应松的《送火神》(张艳梅) 来自陈应松的评论

  • 侯波文字2011-11-09 11:42:56 [举报]

    看完了,最后看的有些难受,尤其那个孩子想出来大家不让出来的那一阵。写的是一条大家都觉得不值得活在世上的生命,但却反映的是整个大中国社会该如何对每一条生命疼惜与尊重。非常不错的小说。

    博主回复:2011-11-10 20:29:54

    难受,说明侯老师特别善良,是真的对生命有爱的人,握个手吧:)

  • 缘和四象2011-11-10 22:12:03 [举报]

    老师的文字 总能让我折服于它的力量和美   也要去读 
  • 河北胡学文2011-11-11 16:37:00 [举报]

    转发微博

    陈应松的《送火神》(张艳梅) 来自河北胡学文的评论

  • 林怀天2011-11-11 21:03:13 [举报]

      近年来,陈先生的小说似乎已经不再局限于神农架,而是关注乡村的普遍问题了。

    博主回复:2011-11-11 22:46:25

    陈应松是个有担当的好作家,值得我们尊敬。

  • 亦然2011-11-15 22:50:57 [举报]

    读完了让我联想到了韩少功《爸爸爸》里的丙崽。

    博主回复:2011-11-15 23:21:55

    丙崽的文化符号特征更鲜明,大系哥这一形象的现实批判和反思色彩更强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