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蜗牛的新房子》课后评析——萤火虫
(2011-05-13 13:56:12)
标签:
杂谈 |
《小蜗牛的新房子》课后评析
对于宗海燕老师执教的这节大班绘本活动《小蜗牛的新房子》,她的选材和设计都是我佩服和欣赏的,可以看出她是一位非常有思想的老师,能够抓住孩子们感兴趣的热点,并将绘本和整合课程相融合,设计出一节有个性的活动。从这些方面,都可透视出她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我将从三方面来谈谈自己观课后的想法:
一、教材选择
根据宗老师的教材选择,我肤浅的将这则绘本做了一下两点小小分析。
1、作品中作者用非常细腻、风趣可爱的图画给大家讲述了这个曲折故事,孩子们在那蕴藏着无数细节的画面中不断发现新的惊喜。事实就是这样的,整节活动中,孩子们一直跟随着教师的思绪一次又一次地感受着惊喜带来的快乐。
2、这则教材本身的精致所在。我个人认为一本好的故事能够读出好品质。在这节活动中,孩子们和老师一起欣赏故事、感受故事,在潜移默化中悄悄的会明白什么是善良、诚实和尊重,会懂得自信、分享和友爱呀等等,这些都会使我们的孩子一生受益匪浅。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推荐的好教材。
二、过程设计
过程设计是事关这节活动的成败,宗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以下三点:
1、仔细的品读绘本。
执教者知道对内容的解读和把握非常重要。有时一个绘本会有很多条线,关键看这次的活动选择什么线,只有自己先弄清楚了绘本的主线,在实施中才不会有偏差。这节活动的主线就是帮助小蜗牛找到合适的新房子。执教者紧紧抓住这条主线,展开了一系列的猜想、尝试、探索,直到最后的成功。主线的把握使得活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2、关注重点画面的解读。
我们教师在一则绘本中解读故事画面时,不可能每一张图都平均分配、没有侧重,一定要挑选有重点讲解和一带而过的。这一点,执教者也做到了。她先从没有壳的查理画面,转换到许多好心的动物朋友帮助小蜗牛查理找各种新房子的画面,最后到发现彩色的蜗牛壳画面。尽管是断断续续的展示,其实之间有着密切的线索联系,抓住了重点和难点,恰到好处,自然过渡。
3、突出情节转折处的画面。
每一个好的绘本里,都有突出情节转折处的画面。这里往往就蕴含了绘本的一个思想,通过对转折画面的理解,孩子也从画面中读懂了这个故事。故事中,当失落的小蜗牛查理发现一只彩色的蜗牛壳的画面,一下子让迷茫和急切想知道结果的孩子们带来了新的希望,这就是故事的转折点,也是精华所在。
三、幼儿在活动中的反馈情况
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活动中,幼儿对活动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是至关重要的。在这节活动中,我一直坐得和孩子们很近,看到了一些孩子们的反馈信息。活动中的精彩图画吸引着他们的眼球,有的孩子特别专注,思维一直跟着教师在活跃的跳动。在教师的提问引导下,孩子们的语言猜想得到满足。故事中曲折、跌荡的情节,紧紧扣住了每一位孩子的情感。每一位孩子的发展是不一样的,因而每位孩子对故事中的画面、情节的转换、角色的把握等,都有着个体差异。尽管一节活动不能够让每一位孩子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满足,可是我们作为引导者、参与者,要尽可能的满足不同孩子的发展水平,让他们在自身不同基础上,都得到相应的提高。因此,多关注哪些能力弱的,在意能力中等的,给能力强的幼儿更大的挑战契机。我觉得这是我们以后努力的一个目标和方向,这样才会让所有孩子的能力全面开花,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