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想起日本的石见银山

(2017-10-12 05:30:53)
标签:

日本文化

经济学

分类: 日本文化

想起日本的石见银山

 

 

1997年,我在日本岛根大学农学部学习。农学部在岛根县大田市石见山区有一个调研基地。每年教师都带学生去。如果学生里有留学生没参观过石见银山,教师会顺路带大家去参观。因为,它是古代日本最大的银矿,闻名世界。

 

岛根县是日本最不发达的地区之一。岛根大学很安分,主要研究本县的事,彻底的实地调查研究。农学部经济类研究室主要研究山区经济,石见是他们长期追踪调查的点。几十年间,就几个村落,每年调查积累下来,就是一部完整细致的山村变迁史。

 

日本农业的主要问题是缺少劳动力。像石见这样的山区,更是人口稀疏,称为人口过疏化地区。车在山区公路上行驶,遇到的车辆也不多,倒是基础设施完备,分散在山间的农户是家家通柏油路。

 

如何把人留住?是日本农林经济的主要问题。为此,强调农林业生产的必要性是一个方面,再有就是在环保和传统文化的意义。稻作文化的根在乡村,乡村撂荒了,寻根会连活化石也找不到,何谈乡愁?

 

对农业的环保价值的认识,我自己还有一段逸话。我1984年开始在人民大学经济学系上研究生,同宿舍的一同学研究经济史,他专好研究人类危机,很马尔萨斯。后来毕业留校,我留在本系,他去了本校人口所。他一直唠叨农业如何毁林开荒、破坏生态环境之类的事,甚至画了许多图挂在宿舍墙上。没事他就躺在床上,望着墙上的图发呆,比罗丹的雕塑《思想者》看上去深刻多了。人类何去何从?中国往哪里去?

 

因为印象深到已经是我的常识,在一次作业报告中我便随手写上农业如何如何破坏自然环境。没想到日本教授很较真,解释道,日本是稻作农业,农田不仅可以起到水土保持的作用,水田还对调解气候环境有帮助。

 

唉,自那以后,我便不大使用在中国时用惯了的那些大词儿,什么“人类”呀、“所有”呀、“一切”呀,因为,自己确实孤陋寡闻,一直孤陋寡闻。

 

 

公路边的广告牌主要是各级选举候选人的宣传广告。越落后的地区越关心选举,因为这涉及政府对落后地区的补贴。岛根县是前首相竹下登的家乡,他退休后一直在操控自民党。这里的人比较擅长搞政治。

 

偶尔看到公路边有跨国婚姻中介的广告牌,很好奇。难道这是这里唯一的国际贸易?经询问,这里的年轻人绝大多数都去了城市,留下来的主要是老人,但也有少数中青年男子。于是,就有机构为他们开辟国际婚姻路线。女性主要来自中国和菲律宾。据说,嫁到这里来的年轻姑娘很难待得住,倒是带着孩子嫁过来的离异农村妇女比较踏实。

 

每年都去石见,调查轻车熟路,重点好像成了晚上的联谊聚餐。早在中国史书《三国志•魏志•倭人》就这样记载日本人,“人性嗜酒”。这个传统一直没变,肯定今非昔比。

 

一次,与当地林业合作社晚餐联谊,对方隆重介绍了一对年轻夫妇,妻子是中国人。因为我们这边有中国留学生吧。日本人丈夫身高在一米八左右,大眼睛,白净脸,轮廓有些像古希腊雕塑,却穿一身工作服;妻子的模样和气质像舞蹈演员,一身紫色旗袍很得体,是天作之合。酒宴开始前,让他们自我介绍。原来,岛根县和中国宁夏是友好省县,在双方政府组织的一次联谊会上,小伙子是岛根县年轻人代表,姑娘是宁夏年轻人代表,二人一见钟情。小伙子在林业合作社工作,当着领导和同事拘谨得是一番豪言壮语。愿这对天仙配在这个世外桃源生活美满。

 

 

去石见银山,是在结束调查回程途中。

 

那时,石见银山还没有成为世界遗产,它是2007年正式登录世界遗产名录的。

 

一直以来都认为日本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其实这是从近现代工业的角度看。如果在古代农业社会,日本不仅稻作农业发达,也是矿产品出口国。不然,马可波罗《东方见闻录》怎么会有“黄金之国日本”的说法呢?并且写到:“在日本岛上,每个人都拥有无数的黄金,国王宫殿的屋顶是用纯金盖的,地板上铺着的黄金也足有两根手指的宽幅那么厚”。虽然这是夸张的传闻,但在美洲新大陆的黄金涌向世界之前,日本是为数不多的黄金出口国。

 

据介绍,石见银山从1526年开始是世界屈指可数的高产银矿。尤其在十六世纪中后期,世界上流通的白银中有三分之一来自石见银山。它年产三十八吨,工人最多时达一万五千人。中国明朝流通的白银有相当部分来自日本。欧洲人更是把石见银山看作是全世界最大的银矿,以西班牙、葡萄牙为主的所谓“南蛮船”蜂拥而至,南蛮贸易非常活跃。

 

十六世纪大部分时间日本处于战国时代,各诸侯都通过使用白银做南蛮贸易,聚集财富。一时间,谁控制石见银山,谁制霸天下。

 

在争夺石见银山的战争中,毛利家族获胜。之后,毛利家族用手里的白银进口大量军事装备,一举统治了中国地区(由鸟取县、岛根县、冈山县、广岛县、山口县组成),成为西日本最大的诸侯。其间,发挥巨大作用的是火绳枪,而弹药的主要原料石硝是通过南蛮贸易获得的。

 

织田信长想夺取石见银山,没来得及。丰臣秀吉也想获取石见银山,却被毛利家族巧妙推脱,代价是为丰臣秀吉侵略朝鲜提供了相当大的经费。最终是到了德川家康的时代,天下大势已定,一度是反德川家康联盟主力的毛利家族,才交出银山,被消减领地后,换得以一藩国的身份延续家族血脉。而这一血脉也不得了,就是两百多年后推翻德川幕府的主力长州藩。而且,明治维新后一直是日本政界的主要势力,比如昔日的伊藤博文和现在的首相安倍晋三。

 

石见银山到江户时代后期就逐渐枯竭,到明治时期,主要是开采含铜物质,再后来是停止任何开采。随着日本战后经济高速成长,这里已经成为旅游景点。

 

据说,2007年石见银山入选世界遗产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因为银矿与周围丰富的自然环境长期和谐共生。整个银矿四周都被茂盛的山林覆盖,荡漾着神秘清爽的气氛。大开发时代造成的环境破坏已经看不到一丝痕迹,留下的是古老的神社、寺庙,和作为文物保留的遗址。

 

我在日本期间,去过的落后地区比发达地区多,去农村的次数比去大都市多。我总想,一个国家是否成为先进国,不止是都市的发达,也要看农村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进步程度,尤其是要看最不发达地区的状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大阪城散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