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日本,神仙们如何相处

(2014-07-31 18:00:33)
标签:

国民性

日本文化

分类: 日本文化

日本是多神教国家。日本人常自称是“八百万神的国”。好家伙!几个小岛上居然有八百万个神挤在一起。我至今都不明白这八百万个神究竟是些什么。这应该是个象征性的说法,是一种泛神论。在日本,据说有崇拜太阳的,有崇拜电闪雷鸣的,有崇拜大树和花草小鸟的,有崇拜石头人泥人木头人的;天皇是神,公司有“德行”的老板也是神;人死之后成神成佛,甚至还有给小偷建庙的;苍蝇臭虫老鼠是不是神,我还没有求证。

日本人的宗教融合实际上是给各宗教分工,让它们各司其职;也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八百万个神各有各的事干,不至于彼此不服相互干仗。我曾经在一些日本民俗博物馆的资料和宗教宣传册子上看到一种有趣的分工,上面写着这样的话:以神道天皇的祖先天照大神为大将,孔子和释迦牟尼为副将。大概在他们看来,这样的领导集体强大无比,所向披靡;当然,各位神仙也要论资排辈地排定座次,并且在日本一直有聘请外国专家的传统。

不过,日本人给众神分工时从来不征求他们的意见。比如,日本有一个新兴宗教叫“幸福之科学”,教主大川隆法在《永远之法》一书里,就把“天上天下惟我独尊”的释迦牟尼、“我是世界的光”的耶稣基督和“敬鬼神而远之”的孔子作为最高的神灵安排在同一个领导班子里,来共创和谐世界。这典型地反映了大和民族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的实用性格,并且是实用得出了格。

从历史上看,各宗教的功能往往与政治关系密切。神道是用来证明天皇制的合法性,并且在二战结束以前的日本近代化过程中,发展成有军国主义性质的国家神道:而现在的政教分离局面是战后美国对日本实行民主化改造的结果。同样,在日本近代以前的江户时代,佛教寺院与政治也有紧密关系。

按照笠原一男主编的《日本宗教史Ⅱ》的说法,江户时代的僧侣兼有“政府公务员”的作用,比如,他们一般兼有村公所的工作、劝人行善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秘密警察的事务。不过,如果说这前两样工作还算得上服务社会的话,那么秘密警察的那一套应该说是“思想工作者”的致命伤。可见,当时的日本宗教有着很明显的共同体社会的特点。也就是说,在由各种各样“圈子”组成的日本社会中,宗教不可能独立于世间生活,只是依附于这些“圈子”的某些社会功能。

由于日本宗教是以家族为中心,所以神社寺院也成了世袭的职位和家产。在那里有一幅在中国所看不到的景象:经营神社的主持不但结婚生子,还讲究自己是多少代传人。如果没有男孩或者无子女,就干脆过继一个男孩当家族也就是神社继承人。日本的僧侣制度也是这样,只是常常听人讲,他们的世俗乐子一点也不少,有些和尚在风月场所的气派和花样绝不逊色于市面上的纨绔子弟。

在现代日本社会,宗教更多地只是习惯,没有多少强制性。据1995年日本全国世论调查,热心宗教的人仅占9%,而没有宗教信仰的人占54%,特别是20到30岁之间的年轻人,有80%回答与宗教无缘,但年轻人中相信存在有科学无法解释的超能力者占62%。当然,这也说明日本的各类宗教团体中一般以中老年人居多。现代日本人似乎只是在40岁以后才开始热衷于“传统文化”,这其中不仅包括宗教,还有茶道、花道、书法等各种传统教养;甚至喜欢中国古代诗歌(日本人称汉诗)的也不乏其人,因为中国古代的许多东西已经成为日本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从现在日本人的日常生活看,神社一般负责婚礼和建筑开工仪式等“红事”;佛教寺院负责葬礼以及墓地管理,这和佛教在过去中国干的事差不多。不过,现在有许多年轻人喜欢在教堂举行婚礼,这方面的收入也成为许多教会的主要经济来源。据说,穿着礼服婚纱在教堂举办过婚礼后,再换上和服按老规矩来一遍的人也有。这是否代表日本文化的多元性,还是转型时期特有的文化现象?我就说不清了。但如果说是转型,日本的转型期又总没有个结束。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日本文化的成分确实复杂,其中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日语,它不仅有汉字假名还有外来语,而外来语的来源又以英语德语为主。

(选自拙著《樱花与武士》,同心出版社,2007,200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