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有孵化器?
(2022-10-27 00:11:41)
标签:
创业发展模式 |
分类: 创业释疑 |
为什么会有孵化器?
1959年,有一个美国人,他把自己80万平方英尺的楼房分成了很多的小格子,给那些创业者,他把这样的地方看成是给那些急于创业却无法找到办公地点的人。在他看来,这些人脑子里的idea就如同已经受了精的鸡蛋,他们时刻准备着变成小鸡,但就是没有一个条件,他给了一个条件,他把这样可以拆开挣钱的办公地点加服务组合在一起的地方叫孵化器,后来这个名字被专用化叫做创业孵化器。
有一个问题,他为什么要办孵化器?从市场的角度上来说,他想用一种节约的方法为有创业需求的人提供一个合适的空间,他还把自己前期积累的资源转换成为服务,这些对于那些没有经历过商场打拼过的人来说非常珍贵,它的出现在本质上是对市场需求的细分,只不过让人疑惑的是此后的孵化器却大量的政府支持,而不完全是纯粹的市场行为。
先说市场过程,我们很容易看出,孵化器就是利用集约效应做事情的一种办法,大概有四个方面的集约效应:第一个方面是空间的集约,孵化器利用了空间共享机制,把那些暂时闲置没有充分利用的空间给利用了起来,比方说会议室、接待室、路演室、研讨室等,每个企业也不会不间断使用,如果把想使用这些空间的企业集中在一起附近,你家用我家先不用,大家形成错位,空间就被充分利用起来,获得了节约。类似的还有设备也经常闲置,比方复印机、电话机、打印机这类公办设备,还有生活服务设施,也可以共享。硬件共享就利用时间错位来节约所有人的固定成本。第二个方面是软服务的集约,企业进入后,可以共享一些共用的服务,包括孵化器经理本人的创业经验以及他聘请的一些创业导师经验与知识,所有企业都有机会共享这些导师,通过讲座、座谈、个别组织待方式获得指导,还有一些专业化服务,如共用的销售网络、供应链、财务管理、人事管理以及法务服务,也有一些活动可以共享,比如,共同组织路演融资,共同组织新产品发布会,甚至可以组织娱乐和节庆联谊活动。第三个方面集约是可以组织共同的研发,可以实现对新的科技进展、前沿的一些判断,也可以共享共同需要实验条件,也可以成果共享,包括专利交叉许可等。第四个方面的集约这些入驻孵化器的企业相互之间形成需求,形成上下游的供应链关系,也可以形成比学赶忙超的竞赛效应,相互激励,也可以形成经验教训借鉴。除此之外,也可以获得外部的融资机构共同巴拉圭,设立银行。
这个世界凡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从经济意义上,存在的存在性在于这种方式是节约的,这是技术经济学的思维。显然与没有进入孵化器的企业相比,孵化器所提供的那些服务要比没有进入孵化器要充分得多,相同的功能,也会更加节约,在孵化器向入驻企业收费与孵化提供的服务成本之间通常应该有一个利差,这样就可以让孵化器以商业形态存在,政府不必关心它。然而,现实情况却是政府很关心孵化器。很多的孵化器都只能使勉强维持,特别是在中国大陆很多的孵化器,实际上都是非常的艰难,那么为什么会这样?
其实,的确存在着孵化器非常赚钱的例子,美国和以色列都有非常赚钱的孵化器。美国有个孵化器YC,它的市值达到80亿美金,它每分钟就收到一份创业计划书,进入这家孵化器比接受长春藤大学MBA的录取通知书还难,它的孵化成功率非常之高,平均市值达到4,500万美元。就是这样的业绩使它成为全世界孵化器的榜样,有很多人跃跃欲试想做孵化器。
在中国孵化器并没有像想象那么赚钱,很多人戏称孵化器为二房东,他们把政府对创业者企业的补贴转化为入孵企业的房租费,也有的搞了一些生活服务设施,通过牧业费用勉强维持,很难谈得上事业。
有人认为是孵化器的商业模式存在问题。的确,孵化器的特点是它存在着一个短期很难见到效益的情况,最早的孵化器也是向创业企业收取房租,但要知道创业企业最重要的特征是手里没钱,尽管孵化器本质上很节约,但创业者手钱交房租,干脆就不创业了。这是孵化器做二房东的悖论,如果孵化器普及率比较高,孵化器入驻率很低,就更加加剧了孵化器入不敷出。
但是,这却与我们看到的数据相反,既然不赚钱,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的孵化器呢?其主要原因是一些孵化器是以套取政府双创补贴作为商业模型依据的,只要有入孵企业,他们就可以获得房租补贴。政府要不要补贴呢?我认为不认旨理论上,还是其他国家和地区实践都存在着各种补贴,原因是创业成功的企业对社会有重要贡献,它可以带动就业,可以成为新税源,政府是非常大的受益者。政府政策或者制定规划,让孵化器面向市场时,可以具有公益性,以此来激励创业,形成推动创业的社会氛围。
但我们观察,也有一些孵化顺路的建设者是因为出自于善良,因为这些投资人当年创业经历过艰苦创业,回想起他们的创业史,都唏嘘不已,现在他们挣了钱钱干什么用变成了一个问题,他们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对社会回报,让后来的创业者不像他们当年那么艰难,这让很多的创业孵化器体现了一定程度的社会责任。
从资源配置的效率角度讲,孵化器的本质仍然是企业,如果是一个公共服务机构,它一定会丧失探索性,服务质量也不会得到进化,保持孵化器的企业性质是根本。但这里有一个悖论就是创业者没有钱,将来可能会有钱,但是孵化器需要现金流,面临着现金流压力,如果孵化有股权却没有现金流,它也很难运行。这要求孵化器必须在战略上做好长期收益与短期收益的合理安排,而前期根本是孵化器还是要专业性的孵化服务,中国孵化器最缺少的一直是这种知识和经验,而进化的却十分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