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子防老的时代正在结束
(2022-10-25 01:14:52)
标签:
中华文化 |
分类: 教育闲话 |
靠子防老的时代正在结束
我们家去年这个时候很积极地找保姆,最后在我弟弟同学的帮助、推动之下,从老家阜新找到了一位经历非凡的人说是替我们家应应急,电话里一说就来了,但前提是只来四个月。以前我也在博客里讲过她。她曾经做过多种职业,承包过加油站,干过餐饮服务员,酒店清扫工,饭店的刷碗、切菜、传菜都干过,还学会了做凉菜,还做过房地产的销售,我数了一下,差不多得做十几个行业,应该是想在各个行业都试一试。她跟我们家的关系处的很好,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她的敬业精神非常高,她可以成为目前中国保姆市场中的榜样,如果再选劳模,我都推荐她。在我看来劳模最需要的是敬业精神,钻研、不糊弄,按规则做事。
她来到我们家只打牌工作四个月,她的计划是想回广西防城港打理一下她的房产,结果那里疫情严重,把她在广西好久,她的计划也推迟了,清明节也没有回到老家给老人上坟。她这四个月恰好是她独生女儿生育的时候,亲家母来伺候月子,不用她管,但春天亲家一家人要回山东老家种地,她得接着给女儿带孩子。冬天到了,亲家一家的农田已经收割完了,可以腾手来让她出来,今天早晨她发来微信说,“大哥,最近这段时间亲家一家可以回来了,如果你特别希望我去,我可以继续去,但你说涨工资到底涨多少啊?”
她这样问,也是一种职业精神。我前面一再发微信催促她回来,表扬她工作好,我们信任她,但她说不行,要等着亲家庄稼收完,才能过来接我,我不断催促表达的态度让她觉得我们这边很着急,但她却一直说,人家要回种地,不能够拒绝,自然就会谈到涨工资来吸引她。她明确地和我讨论涨工资,有两个含义,一是亲兄弟明算账,这是职业道德或者是职业精神,尽管在中国,一些觉得不好张口,但这并不符合市场原则,我特别希望这样;第二个意思就是她一直在讲,仍然还和去年一样,没有办法在我们家长期工作,不可能在工作半年以上。她说无论挣多少钱也比不上儿女亲情,为了孩子,随时都要准备做螺丝钉。她女儿肯定不希望她来南方工作,如果涨了工资,不仅能够说服女儿,更能够说服自己。
但是为了孩子做螺丝钉,这话说的对还是不对呢?我认为,也有对的一面,但也有不对的一面。母亲基于母爱,总会说这话说的没错,但是当她们一些事情,或者理智地想一想,也许这话把它看成完全正确,会害自己,也会害社会,也可能会害了孩子。
首先,生孩子的责任是自己的事,国家有号召,但仍然是自己的事情,而且我们那个年代生多了还不行,我们长辈们更是谁都靠不上,全靠自己。如果把本来伟大的母爱放大,或者变成是一种理所当然,这个社会的伦理不是进步,而是退步。
人的生命是自己的,选择权更是自己的。任何人都不应该做道德绑架,包括自己,如果一个的成年子女要求父母帮助,不帮助,就是没有人情,帮助了就认为是应当的,帮助少了,就认为是有亏欠的,社会的伦理也一样乱套。那些帮助了子女的人没有什么可值得炫耀了,但子女应该心中有数,需要有感恩之心。但是,现在的社会还有吗?如果已经没有了是什么原因,不就是看楼的管家,把房子当成了自己的家,主人回来不承认吗?不就是天天送东西来,某一天没有送,就立即翻脸无情的故事中写的那样吗?如果社会再倡导这就是伟大,这个社会的伦理标准就无法走回正常了。
我也不认为,年轻力壮的中年女性一定要出来做保姆,但是,对保姆需求量很大,走出来为社会服务,是对社会做的普遍贡献,其价值可以可衡量;而把自己的全身心都投送给儿女,在很大程度上会纵容儿女对于父母的盘剥,形成父母不帮助就是不应该、甚至不道德。至于,在儿女家,没有市场原则,没有办法讲价钱,多会透支身体,是可以想象得出来的。
她肯定在犹豫之中,一方面,我们相处不错,性格上也愿意帮助别人解决难题,另一方面,如果出来会牺牲掉这段时间已经培养起来的与女儿一家人生活的习惯,包括她也可能认为,为孩子服务,讨好他们,可以指望孩子们养老。后者占据了上风,如果工资点,她的天平有可能倾向于出来一侧。
我回复她说,我们家孩子们对父母都不错,可是我们父母没有怎么帮助我们,也许是那个年代普遍的情况,也许是他们真的很忙,但都没有成为我们孝敬或者不孝敬父母的理由,我们孝敬没有瑕疵。如果从长辈帮助孩子,指望孩子养老的回报,可能效果相反。
我认为,子女是否孝敬最主要受到有几个方面的影响,第一条是自己对自己长辈怎么样,这叫身教胜于言教,我坚信这一点。一个不孝敬自己长辈的人,却要求自己子女孝敬自己,基本没有可能。第二条就是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和看法,平时对孩子严格要求,能够在责任心和世界观上有交流,不是讲大道理,而是评论和讨论,让孩子们知道帮助别人与感恩别人。虽然它与孝敬没有直接关系,但这是责任教育,会让孩子懂得这是社会伦理,这种教育是长期的。第三条是长期对孩子提出要求,特别是当他们成人以后,要求他们定期做事,家里事情帮助拿主意,解决问题和困难,他们有困难,提出来一起解决,先由他们主动解决,实在没有办法,再讲出理由,帮助解决。
过度地帮助孩子没有太大意义,经常效果相反,尤其是如果留下一个他们什么不应该付出,是父母应该做的,就更糟糕了。不论对谁,都应该坦荡无私,不求回报,其前提是自己足够强,那么在能够实现自己价值时不出来体现,如何能强呢?给自己留下权利和自由,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母爱往往让这种理智丢了,并且还拉着男子一起陷在自我麻醉中,不能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