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在做养老实习

(2022-10-24 01:31:54)
标签:

创业

中华文化

哲学

分类: 爱玩的我

我在做养老实习

 

我已经做了7个月的保姆工作。这个话题不断的来到我的博客,有的人看了之后觉得是在记述生活,有的人觉得我是在秀尽孝,有的人认为我是在发牢骚,其实我现在才知道,我是在做养老的实习。

我和一些朋友说的比较直接,我说朋友们有好多以为老了以后就是他们如想象那样的一些问题,他们讲的很抽象,很简单,为什么会这样?他们不想认真,他们认为,反正在也得老,认真想,也会老,不认真想也会老。但我认为他们缺少和老人一起生活的机会,他们没有这样的生活,却不肯认识到这是机会。有可能偶然的回去看老人,待了一段时间,也只是一段时间,他们以为那就是老人的全部,其实,如果有时间预期,是有头有尾的生活是一个样子,真实的生活应该无头无尾,什么事情不客气,也不能忍,不能靠时间打发掉,完全是两种经历,根本没有办法相比,更不用说,有的除出钱以外,剩下什么都没有做,还有的连钱都没出,只定期打打电话,节假日问候一下。

从供养的角度上来说,这些做的都不错,不能从道德角度去指责,他们也用不着有这种担忧,也向他们讲这种话更没有,只是把我的经历作为一种方法,其问题是,我们老了以后该怎么做和研究一下养老的话题。如果真正地想研究养老这样的话题,他们无疑是缺少了一些直接的感受和体验。

去年我跑了好多家养老院,还去了一些养老基地或者是想办养老的地方,申报了国家社科重大课题,没有获批。那天我碰到省工商联的一位领导,他们问我现在做什么,我和他们介绍我的经历,也讲到申报没有批,他们说,没有批,你也要做。因为我讲到养老应该以“老有所为”作为基本原理,除了让老年活的人力量,有意义,也避免了年轻对老年人的盘剥,这是社会的大问题。他们有点惧怕自己变老,害怕自己变得没用,或者变得低端使用,给子带孩子,当我说起“捞人大学”捞这些老人的时候,他们更加兴高采烈。老人特别是一些愿意工作的老老人,他们特别害怕自己没有用,所以我认为“老有所为”是根本的养老。我有这种体会最主要是我给我妈当保姆7个月,我认识并总结的一个重要原理,让老人去做有成就感的事情,他们会活更有劲头。我在去年申报国家社科重大课题的时候想到了这个问题,但是也没有想到它是一条原理,只是认识到老年创客可动员老年的智慧,却没有深化老人如果能够自我感觉有用,对他们的生命质量提高有重要的帮助。

我妈现在每天都很高兴,老人身体肯定有各种各样的不舒服,但是我看每天她满脸喜色,原因不是吃的有多好,现在谁家缺少吃的?主要是她做了许多她自己主动愿意做的事儿,现在我们家里的人各司其责,每个人都在发挥自己的作用,88岁的老妈也在发挥自己的作用,她就觉得老有所为,甚至有时还和我讨论起国家大事,精神充实才能保持愉快,才是最重要原因。

人老了,肯定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些也只能通过接触才能感受得到,比方说,老人很愿意逞能,但其实他们已经很容易遗忘了,也有各种各样的基础病,也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不断地强化出现,比方说不喜欢吃药,动不动就讲副作用,你们偷偷地药少减量,这些需要观察,而不能依靠相像。每个老人的情况也不一样的,如果有几个老人都是如此,可以把这类行为归结为典型情况,使用传统产品加以,否则智能化技术针对着各种老人的新奇变化,年轻的智能化开发者无法多应对。

虽然我们这些朋友也60多了,有的接近70岁了,但他们仍然有能力创造,可以思考,也可以做研究,为完善社会做一些事情。做养老实习,体会不同阶段的老年人有什么样的一些行为和特征,将其典型化,或者降维,以便让形成智能策略库,借助产业为老人提供服务,包括我们自己的老人,这可以解放现在的自己。但从根本上来说,还可以为自己的将来做准备,为那些想创业提供一些可能的问题或商业方案,而为自己提高生活质量做准备,还不就是通过这些创业者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吗?

我们也可以理解成,大学生要去实习,回到课堂学理论,再把理论与这些实习的实践结合在一起,可以让学习的更加深刻,将来在工作中有更好的运用。现在的我们还有长辈的时候,做实习,将来真的老了,就要学会当好老的,而不是到时再说。这条更加重要,我已经受益了,比如我经常为给老做饭,建设了关于老人餐的菜谱和工作流程,这可以为许多人服务,包括自己的家人和朋友,以便能够真正地回到人间。

因势利导,这是一个根本的方法论,是我们这一代人被社会教育出来的基本素质,我把它放大为中国人的基本特征。给老人做保姆这件事情,有不少的人说你还真不错,能够坚持这么长时间。其实,我现在已经不再把它当负担了,我们家里人都很吃惊,竟然没有能不把它当负担,那是什么原因?我认为,可能就是中国正在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一位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学者、教师,不研究中国正在进入一个社会状态,去解决在这个状态发生的一些问题,是应该的吗?如果不是,那么用什么方法去调研呢?我让一些朋友,把老娘、老爸抢回来养着,把它当作实习,不只是承担家庭责任,而是因势利导地把它变成自己再一次服务社会的方法,把负担变成了个人的一种努力和构建愿景的机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