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什么样的学生称为是好学生?

(2022-10-13 01:52:04)
标签:

中华文化

创业

分类: 教育闲话

什么样的学生称为是好学生?

 

12年前,我儿子大学毕业也要考研,我说你要考就考,但是我认为即使考研也要做事。我看他那样子带考不考的样子,因为受到周围同学的影响,想考了一下,认可了他的决定,但我估计考分每科都没有通过,肯定是考不上了。

在毕业的时候他写了论文还比较认真,跟老师一起去山里去做测量,全身咬的大包,证明了自己还算是比较能吃得了苦。我才发现他和我有相同的素质,这个素质可以做点事情。一个人只要能吃苦,就可以做事。广东一家经常到他们大学招聘的企业,把他给招去了,开始我还有点担心,后来许多他同事跟我说他干的很好,为什么呢?因为一个重要的数据是他在售后服务的岗位上一干就是十年,不久前,我的学生创业想找一个搞售后服务的,想调他出来,他都不想走,还和我急眼了。这样的员工踏踏实实的,每个企业都会喜欢,只不过他有点太老实了,我认为,他已经到了被企业欺负的程度了。

老老实实做一个岗位,尤其是男孩子,坚持做一段时间,不会有太多的工作闪失,对企业来说贡献很大。几乎没有多少大学教师会把这样的学生作为好学生,但我认为,至少大学培养比较好的学生,因为专业教育人来就是听话,不要错。专业教育如此,三创教育想纠正,但没有多少认可,学生在本质上认可了专业教育,大部分学生都是这样的。但我不完全认可他算是好学生。

暨南大学经常从北方录取研究生,这些研究生好多的人,高考的时候因为名额受限,只能在本省委屈自己读一些不愿意学的专业和不愿意去的学校,但是那个学校说既然来了我们一起努力,想方设法把你们送到211大学去。他们一入学就准备考研,最后的结果真的考到暨南大学。我认为,这样的学生也比较好,毕竟中国高考不是全国高考,而是按省来分配名额的,所以他们是把一些有想法的学生,送给我们,成就了暨南大学,而我对现在高考填报志愿这种制度把高分的学生打压下去的制度很不满。

有一些学生在985 211高校的就读,非常幸运接受本科教育,他们还要读研。我要问他们一下,为什么要读研?如果说你们找不到自己喜欢的工作,我并不承认。这些学生矫情了。如果觉得自己的人力资源积累的不够,想继续读,是不是觉得现在薪酬不足以让他们满足?这人有点贪财。如果觉得自己应该去做学术研究,这可以接受,但要去读科学学位的研究生。如果觉得自己的工作能力不行,没有工作胆量,读研究生是为了延缓就业,说明大学期间的创业教育不够。我建议所有的学生要在大学期间去听听创意、创新、创业的课,训练一下自己,增强做事的愿望。

各位,你们看到我的教育观念是什么了吧?就是,能做事先找一点做事,能做大事,尽可能去产做大事,只要想到了一些大事,就期盼这个样大事。学习不是做事,拿文凭更不是做事,读文献做研究,也不是做事,做事是直接参与实践。社会的进步需要做事,只有做事才是为社会做贡献,如果不做事只是做研究,在中国的环境下,这个连诺贝尔奖毛都粘不到的国度,做什么研究呢?

中国是个做事的国家,即使做研究也要到一线去,因为只有做有应用的研究才算是在中国大地上做研究,一方面,基础研究整体能力不够,就别浪费时间的,别再自己糊弄自己了,另外一方面,中国在世界分工的地位决定了凸显了中国人要素禀赋,就是学习能力强,甚至是模仿能力强以及转化能力强,学生不去工商业一线学习应用,国家优势如何体现?个人对国家的贡献是什么?

中国的一带一路,让中国人把这样的要素禀赋变成世界众多人享受的福利,转化技术为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为这样的国家树立榜样,把穷国变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自主、繁荣的国度,还要给他们一些支援,还有什么可以怀疑的?

什么是最好的学生,我认为最好的学生就是把学习中体会最深刻的原理变成工作方案,毕业之后甚至在校期间就要有创业行动,试试自己可以做事,锻炼自己胆量,一点点放大自己胆量,把事情做得比较大,越来越大,差不多到了一个亿资产的时候就拿出百十来万捐赠给母校。当然也可以在此前就做捐赠,资产到了几百万也做捐赠,只不过少一点捐赠,这样的学生就应该是最好的学生。第一、想做事,敢于做事;第二、能做成事,直到了感觉财富自由了;第三、没有忘记母校的教导,把母校作为自己事业的发端和起始点,第一个想捐赠就是母校,挣1万块钱,捐赠了10元,或100钱,在收入的1%,而不是财产的1%,才算是更好的学生,即年薪到100万的时候,每年捐赠1万。

这不是钱的问题,而是鼓励学生做事和让教育要鼓励学生做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