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聚赛龙起死回生的故事
(2022-07-24 01:22:17)
标签:
发展模式创业起死回生 |
分类: 咬文嚼字 |
广州聚赛龙起死回生的故事
故事还要从1998年说起。那时广州聚赛龙公司的董事长郝源增先生,还在广州花都一家联营塑料公司做技术厂长。然而由于这家公司的营收往往用来补贴集团旗下的另一家电器公司,导致原本盈余的联营塑料公司举步维艰。在这样的公司环境背景下,郝源增先生萌生了自己创立公司的想法,再加上上世纪90年代关于塑料产品的外部大环境迎来契机,家电产业在广东得到蓬勃发展,但家电用改性塑料产业在国内几乎一片空白,主要依赖进口日本三菱、韩国三星等国外品牌,进口材料的价格贵、交货周期长,成为影响家电行业发展的“卡脖子”环节。市场的供不应求意味着巨大的商机,郝源增先生看准机会决定“下海”创业闯一闯。此时,不论是家用电器、汽车工业还是电子通信都会用到塑料产品,因此具有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郝先生最终决定创立一家塑料产品公司,迈出自己的创业第一步。公司成立后郝源增先生既当实验员又当业务员,在经过多次实验后,成功推出了家电系列改性塑料产品,材料性能指标达到进口材料水平,原料是国内生产的,成本当然大幅度降低,实现了家电用改性塑料的国产化。
然而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总是充满了荆棘坎坷。受到进出口逐渐开放的环境影响,中东石化产品大量涌入中国,对塑料行业形成了巨大的挑战,行业竞争也逐渐激烈起来,企业经营规模扩大受到了限制,每家企业均如此。数据显示,即便将全国排名前20的塑料生产企业合在一起,他们所占据的市场份额也没有超过国内市场全部销量的20%,市场太分散了。到底是卖掉聚赛龙公司,另谋出路,还是坚持内部转型?成了郝总当时 最艰难的抉择,因为公司规模和盈利规模受限于市场一直无法扩张,丧失了发展的前景,再加上塑料行业所面临的环保问题,一直纠缠困扰着广州聚赛龙。然而,毕竟是自己创立多年的公司,公司早已是朝夕相伴的伙伴,创办以来投入和付出的心血,让他做出无法放下、继续做下去的动力和信念。
但是,光有信念和动力仍旧无法支持公司,眼看公司现金流不断减少,如果还是理想主义,等待着回到以前,根本没有可能,需要抓紧现在的资源能力,更快地行动。郝源增先生把问题简单地做发归纳,认为最重要的问题有三,一是总体装备水平低,二是中低档产品多,三是科技投入不足。也就是,他们看到市场前景不错,但产品品质和成本没有竞争力,要接受国家的环境要求,必须要履行现有的生产线,他采取逐步替代,淘汰落后产能的生产线,扩大厂房面积,引进新的生产线。他们干了四年,从2017年至2020年,先后在广州和芜湖设立了生产基地,上马新的生产基地,就是按照世界先进工艺和环境要求进行设计。
他们的危机越来越少,环保部门对他们也越来越放心。郝总看到,中国塑料工业中低档产品多、高档与配套产品少,通用技术产品多但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少,公司开始调整发展战略,新的生产线从原来的汽车工业和家用电暖气为主的产品结构,发展到如今覆盖新能源充电设备、家庭办公设备和医护设备等多领域的产品结构。产品开始了精细化之路。
广州聚赛龙的两步转型获得了成功,如果当时不是及时下决心进行第一步转型,跳出了低水平竞争,还在等待国家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在环保上让步,以为纳了税,还要交纳环保费,就不可能进入到第二步转型,在规模扩大过程扩大高附加值的产出比重。一个家有危机不可怕,可怕的是有危机却不承认危机,还要等待危机自然过去,最后的结果等死。
借助第一步转型成功,公司形成了创新领先的理念,公司对创新有了明确的态度,公司最重要的投入是在检测设备上,以最高的行业先进标准,达到世界一流来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郝总本人也经常亲自参与研发,一支由多名出身于生产一线或者有科技成果转化的教授级、高工、博士、硕士的团队,逐渐在研发实践中形成并稳定,公司还配合企业转型战略转型,建立了高分子材料研发中心及一系列的专业实验室,成为公司转型的体制保证,公司的研发能力使公司逐渐走到行业领头羊的位置。
2020年新冠疫情的影响,作为口罩主要材料的熔喷布和鼻梁条以及防范疫情的测温枪一时间成为市场上最炙手可热的产品,而郝源增先生过去默默发展和耕耘的塑料产品生产线、对生产设备的更新换代以及对科研专利的投入在这一刻都得到了应有的回报,公司的营收直接从一亿多跃升至十多亿。除了主营业务借助机会获得发展,郝总把赚取到盈利用来收购原来的母公司,在这一年,两家公司合并,业绩再次快速拉升。
快速上升的业绩帮助聚赛龙公司在2021年7月被工信部认定为是专精特新“小巨人”的改性塑料企业,成功登陆深交所创业板,成为上市公司的一员,如果不出太大的意外,广州聚赛龙已经完成了打通成长通道的全部战略转型,后续会比较顺利实现成长。
许多人从创业者角度看待广州聚赛龙,认为一个人的命运要靠自我奋斗,但要承认运气,郝源增先生在二十四年中的创业经历,似乎与那句“机会总是巧遇有准备之人”,疫情的机缘巧合成就了聚赛龙公司的今天;看到企业家默默耕耘付出的汗水,苦苦坚持,直到遇到机会之日。但我们也看到了,危机对于一个企业发展来说的意义,起死回生领先的是信念、办法和决心,更要靠还没有彻底消耗完的资源条件,一旦翻身的资源条件没有了,起死回生就是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