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倡导“为”
(2022-07-19 01:55:49)
标签:
发展模式教育哲学 |
分类: 咬文嚼字 |
我只倡导“为”
晚上的时候和两位比我年长的老张家的兄弟在一起喝酒。最近的酒属这次喝的最多,有三种酒一起喝,在第二种酒开喝的时候,他们问我你有什么想法能够左右自己?这个问题也是这几天早晨睡不好觉,在梦中问自己的问题,刚好给可以他们一个回答。
怎么会梦到这个事情呢?可能是是因为这几天在看王阳明的传记,那书写不好看,我在硬着头皮看。以前的博客我也讲过,我也是一个反对把古人的定下来道统作为金科玉律来尊崇的,这一点有点相信了西方对进步的崇拜,包括韩愈的《师说》,我也有一套自己的解释,甚至我认为韩愈那个师说-“传道、授业、解惑”至少有50%是我不能认同的,在50%以外,我有一个历史的方法论,他出生在唐朝,孔子在2500年前就已经明确了教育原则,到他这里可以修改,1000多年过去了,我却说他是100%的正确,逻辑上就不通顺,我有点质疑很正常。何况现在是创新的社会,把典籍方法作为根本的方法,有点厚古薄今了,把自己消失在中了。
王阳明的核心理念是“知行合一”,我同意,这个说法强调知是为了行,即行动,没有行动,知不能有进步,里面内含了科学精神。但我认为,知行是形式,知是形式,行也是形式,没有追求,如果说,知的目的在于行,那么行的目的又是什么呢?总要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吧。我认为“行”的目的是“为”。王阳明年轻的时候研修程朱理学-格物致知,对这个钻研,什么事情都要弄个明白,所以他做什么都做成了。剿匪成功,讲学成功,他的理念我同意。但是行是为了知吗?格物为了知,粗略地理解是细致的分析事物,懂得其中的规律,这很正确,但行是为了什么。现在讲“实践出真知”,和王阳明所讲的知行合一大概是一个意思,看不到“为”,我初步断定,阳明儒学没有讨论到行的意义。
“行”与“为”有什么差别呢?最重要的在于“为”有主观性和目的性,是个人主动想做的,而行只是一个形式,没有对行为结果有所评价。和阳明先生相比,我在这个问题上的理解还有待于再进一步的深化,但是因为我们创业学院建设的经历,我有一个对“为”理解,也算是一个思想上的重要进展。“赢在行动”。这两位兄弟对我的这个说法有点吃惊,表现洗耳恭听的意思,我也很受鼓舞,借着酒劲儿开始吹牛。
十多年前创业学院刚刚成立,第一次举办创业训练营,用了一个主题,叫“赢在行动”,这里的行动和阳明学的“行”并不完全一样,是以赢为目标,赢有很强的主观性,是把人生作为成本,要赢得一生,不同的人对人生理解不同,成本就有很大差异,存在着强烈的主观判断。用“赢”来判断行动,什么样的“行”是对的,什么样的“行”是不对的,对的“行动”才是“为”,也就是说赢了的行动是“为”。“为”不是说简单地遵从了自然规律的行动,而是有意义的行动。过去所说的“行为”其中是包含了两个活动,一个是动作,一个是意义,“为”主要讲的是意义,它以行动为基础,但行动要有意义,“为”是有意义的行动。
具体地说,对家庭有“为”就是要对家庭负责,其中也有许多理解上的差异。为家庭负责的“为”有最高原则是“光宗耀祖”,如果没有这个原则,只是小家庭的“为”,社会的道德水平就不够,因为会为了家庭伤害社会,会招致周围社会的嘲笑和痛恨、围攻,过度在乎眼前家庭短期利益,忽略了祖辈脸上的荣光,会断送社会。这个话题也是昨天博客里讲的。最能给祖辈争光的办法就是以自己的努力做对社会有益的事情。今天晚上的一位老兄在一楼楼梯选修时遇到我,让我替他把他们那层的90多岁老人和他快90岁的老婆婆帮忙送到家,我觉得他可以。他的生意、事业上的事情,我不了解,也不评价,老人的儿子来不来老人家伺候老人我也不清楚,但作为邻居,举手之劳的事情送老人到家,如果他没有遇到我,他一定会亲自送老人回去。从那天起,我再次遇到这两位老人,从超市买东西回来或者倒垃圾,只要看着不方便,有点重量的东西,我都会主动帮忙,因为这个原因,还对这位老兄弟有高的评价。其实,这就是在“家”为中心的“为”的体现,不一定做多少捐赠,而是随手就可以做到的“为”。
各位可能已经看出我的意思,“为”是一举一动,生活细枝末节和下意识有意义的行动,其表现不是刻意,以而是自己建立并遵从了一些有社会意义的信念,遵从了自己道德原则的行动,这才是我所说“为”。这和阳明先生所说“知行合一”是一样的吗?可能不一样。
创业过程中要“为”是因为我们要去做事业,最大的事业莫过于满足世界怕有人的需求,这就叫“解放全人类”,眼前可能还不能做到,但这没有关系,只要对周围的人有意义,就要去做,先满足他们,他们可能会带动了周围的人。如果我们天天梦想为全球人提供服务,就是没有能够满足周围人的行动,估计这辈子就一事无成了。人可以知道的很多,但是根本的知道是从眼前开始,这就是我所说的“为”。这样做基本上不会浪费人生,不会好高骛远,最后痛失人生机会。
我家装修过程当中,我基本上不扔东西,尽管是上一家丢掉的旧家具,我也没有扔掉。在我观念里,资源是社会的,扔了再回收要付出成本,这就要想办法把这些在上一家看起来没有用的东西西变成有用的资源,天台会议室和老妈房间的家具基本都是,老家具没有甲醛,老人也高兴,没有担心,布置完以后皆大欢喜。这就是我的“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