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创业需要避免的两个导向

(2022-07-09 01:36:33)
标签:

起死回生

商业设计

分类: 创业释疑

创业需要避免的两个导向

 

创业经常有两个错误导向,一是情怀导向,二是科技导向,这两个导向都有悖于商业的原则,所以经常面临着很大的风险,让创业者痛不欲生,对创业非常后悔,悔之不迭,因为好日子没有了,事情没有做成,家也不像家。

有些创业的人想的事情很宏大,话讲的很大,“要成为某某第一”,要做到“把世界改变成什么样子”,或者是为了某种感情去进行投入。他们各种各样的亏都吃过,回头都是因为太过虚无缥缈的情怀而造成了项目悬在空中,不够落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有的是思维有些幼稚,有的是用大话,忽悠自己、给自己壮胆,也顺便忽悠政府,拉着大旗当虎皮,既让自己误以为如此,又让别人以为如此,弄来资源,整合给自己使用。然而,这样的项目大部分都不了了之。他们一张口,就要做平台,用两万的首富作为榜样,觉得那样才算得上创业,有所作为,有的一定要拉上大的旗帜和口号,本质上是为了忽悠人,让人听召唤。这样的项目,开始时现金流比较宽松,架子也拉得很大,因为架子太大,许多都只有口号,没有可按的行动,到后来不了了之,没有了现金流,也耽误了许多富贵时间。这样的人经常讲梦想,他们把梦想既当作自己的人生导向,因为的确有一些人被他们忽悠,他们就会以为梦想是可以换钱的,最后的结果梦想变成了梦。

第二种是科技导向。一些科技人员,他们的思维还停留在技术和工程的层面上,他们总是想把一个东西做成、干成,在他们看来,只要能把某一种东西做出来,就是他们的成功,他们就可以不服气。在他们的眼里,只要是有谁提出问题跟他所从事的业务有关,他们就会认为这是机会,会觉得这是我的任务,招人投入研发,成本不断地上升,他们还洋洋自得,觉得未来一定是他们的。他瞧不起这个,瞧不起那个,特别是瞧不起使用低技术做出产品的企业,觉得自己比他们强了很多;他们在许多项目上动手很早,但眼看别人在市场获得了成功,走了很远,他们又是在说,那个是曾经让我干我没干的,意思是说那时候我没瞧得上。科技导向的人因为铺摊子,不断增加人手、投入研究,结果是把创业初期的投资全部投入到没有结果研发之中,都没有商业结果。

有情怀的企业,想出售情怀很难,有科技成果,出售产品也不容易,但是如果有情怀的企业和有科技追求的企业结合在一起,是不是好一些呢?可能更麻烦,既飘又虚。

这样的企业有点像汕头大学。我在这所大学工作了四年,20多年前的时候,我到这所大学的唯一目标就是拿到博士点,但重点不断转换,80年代曾经高薪聘请院士,后来又面向全球招聘人才,都没有结果。在2006年,我离开这所大学以后,曾经在广州一次较大规模的同事聚会上,我代表暨南大学的同事讲话,“汕头大学 最大的贡献是为广东输送了人才。因为汕头大学从全国吸引人才,但是不认真地利用人才,总是引来一批,放弃一批,把这些人都逼到省里的其他大学去了,等于是一个中转站,先引进再疏散。那里,几乎广东所有大学的骨干都来自汕头大学,或者说汕头大学掉走的,在各大学中都成了骨干,他们在汕头大学待了几年以后都流动到其他大学。这才是汕头大学最大贡献,而能不能拿到博士点”。这番调侃也概括了人才流动规律,但更说明了,情怀追求与科技追求相结合,经常是墙里开花,墙外香。情怀追求与科技追求结合在一起的企业,自己多挣不到钱,但是情怀吸引了许多人,这些人在企业破产以后(即使没有破产),流动到其他企业,变成了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因为这样的企业偏爱研发,申请一堆专利,也训练了人才具备很强的研发能力,这些人看不到希望时,最后一定会被其他企业挖走,变成了其他企业的摇钱树。

如果是创业投资投了这样的企业,大概率是会打了水漂了,他们讲话很漂亮,技术水平也不错,就是决策冲动,迟迟拿不出可靠的产品或者不能变成企业的效益,虽然他们缓慢地开拓市场以后,但是他们灯油耗尽,暗淡退场。

在这样的企业弥留之际,会有很多人对他们表达惋惜,甚至还有很多人伸出援助之手,但是在伸出手时,会受到周围的人劝阻,不要做雪中送炭的事情,判断这样的企业已经病入膏肓,可是因为同情有情怀之人,听命于科技创新至上,竟然也成为企业最后陷入债务危机的推手,好心做坏事。

如何避免这两个导向呢?最重要的要市场导向代替情怀导向和科技导向,要变成客户导向、需求导向,特别是创业企业更需要如此。创业企业不要把手里的科技成果的先进性和复杂性作为衡量未来是否能够成功的根据,而应该把科技成果如何变成满足市场需求的技术方案和商业方案,只有转变的科技成果才算是真正的科技成果。

今天新闻披露,中国冰刻机技术代替光刻机的技术,这不是情怀导向,因为这个技术本身就在解决中国企业高价购买国外经济高价出售的芯片,解决了这个问题,明显地可以赚钱,而不是长志气,解决中国在芯片方面受限于外国这种情怀并不是本质。那些把技术搞得很复杂却不能够解决眼前的问题,比方说远洋船的维修问题,它还没有到需求痛点的程度。

市场是什么?市场是需求,它由需要和购买力两个部分构成。需要本身就是一个非常人性化的概念,如果不够急迫,需要强度就不够;购买力非常复杂,如果花别人的钱,钱多会随便花,比如花爷爷奶奶的钱,花投资人的钱。而如果花自己的钱,多算计一下。即使价格再便宜,没有多少需要或不那么迫切地需要,也不愿花这个钱,何况后续还有不少的间接成本。许多创业者没有想好就猛地投入,中途无法退出,最后一生可能受到影响,其原因经常很简单,是没有很好地构建需求,存在着我称之为需求障碍的东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