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实践结合的研究与学习
(2022-07-05 01:51:28)
标签:
起死回生教育 |
分类: 咬文嚼字 |
与实践结合的研究与学习
下午和晚上分别召开了两个研讨会,一共有四个研讨会。前面两个都是针对着创业企业,一个是如何增加创业企业财务能力,这个我没有太投入参与讨论,第二个是创业企业之间相互学习,这个讨论当中发现了不少的问题,第三个讨论是关于专精特新平台的,第四个是晚上9:00的周一会论,博士和硕士讲讲这个学期的收获和接下来的学习计划。
第三个会是结合喝酒讨论的,第四个会只能是喝完了酒参与讨论的,为了醒酒,一边打牌,一边听电视,一边参与讨论每个同学的计划,每位学生我都有一个评价,有点一心四用,讲完后告诉了他们,觉得基本讲在点子上,只是有些话讲了,恰好桥牌叫牌问A,我给忘记了,丢了一些成绩,但总体上就是逞能,做超人的事儿。
我评论的主要话题是让大家围绕着新技术经济学进行研究,不论是论文,还是读书,都要尽可能地考虑技术经济学科建设,我希望大家更多的集中到以技术为变量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的讨论之中,希望他们多一些文献的涉猎,与和我推荐的一些同事做深度私人研讨,扩大和深化研究方向与问题。但是更重要的是我强调案例研究方法,我的理由是一定要从一手资料入手开展本土化研究,二手资料,特别是指标化的研究,基本上没有什么价值,做的实证都是使用“新方法”做旧问题,证明了半天,不知道有什么观点,也不知道有什么意义。一手资料从要从案例研究开始,尽量避免指标化的指导。今天我和他们举例子,1000瓶酒,500瓶1000多元以上的酒,500其他的100元以下的酒能否统计在一起?它们根本就不是一个量级,统计以后你能分析出什么?在中国做实证研究,基本上都在浪费时间,即便从股市上拿来数据,也很难有内在的统一性。我请硕士和博士们在假期里不要只想着玩和旅游,我告诉他们,我可以一边打牌,一边大家讨论,我每天都打牌,还看三集左右的电视剧,是因为我开了四个会,看了三本书(每本10到20页),协调一些事情或者写了一些研究,是把玩儿和工作掺合在一起的,即便在旅游的路上,也一样边走写思考,边记录研究心得。你们本来平时研究的效率就不高,还要给自己留下专门的旅游时间,这种学生毕业的有点太容易了。根据我的经验,如果要去旅游,就带上笔记本电脑,在大巴车上或者在晚上入住酒店以后,查阅文献,才思问题,把每时每刻都利用起来,做到时间分配的心中有数,才能做一个勤奋的学者,因为大家多不是天才。
观点和成就是让别人认可的根据,很多人认可,是因为一个人从始至终,在坚持做事。人不抓紧,时间就会匆匆而过,回头后悔就来不及了。劳逸结合不是一个状态描述,也不是一种号召,而是生活态度和方法,为的是让大脑得到充足休息,培养业余爱好,增加知识面,特别无用的知识,学习各种生活能力,放松自己。有人说,我没有笔记本电脑,我现在写博客,都是先用手机写,借助语音软件写个七七八八,再转到电脑上修改,直接在电脑上写,慢而且没有校正的时间,而用手机录入,错误率较低,与思考速度同步,效率更高,错误率更低。没有电脑不是理由,想做,就可以做。只有做和做成,回过头来发现是有根据和办法的,没有做,给自己找理由、借口,这样的学生我就不用管他了。
前几天写的博客,比如昨天的博客可以是一个案例。有人说案例不是有明确主体作为研究对象吗?这个理解是错的。一堆企业,每个企业行为相近,这些企业既可以在案例上,也可以用在实证研究上。
把多种研究方法结合起来,使用相同的观察,借助所获得的一手资料开展研究。最基础的研究是案例方法,第二个是前沿方法又称“包络方法”,用前沿代表总体,比用平均数代表总体更有意义;第三个是理论抽象方法,根据抽象给出解释框架。如果理论很复杂,就基本上达到了博士毕业水平,如果能够解释了过去解释不了的,就是优秀论文。如果理论不够复杂,再找样本做主观检验或客观实证,只能说勉强达到了博士论文水平。所以我认为最难的,也是最应该训练学生的是对案例企业观察和以及由观察形成的理论,这是金领的工作,其他工作最多算是白领,说不一定充其量也就是蓝领和工作。
新技术经济学任务很艰巨,早期没有基础理论,现在我正努力恢复基础理论,只能先从案例研究开始,找一些悖论,发现一些新的问题。昨天的博客给了一些命题,给出了用技术轨道来解释的假设,我希望它可以作为更深刻,更具有解释意义的经济变量。这个概念已经多年没人讨论了,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已经被研究完了,分类、轨道形成的细节还有许多没有结论,或许还可以重新定义轨道。从日本企业的实践看,应该是他们没有认真对待这个概念,形成行业败局。
还有一些案例的研究,可能会涉及到财务、企业治理或者商业模型一些结论,你可以保留在研究笔记之中,尽可能形成命题,在研究主线上,仍然是你研究的领域,否则就会脱离专业方向。
对硕士生而言,他们要去参与实践,目的是为了让他们去企业体会领导角色,海外研究生一定要去做总裁或者是董事长、总经理的助手,这是前提。这些角色可以从总体上把握企业方向,学生在企业里不要轻易讲话,但是不能失去自己的定位,也不要害怕,只要保持思考即可,要独立地形成看法,当老总们让学生讲话的时候,你应该讲出自己观点,给出一些理由,给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解决问题以后的意义。
但同时也需要查阅文献,找类似的与实习企业某一方面比较接近的企业,以走向灭亡的时候是如何获得新生的,把这些材料转换成“起死回生”专题的素材。不然的话,白天去企业没收获,晚上看手机很快时间就过去,一个假期六周时间,没有任何收获,还不如早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