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抵与物押

(2022-07-03 01:05:48)
标签:

发展模式

起死回生

分类: 时政评析

人抵与物押

 

现在的金融制度都是以物为抵押品,动不动要进行资产的审核和调查,否则的话就不会给你放款,无论是怎么样的情况都是以物来做抵押,这是中国房地产被炒上去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在银行放款的抵押物中最大比例的来自房地产按揭贷款,有银行做后盾,给想买房子的按揭贷款,保证了房价稳定或持续高涨,谁都不吃亏。

这个制度是从哪来的?它的渊源是来自于英国的财务制度,是适合于工业化,大量工厂类的企业,配合是的企业理论和治理理论,实际出资人才能成为剩余所取权人,正因为他是最后的财产分配者,在其他债务全部被清偿以后,才能给自己分配财产,曾经给他们贷款的银行也不例外地要参与剩余财产分配,些时,那些不能作价的财产无法归银行所有,必须提前处置,所以,银行为了便利,只能选择以物为抵押贷款。然而,社会越发展,服务经济越发达,轻资产运行比例越来越大,许多服务类型的创业企业更是尽量轻资产运行,创业者从银行获得贷款的能力越来越差。现在银行日子越来越难过,显然都他们自找的,是银行使用了脱离社会的制度。

有人说,不是有创业投资基金,这些直接投资不正可以为创业提供资金支持吗?这种思路没有错,中国的确需要发展创业投资基金。但面临现在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创业投资基金并不发达,企业获得创业融资的渠道并不充分,在前期创业投资迅猛发展之后,现在进入冷静期,因为前期创业投资的项目回报并不及投资人的预期,二是社会对银行普遍信任,创业投资基金的资金来源存在着约束。

也有人说,其实银行也没有办法,银行之是中国金融生态的一个环节,还有其他环节不是银行能够改变了的。对此我的看法是,银行对中国目前的较差的金融生态负有很大的责任,如果银行主动摆脱以物为抵押的贷款方法,仍然使用这种种僵化的财务制度,不仅不利于中国经济,可能会让银行功能进一步退化,给中国和他们自己带来更大的麻烦。

我所指的生态是中国老百姓储蓄愿意流向银行。多年来,中国政府为银行提供了足够的担保,几乎没有银行真正倒闭,让储户蒙受缺失和出现挤兑的情况,因此,市场对银行有着超级信任上,虽然这已经在次贷危机时已经变成了世界各国的统一行动,但中国也是这一行动的带头者。中国闲余资金的流向基本上指向银行,少量流向股市,但是现在银行存款利息率非常低。这变成了人民的一种无奈。

不是中国没有提供其他的资产流向渠道,在低利息率情况,人们也在寻找自己的资产出口,一些人看到这样的机会,大量的理财推广的广告,插播在电视剧之中,反复播放,然而,人们都在利用这个时间上厕所或者将其变成了碎片时间,打理手机,表明人们对大量的理财产品广告并不信任。尽管银行利息很低,但是人们还是不得不走向银行去存款。

银行利息低的原因是他们放款能力变差,他们有钱放不出去,自然无法获得利润。即便他们的贷款利息下降也无法放款,这才是形成怪圈的原因。怪圈的祸首是对抵押的定义。试想,经济不好,呆坏账变多,而新增资产也在变少,前边该做抵押的都抵押了,经济情况不好,人们收入下降,没钱首付,也不敢奢望未来能有钱付月供,贷款动力下降。而那些真正希望贷款的是未来企业,这些多是那些以轻资产的创新型企业,他们缺少能够用做抵押的物质,银行给他们放款非常犹豫。银行想放款的,没有人来贷款,而希望银行放款的,银行却是敢贷款,银行自己把自己堵死了。

我们的学生中,有不少来自珠三角的金融公司,早期他们的收入比较高,这是学生能来学习的主要原因,现在他们正开题、答辩每个同学都哭丧着脸,因为他们收入下降很快,他们的论文计划也多是最差的。与他们讨论这些问题,觉得没有什么可以挖掘的话题,因为他们的业务被限制的很死,银行之间的同质性太高,没有办法进行差异化和业务创新,应该着眼于服务深化,学生们又不肯花大力气去研究海外银行是怎么做的。所以,一方面是论文找不到好的问题,另一方面银行收入在下降,同学也很沮丧。

任何一个社会需要研究的都要能够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以后,再去做那些自由讨论,也许有答案,也许就是随便思想一下的科学问题、理论问题。既然银行面临如此大的约束为什么不认真研究一下银行放款制度呢?既然人们的社会已经进入到以人为本的时代,为什么银行不能信任贷款人的人格为基础进行贷款,对那些需要资金的人进行贷款?而储户也不信任理财产品、创业投资基金,即便他们做很多广告,仍然不信任?答案是老百姓对银行有过度信任,它掩盖了银行的无能、没有作为。也掩盖了许多中国金融问题,特别高新企业资金问题。

社会需不需要银行为创业者放款呢?从我的接触的创业者情况看,他们非常需要,特别是那些已经进入成长期的创业者,经常的情况是,这些创业自己的资产全部在创业阶段被抵押了,即便他们有销售合同,也有很好的人品,但银行仍然不肯放款。所以银行应该逐渐从以物为抵押转变为以人为抵押,只要人品有保证,就可以贷款。

中国改革开放已经40多年,现在是到了要深刻认识金融问题的时候了,关键是要树立起以人为本社会运行体系。我指不是消费和公共服务为人,而是把人作为社会的基本财产,让诚信和有人格的人,拥有更多的资源。有人说这非常难做,我说根本不难做,中国社会的网络化程度已经很高,对人的征信建设并不难。如果说不想做不敢做,另当别论,如果只是考察劣迹。多年以前不再计较,做一次全社会的盘点,马上就可以建起了社会征信。有了这个社会基础,选拔干部、考核入职也都有了依据,更不用银行以此为依据放款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傀儡学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