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黄车能不能起死回生?

(2022-06-26 01:44:56)
标签:

起死回生

商业设计

经济

分类: 咬文嚼字

小黄车能不能起死回生?

 

2015年,我们去西南财经政法大学看到小黄车在校园里用租车的方法验证这个项目,当时我觉得这是一个解决校园问题的好项目,但小黄车还是比较谨慎和有科学精神,他们想验证的包括骑行多少需要维修,几次和多长时间需要打气的。我们几个人骑行以后,觉得这个项目可以推广到社会,但我们没有说。没想到,不到半年就有了一个项目叫共享单车-摩拜出现在市场之中,这个项目用的实心轮胎,这个当时好像是高科技的项目车的价格变得有点高,大概四五百块钱,投放到市场的时候骑行一次是一块钱,它把这个市场给了价。这时小黄车忍不住了,也从西南财经政法大学杀将出来,以它的低成本优势向全国推广,这是他们走向深渊的开始。

我经常会说,年轻人创业多直线思维,验证项目时觉得还好,然后应该听了一些MBA的课程以后,学习会价格竞争,把波特五力模型当然圣经顶礼膜拜,用价格竞争的方法去针对这个市场。他们不知道这个市场需求为什么会迅速的攀升,是因为第一个项目给市场一个定义,用简化的计价方法,无论骑行多长时间,无论骑行有多远都是一块钱,而且结算方便。大家 这样切入市场,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难题,但是一轮更替下来,现在还是这样吗?结算很不方便了,先还车,车没有停到指定位置不行,还有一些搭载还车软件的广告,让你半信半疑地下载那些赠送利益的软件。结算时间比骑行时间还长,骑行5分钟,打车位10分钟,回头一看时间,还不如走过来时间短。现在的共享单车已经不是小黄车时代了。但是遗憾的是,培养起来的习惯形成强大势力,可能就忍了。

小黄车企业的老总们,以为要把小黄车铺设到一线城市,塞满了各种可能的空间。这些老总们根本就没有去过现场,在公司里“运筹帷幄”,觉得自己当老总就,就可以在公司里喝酒、喝茶,上市以后就兑现了股权。没想到那些用押金购买的小黄车全都存到了山坡下面,不仅占用了公共空间,还有很多的车锈蚀在那里。那几年我在暨南大学科学馆创业学院工作,每每骑行下来,车也没有地方放,看到角落里堆了那么多的小黄车,远远看去不是黄色的,就是橙色,走到近处一看,橙色的是锈蚀的小黄车。

当时,我也没有觉得很在意,但当小黄车黄了的时候,我回忆和反思才想起来,这是根本的原因。不知道小黄车的老总们和创业投资人的脑子都长到哪去了,可能他们以为塞到了可以用车各种角落就可以方便大家了,就可以挤跑市场对手。你的价格与另外12家共享单车一样,你有什么理由挤垮人家?他们不认真观察,许多人从上坡骑到底下后就随意停放,一多就堆起来了,堆的越多,越会引起人们来堆,保安也是这样的态度,他们气哼哼地把车抬起来扔到车堆上面。每个单位都有保安,那时候小黄车还可以进到学校里来,可以进到所有的机构来,只要碍事就堆上去了,保安们不会珍惜这个小黄车,这些车风吹雨淋后,就是那些锈蚀斑斑的小黄车。

很多人都懂得财务运行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如果企业的资金在结算途中或者在生产中停止了运行,把中间品送到中间品仓库,这个公司就正在遇到麻烦。小黄车的老总们正是犯了这个毛病。他们不承认不行。其实,他们宁可送一些人骑行一次免费,也不能让下面的车堆起来,占用公共空间和让车停止运转与锈蚀。

这是基本的商业规律,再暨创原理一二三的创富三定律里边第一个定律就是滚动是商业成功的根本,只要不滚动了,资金运转停滞了,就没有办法再产生价值了,企业就离死不远了这是原理,也是一个具体问题的应用,但是怎么把这个原理贯彻到底呢?

有人说少投放一些车吧?这样至少可以节约一些抵押金,我不同意这个看法。除了少投入车辆,还有什么别的办法挽救这个运转效率吗?我有一个办法,这就是我们要把小黄车做成起死回生企业的答案。如果我是第三方,也可以帮着小黄车去做这个事,或者去收购小黄车,办法是一个城市有一辆敞篷工具车,去到学校或其他公共或准公共场所,公司调动告诉司机把成堆的锈蚀斑斑的小黄车装到车上,放在一侧,把能骑行的车放在另外 一侧,动到上坡最重要车的小区门口,我估计算人工加上油钱,大约一天200元吧。但是却可能让周围的一些停车场的公共服务不会觉得小黄车真的需要的时候就来了,这个敞篷车能装30辆车,运到上坡,就有可能当天再骑行下来,公司挣到30元,但是这个车把坏车运回公司,却方便了那些想骑行的顾客。这是让资金运作起来的办法,不需要用押金扩张,用竞争的思维指导自己,而是用为顾客服好务的思维(暨创一,好顾客管理)赢得市场,让小黄车好好的运作,这才是根本。

结果是什么?天天被交押金的顾客追得屁滚尿流,还了押金,就没有活着现金了。一些旁观的大企业看着,听着,许多公众舆论墙倒众人推,这些大公司却从中获得了进一步改进的思路,不让随意停放,反正顾客也需要这样的共享单车,不要多投放单车,保持适应投放,以财务运行效为基本原则。真是啊,螳螂捕蚕、黄雀在后,防不胜防。老百姓得益,供给没有少,但是开创者都不见了。呜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