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天天观察张耀辉
天天观察张耀辉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965
  • 关注人气:2,40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保险公司能以利润为目标吗?

(2022-05-23 01:31:19)
标签:

文化

科学

教育

分类: 商业模型

保险公司能以利润为目标吗?

 

这几天都在给MBA答辩,先是广东财经大学,再是暨南大学MBA,答辩的时候评委都很生气,觉得这些研究生的怎么一点脑筋都不动,骂的不轻。现在答辩采取双盲,不知道学生是谁,也不知道导师是谁,只看论文。我在点评的时候不仅就论文讨论,也经常会跳出论文,问一些比论文更宽的话题,甚至我会讲如果是暨南大学培养你这样的学生,你最好不要说是我在当答辩主席,我没有你的这样的学生,最好也不要说是暨南大学毕业的。

今天有一个学生是做保险的,分析他们公司寿险商业模式。他开始的时候给出的商业模式的定义是“企业挣钱的方法”,这导致了他后面出现了一系列的错误,把商业模式理论用错了,费了这么多笔墨,却没有得到有价值的分析结论。

基本概念搞错,会引起后续研究的混乱,但自己并不知道。商业模式有许多定义,期号一个定义是“行业流行的挣钱方法”,它的意思是第一个企业提出新的商业模式,叫商业模式创新,因为它挣钱,引起了许多企业向它学习,这种模式流行起来,不流行,就不叫商业模式,至于企业是否挣钱并不是这个定义的核心,而流行却是定义中不可缺少的。如果是这样,他应该去做行业商业模式调研,可以先找最挣钱的公司,把他们的商业模型描述出来,再找一两家公司验证,形成行为商业模式后,再和这样的商业模式进行对照,这样的研究才是以“流行”概念相对应。

他们原来是做财险的,现在要做寿险,但业绩不佳,所以他想通过商业模式,让企业赚到钱。在他看来,保险公司的业绩也是利润。对这样的态度非常气愤。

在案例正文中,分析过他们公司的利润水平比较低,论文中说,他做了1500分的问卷,并不是因为这个论文,而是他们公司责成他来做一个研究,他在公司内部向员工发了1500份问卷,回收了1300多份成了他商业设计的一个依据。我认为,这一点他的论文也是错误的。

我问他,中国大陆的保险公司特别寿险公司为什么招人烦,中国的老百姓经常不得不去买他们的保险,商业保险几乎非常难以推广,购买多是强制险,而境外的保险公司,特别是香港的保险公司为什么受欢迎?是因为它们是境外的公司吗?肯定不是,那是什么原因呢?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大陆的保险公司是在为利润服务,缺少为社会承担责任的意识。保险公司没有商业保险,就只能在强制保险中获得收入,这是用自己的优势服务换来的收益吗?不是,它是用国家赋予的权力获取的收益。保险公司追求利润,就只能采取强迫保险推销员出售保险,几乎是在骗保的骂声中获得收益,而尽量地少理赔、慢理赔。我经常 听到保险公司举了一些例证说明他们是如何承担社会责任的,比如,财产险方面经常会有大灾大难由保险公司来承担,这种冠冕堂皇的说法如果在大灾大难面前,保险公司的老总只拿出自己年薪的10%,这样的说法我就信服,实际上,不管如何大灾,高管该拿多少钱还拿多少钱。也有时,把自己是国有企业作为理由,认为国有企业就不应该提升服务质量,因为大家都没有质量意识,这种是想转移骂的对象,把国家牵联进来。不提高服务质量,不考虑保户的代价和成本,只想自己赚钱,旱涝保收,甚至还是中国利润最高的大型企业,这是在丢人,是脸都不要了,国人骂这个行业是有道理的。

不为客户服务,也不为客户着想,这样的企业能让其存在,只有垄断势力强的国家才会如此。在中国主要是银保监会在起着这样的作用。我一直认为银保监会实际上是保护保险公司的,这些人肯定不会承认,也不可能由国务院来指认,由独立的学者指认。键盘保监督会的责任是维护金融秩序,这是双刃剑,维护金融安全,但同时也会让保险公司不消失 ,这等于是保护了保险公司。有这样的保护,不会真正的竞争,因而也没有服务质量的提升,这是中国商业保险业发展非常缓慢的重要原因。

让保险公司为客户负责这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社会责任,甚至他还可能给保险公司带来持久的利润。世界财富排名中前100名不公有保险公司,这是因为它们不能轻易倒闭,这是所有国家都害怕的事情。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安全持久存在为前提,获得合理利润,而不是把利润最大化作为目标。把利润作为企业的衡量标准,就曲解了利润的意义。利润是有效率地服务市场的回报,在当代社会也是对创新的激励,而保险公司最大的特点是不创新,一旦创新,如再担保的次贷危机,就可能出事,并且是大事。保险公司的存在不在其创新,而在于它能够为社会托底。这才是它的社会责任。

他们公司面向员工做问卷搞研究,是在逃避社会责任,特别是逃避从客户那里获得的意见改进自己的责任,如果去调查,他们得到是一片骂声。论文中他们使用了魏朱模型,北京的前排两所大学是追求钱的大学,他们老师和学生智商都很高,赚钱的本领也很高,成了他们价值观,所以这两位搞的理论,我一直就十分反感,一是因为他们来自北京的头部的大学,二是理论有三个反动之处,第一个就是为钱服务,模型的终点是企业价值,谁一看都能够发现,他们是为钱而活的学者;第二个不传递企业的价值主张,也不吸收客户对价值主张的需求,模型里,没有价值主张;第三个根本看不到他们对企业成长追求,他们看不起成长,排斥成长,藐视成长。我们暨南大学商业模型理论,学生们不用,却用那个反动的商业模式理论,让地处广东商业文化发达,而暨南大学又称有百年商科传统,竟然去天天讲官话学府的理论。我想不让他通过答辩,不让他毕业,因为他代表不了暨南大学,至少他代表不了我。所以我给他的分数很低,在现场我也非常不客气的指出,白浪费了几年,白花了几年的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