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大赛是什么?
(2022-05-01 02:01:41)
标签:
文化教育 |
分类: 教育闲话 |
创意大赛是什么?
在全国到处在举办创业大赛的时候,我的课堂举办创意大赛,它和创业大赛的创意组不大一样,是一个独立的概念。这是我坚持了多年的课程内容,将来报优秀课,这是一个重要方面。大赛的成绩是《创意与创新》这门课的分数基础,由于成绩管理中,平时成绩只能占40%,所以还得有一个比较形式化的考试,以前博客关于这个创意大赛也讲过,但是还有一些话题需要讨论,特别是比赛那天有一位同学和我进行微信对话,我对什么是创意大赛,让同学比的是什么,有了一些新的理解,确定了一些新规则。这篇博客可能在下半年上这门的时候给学生看,省得他们老是来问我,什么叫创意大赛?
首先必须要区别创意大赛,它不是创业大赛。创业大赛是比创业逻辑,最主要的是企业挣钱和为客户服务的逻辑,而创意大赛则是比的想法的新颖性,没有太多的逻辑,如果说有逻辑,就是创意不仅应该新颖,还应该可以利用和组合周围的条件,立刻就可以实现的,比赛就是考察新颖性、实用性、实践性,新的才叫创意,不新不叫创意,但在比赛中能够胜出的不仅要新,还要有意义,还要巧妙地结合的已经成熟的技术条件。换句话说,就是那些不太容易被淘汰的或者是能够启动事业的创意。
这门通常都晨开学初就开课,开课第一天我就告诉大家,这门课有创意大赛,它是重要课程成绩。我必须使用成绩这个指挥棒,因为学生们对成绩非常在乎,如果说,不参加大赛就没有成绩,算是对参加大赛一个重要的要求,但我也给学生们留下了一条出路,他们可以申请免试,免试报告里有三种情况,以前我也讲过,主要是申请知识产权或者是向企业提供一个改进的建议,并且有改进的建议效果的证明,其实这多也是创意的结果。我一再对学生们说,笔试的成绩通常是基础成绩,题目都不会太难,事先我也会把以前题目的公告,我这样说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更多的学生不要选完课以后,听到有大赛,觉得课程很难,是为了降低课程难度,增加学生选课的信心。
然后要对学生进行分组,分组时,我通常第一周就先通知学生,在第3周完成分组,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为什么要这么迟呢?主要的原因是前两周学生还在选课,学生还在动荡之中,还在调整,决定到底要不要保留在课程当中。学校给同学选课的时间太长了,造成很大的教学组织的被动。我为了巩固学生,就开始留小组作业,组好的组的学生,已经做作业,但我也要求在第三周上交,但在第三周的时候还是有一些学生溜掉了,后补入的学生再补交作业。
小组的分组要求有三点:第一点性别不同,第二点年级不同,第三点专业不同。这三不同,让好多同学受益,我也不断强化他们做一辈子的朋友,多数同学的交际能力差,从来没有接触过其他专业、其他年级的同学,这一下好了,他们不接触也不行,这是我一个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利用分组让同学改变自己,所以他们说有收获,估计应该是克服了交际的心理障碍。有了自愿寻找他人的动力。这样组成的小组,才有可能愿意表现自己,因为如果不干活,其他的组员也不干活,大家不在一个班级里,有点像在微信上,算是陌生人,得罪也没有关系,所以不太可能不干活。通常,一个小组的人数在10个人左右,而给小组的任务不算太多,这就造成了小组里边分工过细,有一个细节,就是写PPT的人往往和讲PPT的人是两个人,这很容易影响到效果,有一些小组讲PPT的非常的流畅,他即使不是这个小组的写PPT的人,但是他是完全理解他的PPT的内容,就不会扣分。现在提醒以后参加这门课的学生注意,讲的人工作量更大,因为他要理解别人想法。每个小组只能提出一个创意,但是答辩时我也经常会问他们,你们次重要的创意是什么,他们要有人回答,这等于是在考察他们的团队成员的讨论过程。我给的是小组成绩,一个表现不好,小组成绩都受影响,这有点像连坐,但这样才能激励他们组织好。
我要求大家在分组以后,课程开始后第9周开始报名,就是形成了大赛的排序,报名在前的要先讲,在第10周上课的时间组织大赛,报告他们的创意,次序就是他们报名的顺序,我不再抽签,因为等于说事先给他们准备的时间。大赛也没有什么奖励,报名的次序本身有一点点奖励的意思,如果他们出现了一点失误,我也会给前面一、两位的团队一些挽回的机会,这一次就是这样,他们准备的不是很充分,大赛开始了,第一组、第二组没有到位,第二组的PPT准备的也不好。我知道有的学生抢先报名是因为知道了老师有这种心理,所以他们准备的不认真。但是他们不认真,可能就给后边的同学带来坏的榜样,老师也很担心后边的同学是不是都如此,这场大赛是不是完蛋了?所以现场会对这些小组不客气。
大赛时,每个小组只能在5分钟以内,提前的要求是在3至5分钟,不能少于三分钟。事先明确地给他们提出了要求,只有四页PPT,但是还是有一些团队把其中一些成员参加创业大赛的PPT拿过来。我会给他们分分,毕竟我要求他们独立的以现在小组工作,重新组织、集体思考,而不是拿 一个其他东西来应付考试。
我通常会找一、两位来帮忙,观摩这个大赛,对学生说是他们是评委,什么样的情况都会有,有时会找优秀的本科生,也有时是找我的同事,这次找的是EMBA学生,他们并不知道什么是创意大赛,他们提问的问题多数都是创业大赛的事情,我还要不断的提醒他们。
提交四页PPT,一、是什么?二、为什么?三、怎么做?四、小组分工。创意大家可以天马行空,以保证是新的,不新就不合格,如果只以新为标准,变成了小组创意验收,不能叫大赛,叫大赛,就得有优秀之说,唯一答题的标准是“好”,那么什么是好的创意?原理是有效创意理论。原理一,人类能创意,但不善于表达;原理二,创意会面临大量的淘汰,3000个想法中,只有一个会成为成功的创意。好的创意还有一个标准,就是要使用课程中的原理,引导学生有意地使用课程中的内容,不能再回到素质状态,而变成拥有知识的状态,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