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
您好!我女儿今年刚参加完高考,由于高三阶段一直处于备考期间,她感到睡眠严重不足,就在考前一天,她还“发誓”说考完要连睡3天3夜,但在考完的当晚,她却失眠了——闭上眼睛脑子里是一大堆试题,想到自己的强项“语文”没答好,心情就愈发焦虑烦躁,压力反而比考前更大了。我和她爸爸都劝她,你已经努力过,现在考试已经结束,就不要去想了,但是她不听我们的,反而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对答案、计算分数,结果心情越来越糟。老师我们应该怎么说服她?
亦君工作室的答:
家长,你好!
考试结束了,大家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然而,此时的精神状态仍然是不能忽视的,因为考试结束并不意味着心理压力的自然消失。相反,随之而来的对考试结果的预测和获知,会让许多考生有不同程度的突发性心理冲突和出现生理紊乱现象。心理专家说,这种“考后焦虑”如不及时调节,将严重影响以后的正常生活。因此,此时的心理调适,与考试之前以及考试之中同样重要。
还有的同学觉得高考考完了,终于等到了这一天,把压抑了很久的想玩的欲望全都释放出来:看电视、上网、睡懒觉、卡拉OK、外出旅游等,彻底放松了,这样的放松,损害了身体健康,且生活规律全被打破。
在高考后的学生中常见的问题概括为四种情形:
一、自责倾向:这种学生往往因为感到考得不理想而有强烈的懊悔,对考试过程中的失误,对几年来学习过程的自我否定,都会让一些考生产生消极情绪或行为,甚至会有自虐冲动。
二、悲观失望:觉得自己考得不满意,没有达到预期水准,以为不能上理想大学,从而有明显的挫折感,导致情绪低落、沮丧郁闷。
三、焦虑紧张:为数不少的学生会有持续的焦虑感产生。因为对考试结果的担忧,使得部分考生情绪难以稳定,会感到明显的烦躁不安。四、茫然无聊:有的考生在考试结束后因为失去了具体目标或动力,会感到不知所措,生活没节奏,找不到方向,先是无所事事整天昏睡,而后会有寻找刺激或发泄的冲动产生。
那么在考后这段时间,我们家长应该怎么做:
一.
家长不要做过多的盘问,当孩子出现情绪低落、心情郁闷等现象时,要尽力保持正常状态,既不要冷淡也不要过分殷切,以免给孩子增加心理压力。对于那些考不好或平时学习成绩就不好的孩子不要过多指责。
二.多与孩子沟通,成绩固然重要,孩子的心灵健康、快乐成长应该说更重要。
三.平时注意观察孩子的行为举止,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变化,并做出正确的引导,陪伴孩子平安度过这段等待期。一旦发现孩子情绪低落、烦躁等异常情况出现,家长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及时疏导,严重的话要寻求专业的心理机构帮助。
那么在考后这段时间,孩子应该怎么做:
一.在合理估分或得知真实分数后,对分数、自我和未来要正确认知。
二.勇敢面对现实,自觉接纳现实,将自己心态调适到顺其自然,积极进取。
三.
回归有规律的生活习惯。要学会自我放松,分散注意力,比如可以听音乐、打球,与同学结伴郊游、阅读、听音乐,可以找同学好友倾吐自己心中的烦恼或者帮家长做点家务等等。
四.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做一些平时想做却没有机会做的事情。
心理调适,在考试之后同样重要,那么怎样来做心理调适?常用的心理调适技巧包括以下几种:
一、转移思路法
离开令人不快的情境,转移到高兴的情景或事情上,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如打球、听音乐、和朋友聊天等,忘却烦恼。
二、亲近动物和植物法
出去旅游,走入大自然,与动植物亲近,让植物的生机盎然、小动物的顽皮可爱来感染自己,排遣心中的烦恼,改变自己的阴郁心情。
三、理喻反向法
为失败寻找“借口”,或从另一个角度考虑问题,“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暂时摆脱困扰,排除自卑心理,平静下来之后,再仔细分析原因,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
四、谈心法
把心里的郁闷或牢骚倾诉于自己最亲密和信赖的人。这种谈心不仅可以用面对面的方式,也可用写信的方式来交流。有时候,自己的一些想法可能是错误的,朋友的一番话可能会使人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五、自我暗示法
不妨经常对自己说“我能行”。只要有自信,任何人都不能使你自卑。
六、日记法
把内心的愤恨和痛苦尽情地宣泄在日记中,别人也不会知道,慢慢地自己的心情就会平静下来。
七、补偿升华法
以其他方面的成功(例如学得某种专长)补偿高考失败造成的痛苦;把不良情绪导向积极方面,通过做出突出成绩化解心理矛盾,获得心理平衡。
八、宣泄放松法
把积压在内心的消极情绪释放出来,或大声喊叫,或痛哭一场,或“潇洒”玩一回(当然要有益),通过宣泄让心情慢慢平静下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