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问答:高考前一周的心理调节
(2014-06-03 14:50:45)
标签:
教育亦君工作室育儿热线 |
1、稳住心态,树立信心。
信心是考生灵魂,信心是高考成功的精神支柱。如果没有必胜的信心,高考就不可能成功。树立信心的方法有:
(1)以平常心来看待高考。许多经历过高考的学生,事后谈及他们对高考的体会时说,高考不就是高中最后的一套模拟试卷吗?所以,许多事情并不是像想象中的那样可怕。虽然随着高考的日益临近,对它的期望也会越来越强烈,对高考的恐怖心理也会与日俱增,可真的到了走进考场的那一刻,内心应无比的平静。在考场上,不要把面前的考卷看得那么神圣,只要你全身心地去做每一道题目,出色地完成每一次考试,成功怎能不属于你呢?!
(2)积极地自我暗示。心理学研究证明,积极地自我暗示能唤起人良好的情绪,消极的自我暗示能唤起人的不良情绪。考生运用积极地自我暗示调整心态,会收到积极地效果。高考状元们之所以成功,除了他们有扎实的知识功底以外,还因为他们有着优良的心理调控能力。他们对自己大都有着坚定的自信心,尤其是女高考状元们都认为女生和男生一样聪明。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男女之间智力水平总体上差别不大。
2.适度运动,积极休息。
到了高考复习的最后阶段了,要适当地给自己留一段缓冲的时间,要注意"一张一弛",劳逸结合。如果一直把弦绷得很紧,让身体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并不利于高考时潜能的充分发挥。考前复习要有所侧重,只要检查一下重点内容是否基本弄清楚就可以了。所谓重点内容是指:一是老师明确指定和反复强调的内容;二是自己最薄弱的、经常出错的地方。同时还要适度运动,积极休息,临考前夕尽量放松,要经常散散步、看看花草以减轻心理紧张度;听听舒缓的轻音乐来愉悦心情;一定要避免思考过度,筋疲力尽。这段时间里,一方面要减少整体的复习量;另一方面也不能彻底放松,还要适当地作点习题。
3.形成良好的动力定势和生物节律。
严格掌握作息时间,要充分利用白天的有效时间来提高学习效率,每晚至少要保持7个小时的睡眠,中午还要适当的午睡,使学习生活张弛有度,而且还应该自觉地、有目的地调整好自己的学习时间,不要等到晚上就来了精神,到了白天就犯困,应该使头脑清醒的时段出现在白天,从而形成良好的动力定势和生物节律。这样,既可以减少细胞机能的损耗,还能保证高考时间段内处于最佳的竞技状态。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周满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