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长问答:高考前一周的心理调节

(2014-06-03 14:50:45)
标签:

教育

亦君工作室

育儿

热线

      家长问:

      老师,您好!我儿子马上就要高考了,今天离高考还有一周的时间,学校已经放假,校外补课也都结束了,儿子好像有松口气的感觉。我们让儿子作息做些调整, 早睡早起,但他昨天晚上电脑玩到很晚,说是放松一下,我们非常焦急,该怎么办?

 

       亦君工作室答: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如果处于高度紧张的工作压力下, 长期下来作为一种应急机制, 人的大脑中枢会相应建立起高度紧张的思维和运作模式, 如果突然停下来无事可干, 失去原来那种适应高度紧张的心理模式, 反倒不适应。所以许多考生停止学习后, 往往会产生抑郁不安、失落、心慌等不适的心理现象。对此考生与家长都以为是因过度紧张的学习造成的,而不知道是急刹车惹的祸。从应试角度来说, 如果考生在考前一周完全停止学习活动, 也不利于考试时迅速建立应急机制。 据专家介绍,心理学中有一种现象叫“记忆的恢复”, 也就是说, 识记过的内容,如果马上回忆效果不是很好, 回忆效果最佳的时间是在以后的2—3天。比如7号上午考语文,最好4号上午复习;这样既能达到回忆的最佳效果,而且能把学科兴奋点调整到和考试的时间一致。今天离高考还有一周,如何让孩子调整心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有以下几点建议 :
  1、稳住心态,树立信心。
  信心是考生灵魂,信心是高考成功的精神支柱。如果没有必胜的信心,高考就不可能成功。树立信心的方法有:
  (1)以平常心来看待高考。许多经历过高考的学生,事后谈及他们对高考的体会时说,高考不就是高中最后的一套模拟试卷吗?所以,许多事情并不是像想象中的那样可怕。虽然随着高考的日益临近,对它的期望也会越来越强烈,对高考的恐怖心理也会与日俱增,可真的到了走进考场的那一刻,内心应无比的平静。在考场上,不要把面前的考卷看得那么神圣,只要你全身心地去做每一道题目,出色地完成每一次考试,成功怎能不属于你呢?!
  (2)积极地自我暗示。心理学研究证明,积极地自我暗示能唤起人良好的情绪,消极的自我暗示能唤起人的不良情绪。考生运用积极地自我暗示调整心态,会收到积极地效果。高考状元们之所以成功,除了他们有扎实的知识功底以外,还因为他们有着优良的心理调控能力。他们对自己大都有着坚定的自信心,尤其是女高考状元们都认为女生和男生一样聪明。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男女之间智力水平总体上差别不大。
  2.适度运动,积极休息。
  到了高考复习的最后阶段了,要适当地给自己留一段缓冲的时间,要注意"一张一弛",劳逸结合。如果一直把弦绷得很紧,让身体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并不利于高考时潜能的充分发挥。考前复习要有所侧重,只要检查一下重点内容是否基本弄清楚就可以了。所谓重点内容是指:一是老师明确指定和反复强调的内容;二是自己最薄弱的、经常出错的地方。同时还要适度运动,积极休息,临考前夕尽量放松,要经常散散步、看看花草以减轻心理紧张度;听听舒缓的轻音乐来愉悦心情;一定要避免思考过度,筋疲力尽。这段时间里,一方面要减少整体的复习量;另一方面也不能彻底放松,还要适当地作点习题。
  3.形成良好的动力定势和生物节律。
  严格掌握作息时间,要充分利用白天的有效时间来提高学习效率,每晚至少要保持7个小时的睡眠,中午还要适当的午睡,使学习生活张弛有度,而且还应该自觉地、有目的地调整好自己的学习时间,不要等到晚上就来了精神,到了白天就犯困,应该使头脑清醒的时段出现在白天,从而形成良好的动力定势和生物节律。这样,既可以减少细胞机能的损耗,还能保证高考时间段内处于最佳的竞技状态。
    如果失眠,不要硬逼自己入睡,可以用一些小方法诱导自己睡觉,如上床后熄灯,躺下仰卧,做一次舒畅的深吸气,然后徐缓地往外呼气在第二次吸气时,默默地对自己说:放松,放松,这样做的目的是要反复地用一些不致引起自己情绪激动的词语和景象来占据自己的思想,用这个方法来催眠不可急躁,不应急于求成,必要时还可考虑在医生指导下用一些药。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周满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