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失的父母之爱
(2010-05-28 10:08:09)
标签:
家庭缺失父母不安全感妈妈美国教育 |
分类: 爱的教育(新民晚报) |
爱的教育
缺失的父母之爱
刊登于 2010年5月12日 《新民晚报*心理周刊》
记得那次我给辉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中那个十四岁的男孩因为父母分居,从小没有与父亲生活在一起,他一直在心里仇恨自己的父亲;直到有一天,他的父亲突然去世,在整理父亲的遗物时,发现了父亲留给儿子的东西,才突然明白,原来父亲一直在默默地爱着自己。那天我告诉辉,他的父母一定是爱他的,只不过与其他跟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相比,这是一种无形的爱,这种爱不会因为时间、距离而减少。总有一天,他会清楚地看见这种爱,到那时,他就真正长大了。
再次见到辉是在最近,辉在赴美与父母共同生活一年后,与妈妈一起回国探亲。辉的个头明显地长高了,见到我显得很兴奋。他一步不离粘着妈妈的样子,却更像是个三岁的小孩。妈妈告诉我,辉到美国后就像是变小啦,在国内的生活自理能力几乎丧失,做什么事情都要妈妈帮忙。虽然学校离家不远,但每天上学、放学一定要妈妈接送,其他人都不能代替,做作业也要妈妈陪伴。更让妈妈担心的是,辉不允许妈妈与除爸爸之外的男人说话,每次看到,都要大吵大闹一番,直到妈妈保证以后注意才肯罢休。
从心理学方面分析,十岁的辉出现三岁小孩的“退行”行为,是由于他从小父母之爱的缺失。长期不与父母生活在一起让辉内心产生了严重的不安全感,一旦这种缺憾有机会得到弥补,他便像溺水的人抓住了救命稻草,紧紧缠住不放,生怕再次失去。而缠住母亲的最有效方法,就是让他自己变成需要母亲时刻照顾的小小孩。至于对除父亲之外的其他男性的排斥,则是基于他青春期盟动的性意识以及对自己家庭的保护,而这一行为的根源,则还是辉内心的不安全感。因此,这个阶段父母要做的,就是给予辉更多的关爱,只有满足了辉缺失的情感需求,辉的“退行”行为才会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