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指责你"到"表达我"

(2009-12-03 08:04:27)
标签:

记者访谈

育儿

指责你表达我

 2009年10月20日     新闻晚报      对吴亦君老师的采访   

 

  近日,安徽来沪务工的38岁男子喝酒后情绪失控,竟将4岁大的亲生儿子打死。这是一个极端案例,在虐打事件中有醉酒这一导火索。在日常生活中,有的父母会在盛怒之下对孩子动粗,这些父母事后可能很心疼很内疚,但还是会很无奈地抛出一句孩子实在不听话。真是这样吗?如何理解孩子的错误行为?家长的自身处境或是情绪状态是否会左右其行为?如果孩子犯了错,家长能否用正面的力量去影响孩子?

  孩子问题还是父母之责

  刚有孩子时,林女士对自己发誓要好好疼爱孩子,绝对不能打骂孩子。可是,孩子两三岁后,她发现孩子越来越不听话,经常调皮捣蛋。一天,家里马上就要来客人,林女士在拖地板。可是,孩子随后在踢球,把地板弄脏了。林女士生气地说:马上就要来客人了,你怎么那么不懂事,是不是要打你一顿才肯听话!孩子似乎没有听进去,继续玩耍。一怒之下,林女士向孩子打去。可是在此之后,孩子伤心的眼泪,让林女士心痛不已。

  心理学专家指出,在学龄前阶段,儿童会把自己的情绪都表现在外显行为上,他们需要通过成人的反应,来对自己做出判断。

  很多父母认为,孩子最大的问题是不听话。其实,孩子不听话之所以会让父母在情绪上出现很大反应,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因此,父母应该想想,自己是否真正理解孩子的错误行为,或是了解自己的情绪状态。有心理学专家谈到,有的孩子编了故事,会被父母误解为学会说谎了;两三岁的孩子不愿与人分享自己的东西,这正是孩子建构自我的必经过程,此时家长和孩子讲道理是没用的,因为孩子还不能理解;有时,孩子并没有问题,而是家长把对自己或对他人的不满投射到孩子身上;另外,有些父母急于要求孩子懂事,希望他们了解真相,遵循规则。

  用正面力量去影响孩子

  有些父母在惩罚孩子之后,会有一种负罪感,他们不明白如何用正面的力量去影响孩子。儿童心理学专家吴亦君老师认为,家长需要掌握一些语言表达技巧。在教训孩子的话语中,最常用的字眼是。如你怎么能这样做等。其实,这种你的信息带有贬损孩子的意味,传达给孩子一种不被父母信任,在父母心中没有价值的信息。这样的语言表达会引起孩子的反感,甚至可能产生反抗和敌意。比如上文的例子,妈妈生气地说:不要在家踢球,是不是要打一顿才肯听话!家长的这种表述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还可能让孩子的心灵受伤:他感觉自己被骂了,而且面临被打的威胁。

  父母在与孩子沟通时,要表达出对孩子内心感受的关心,并表示相信孩子会尊重理解父母。如果上文中的妈妈会用字来表述,就可能是另一种效果:地板被弄脏了,我好难过,因为我又要拖一遍了。孩子也是有感悟能力的,他会想:我是否做错了,是否有点对不起妈妈的劳动?这样就能让孩子意识到问题所在,可能会激发孩子内心的责任意识。

  当孩子犯错时,家长如果要对孩子实施惩罚,那就要明确惩罚是为了帮助孩子改善行为。家长对孩子的惩罚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不让孩子做喜欢的事情,如孩子在外捣乱,回家后,家长不让孩子看动画片;另一种是让孩子做不喜欢的事情,如罚站等。较之而言,后一种惩罚方式更会让孩子有一种无助感

  孩子犯错,家长还有其他处理方法:向孩子表明立场,提出改正方案供孩子选择;让孩子体验错误行为的自然结果;表达对孩子的期望等。心理学专家强调,最重要的还是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让孩子感受到父母之爱,本能地知道父母让我做的事情都是为我好

                                                        记者   焦晓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折翅的燕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