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旧友〕印象•徐伟(之二)在光影中造梦

(2008-08-27 13:41:05)
标签:

旧友

在光影中造梦

黑与白

真实虚幻

瞬间永恒

摄影家徐伟

文化

时尚

分类: 花间魅影-人物

    秋天的一个雨夜,音乐伴着畅想,不知是哪个音符触动了我的思绪,似乎灵魂正呼唤着原始的依托,大地寻找着离家的游子。自我的生命意识溶入了乐曲中的山间小溪,好象光影落在相纸上的些许响动,在空旷心宇间汇聚成了壮美画卷。
    在音乐的感染下,我用相机诉说心灵中的影象结构和情节,模特演变出的各种姿态穿过镜头,越过快门落在感光胶片上。
    音乐还在回响,情绪开始淡化,望着待冲的胶片,就像秋天的果实即将瓜熟蒂落。

                                          ——引自徐伟《大众摄影》上的一篇文章 

 

             〔旧友〕印象·徐伟(之二)在光影中造梦

   

    徐伟不喜欢别人写他。遇采访,谈及自身,他往往三缄其口。别人都说他傲,其实只是性格使然。

    他得过的奖,不计其数;他的名字,在摄影界耳熟能详。你只要打开google的搜索引擎,输入“徐伟人像”四个字,就会出来无数个条目。拣一条最简短的吧:1998年创办徐伟人像摄影工作室(现野斑马·徐伟人像摄影工作室),当年获中国第九届艺术影展银奖。1999年获中国人像摄影十杰称号,2001年获中国第十届艺术影展银奖、铜奖。现为中国人像摄影协会会员、国家级评委、亚太区人像摄影技术顾问……他被称为中国摄影界的“黑客”,他本人也像谜一样,让人猜测。坊间传说,他身边美女如云,本地的外地的圈里的圈外的知名的不知名的美女们为了一睹他的风采、得到他亲手拍的照片,不惜排队等候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

    与他的“总经理”头衔相比,他更喜欢“摄影师”这个称号。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只是一个干活的。而他的朋友说,他是摄影师中的特例。   

 

黑与白的传奇

    徐伟是一个传奇。

    他改变了人们对摄影作品一贯的评判标准:当几乎所有的摄影家都在表现他们的所见之时,他却在追求着更为深入的感觉——独特的摄影本体语言,独特而简练的戏剧性情节,展现对人和自然关系的独特理解,反映生命的存在价值,强烈的视觉和情感冲击力……他的作品不仅是一个瞬间,更是一段保有内涵的故事。他那光影语言和融合思考与创造的艺术风格被认为是”用摄影来绘画”,是灵魂的语言。

    〔旧友〕印象•徐伟(之二)在光影中造梦尽管他对艺术始终抱着灿烂的想象力,尽管他的镜头展现着万紫千红,但他的最爱还是黑与白。纯净简洁的黑白一直是徐伟向往的最高境界。有人邀约而拍摄的作品,当然还是彩色居多,但是,那些为自己而拍的照片,便几乎是黑白的世界。“黑白两色便足够了。我的眼中所见是黑白,我的梦境是黑白,我的记忆也是黑白……黑白,是我内心的颜色。我对黑白影像的依恋犹如心中日月。

   “彩色具有亲和力,更能引起共鸣和认可,是山明水秀、唇红齿白的靓丽;而黑白则给人一种流年似水、红颜伤逝的感叹,因而人们需要分外努力地去观察和体味。”但是,用照相机“写作”的徐伟更多的时候还是选择了那支黑白的笔。无论黑白和彩色,都是一种寓言。徐伟真实的语言是黑白——他在楠溪江拍人体,在西藏拍朝圣者,用的都是黑与白,因为“黑白让我们看到潜在的世界”。

 

真实的虚幻

    徐伟的作品,亦真亦幻。每个人眼中的那粒沙,〔旧友〕印象•徐伟(之二)在光影中造梦都是一个全然不同的世界。在我看来,那一幅幅作品就像是一个个梦境,而徐伟说,那是一个个故事。“滚滚风尘,浮华若烟。能够长长久久不随时间、地点、故事和心情改变的,恐怕就只有可以还原当时真实的照片。我的主角,有时候是女人,有时候是小孩,有时候是孕妇。在光与影中,摄影师要耐心地去捕捉一个人最美最自然的瞬间。每一个人都是上帝的孩子,让那一瞬间永不苍老。”梦也好故事也好,在大自然赐的光线下栩栩如生的,都是最自然的生命。

    照片是事物的真实写照,绘画则是艺术的发挥;前者写实,后者写意。这是通常的观点,亦是徐伟认可的观点。“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摄影师在另辟蹊径。我也在寻求不同的道路。”

   〔旧友〕印象•徐伟(之二)在光影中造梦 镜头的摇曳,图像的拼接,氛围的缥缈……这些“不真实感”便来自于徐伟的想像世界。“我的想像其实来源于真实,想像不是空中楼阁,亦不可能闭门造车。”徐伟的想像源自他自身,他的生活:“一个人的个性、经历、交游,爱什么,恨什么……这许许多多的元素,都是想像和创作的源泉。”

    生活中不经意的小细节,都是能够触发徐伟灵感的小小缪斯:“音乐、文学、电影……很多人和事物都可能触动我的灵感,给我以启示——其中电影给我的触动更加多一点。所有喜欢的事物都会在不知不觉间给我以影响,这些养分聚集在身体内,发酵,酝酿,到了那一时刻便汩汩地流出。”他给我讲起在北京、深圳、香港参与拍摄电影和电视剧的经历,两眼闪闪放光,兴奋得像个孩子。

 

瞬间的永恒 

     徐伟的相机,把眼前触动心弦的那个“一刻”变成了永恒。如果一定要用一句话来归纳,那么是否可以说,艺术大师们所做的,就是在表达自己的心声?区别只是他们用了声音、文字、影像等不同的方法。徐伟的表达,来自真我的内心,只是这种表达并非如作家一般酝酿已久,而是源自一种偶然:“很难讲我到底要表达我的何种感觉,因为这完全要视拍摄那时、那地的情形而定。那是一种瞬间的记录。”

   “美不是我们想找就能找到的。”艺术之美必定要摆脱世俗化的情感界定,在自我审美理念的引导下,把自我的审美想象与情感转化为可视的图像,在图像中完成自我的情感张扬。也正因如此,徐伟从未去刻意寻求。“我从不会去特地经历什么或者体验什么以求获得灵感,因为如果抱有这样的为创作而创作的心理,我就会失去探寻的激情,而我需要这种激情。”他做的只是细细的体味生活,并让那些触动心灵的东西,在潜意识里沉淀。〔旧友〕印象•徐伟(之二)在光影中造梦

  

   “生活是一场旅行,我积累着点点滴滴,捕捉这瞬间的灵感。”但是,一旦这瞬间定格在徐伟的胶片上,它便成为了一种永恒。“时间是一头怪兽,它让我们失去所有;而我的照片就是我抗争——记录那一秒钟的事情,并保有那一秒钟的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