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为那些坚持自我的创意先锋们所演绎的生活方式而叹服。他们散布于各个不同的行业领域,不停地自我求索,将个人身上所独具的个性特点发扬光大。
自我意识的精神力量是强大的,就像“徐伟视觉”之所以能够带给人们强悍的视觉冲击力,正是源于他所拍摄的人像强调了人物身上的自我精神。影像里深透的“徐伟风格”,使得人们能够轻易地把“徐伟出品”从一大堆照片中筛选出来。与众不同只因提倡了独存自我,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在外露的人物风貌里窥见“这一个我”,并把这种概念加以放大,是“徐伟视觉”令人惊艳的原点。
经常有很多的外地顾客从很远的城市专门来到郑州,预约徐伟拍摄一组个人照片。其往返机票和食宿上的花销,甚至比所拍摄照片的价钱还要高。顾客这样不计“成本”的消费心理,仔细研究其实不难理解:人们已经看腻了印刷品般复制的千篇一律的人物造型,必须有更崭新、更率性大胆的表现方式来帮人们塑造一个能够区别于众人的“自我”。顾客认为“徐伟出品”能够将真实清晰的自我跃然于相纸之上,让观者能够真切的窥视到人像背后的内心情感。被摄者独具的个性被淋漓尽致地表达,被艺术化地放大,而且深信这种仅属于“自我”的东西是在另一个人身上无法呈现和模仿的——这,才是“徐伟视觉”真正的魅力所在。
春天来的时候,抑郁了一冬的女友让我陪着去“徐伟视觉”拍写真,又见到徐伟的女儿雯雯,她已从北京舞蹈学院毕业,即将赴新西兰留学,学习现代舞编导。看到她,我不由感叹:岁月真如白驹过隙。那个羞涩的、花骨朵般的小女孩已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大姑娘,她的模样,是我已逝青春的定格。对她的艳羡,饱含着对自己青春岁月的缅怀。于是,就有了再次拍个人写真的想法(这已是请徐伟拍的第四套了)——明明知道人生的轨迹,红颜成白发,但不肯放手的,还是一颗律动的心啊。
拍摄是一个诗意的过程,犹如一次主题旅游——驱车七百多公里前往徐伟的日照海石园摄影基地拍摄海景。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徐伟为我拍摄的照片)
正是春天,桃花岛鲜花盛开,下着温柔的雨。浪花冲击礁石,卷起千堆雪。潮湿的风吹过海面,我听到太阳照在海浪上的声音。海水漫上来了,雪浪花美丽地飞。我心里有太多的感慨与抒情,怎么也找不到拍摄需要的状态和感觉。为了调动我的情绪,让我更快地进入规定情景,徐伟特意用便携式录音机放音乐,萨拉·布莱曼天籁般的声音穿透大海,他在镜头里看我,我在波光中凝视他,彼此心领神会,心灵在海浪和波涛中产生了共鸣,仿佛得到神的启示,拍摄非常顺利和尽兴。这情景让我想起一个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摄影师(原谅我记不清名字了)说过的一句话——一个好的摄影师,绝对是一个优秀的导演和调情高手,可以将模特的潜质开发出来。
大海波涛翻涌,晚霞在天边盛开,有一群向西归鸟。罗大佑的歌声从天光日影中缥缈地传来:
遥远的路程昨日的梦以及远去的笑声
再次的见面我们又经历了多少的路程
不再是旧日熟悉的我有着旧日狂热的梦
也不是旧日熟悉的你有着依然的笑容
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我们
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回忆的青春
…… ……
(徐伟镜头里的我)
我对徐伟说:这是罗大佑的,也是我们的“光阴的故事”。摄影艺术以无限的信仰,安抚了你的灵魂;也以强大的力量,留住了我们生命中的某些时刻。
他给我回放拍的片子,穿越时间的流年碎影,我看到照片上的女子,目光恬淡,面容平和,贞静安详。
光阴的流转抹去了容颜的稚嫩,岁月的沉淀带走了躁动的青春。当梦想的鲜花在生活的掌心慢慢凋零,当缤纷的音符在生命的琴弦上缓缓飘逝,徐伟的镜头为我保留下了最美好的时光记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对自己说:毕竟曾经有过,曾经绚烂,曾经执着。当青春成灰,而记忆火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