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群星闪耀时3》-亨德尔
(2022-03-16 09:03:48)
标签:
读书 |
分类: 原创 |
第三日,伟大的音乐家亨德尔
《 人类群星闪耀时》
截取的都是历史片刻,或者事件,或者人物。它的精彩之处在于,没有铺垫,直上最高峰或者最谷底,直面人物或者历史事件的“巅峰”或者“谷底”,所以,只要拿起本书,直入精彩,这是博人眼球的地方。
凡是“最”的时候,都是发生转变的时候,《易经》的眼光,阴极必阳,阳极必阴,反者道之动,这是世间万物转变的永恒规律。转变的瞬间也是最精彩的时刻。
感叹,这本书在我书架上躺了那么久,我才得以拿起它,不是不感兴趣,而是实在没时间。其实还是不够爱。
感谢竞奚老师,很喜欢这本书。
亨德尔的部分,写了亨德尔人生的两次“绝处逢生”,其实,是他的两次濒临死亡:一是肉体的中风,二是精神的崩溃。
本片一开头,就写了亨德尔的一次暴怒引起了身体的中风,书中写到亨德尔气得青筋暴起,这当然要坏事,暴怒真的会中风的。
这次中风让他躺了四个月,硬是在医嘱只能泡三个小时温泉的极点挑战泡九个小时,愣是恢复了健康。恢复了创作的生命力,激情再次喷薄而出。
第二次“绝处逢生”,是亨德尔的精神崩溃。社会大环境导致他的事业进入低迷期,没有人需要音乐,他无所事事,行尸走肉。直到有一天,一个人送来歌词,让他谱曲,他先是嘲笑,其次是拿起歌词,接着是震撼,最后是接连三周疯狂地创作,三周后他一头倒在床上,睡了近20个小时,吃了很多东西,他再次复活。
这首曲子就是《弥赛亚》,宏大、震撼,富有激情。
《哈利路亚》就是本书中所讲述的清唱剧《弥赛亚》的第二部的大合唱,
哈利路亚是希伯来语,
“哈利路 ”在希伯来语中是“赞美”的意思,而“亚”是“耶和华”的简称。
歌词只有简单的几句,反复称颂的是“将荣耀归给主,赞美救主“,气势恢弘磅礴,撼人肺腑,感人至深。
百度搜索:
哈利路亚即为你们要赞美耶和华。
1743年,《弥赛亚》在伦敦上演时,据说当时的英皇乔治二世也亲临了剧院。当听到第二部分的《哈利路亚大合唱》时,国王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站立起来听完了全曲,其他人见状也一同站立起来。从此听众当听《哈利路亚大合唱》时,便会自动站立,这成了一直流传至今的传统。
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George Friedrich
Handel,1685年~1759年),出生于德国哈雷,巴洛克时期英籍德国作曲家。
1702年,进入哈雷大学法学院学习。1703年,加入汉堡剧院;在此期间,陆续创作了《阿尔米拉》《尼禄》等在内的首批歌剧 [1] 。1706年,赴意大利,在此期间结识了科雷利、A·斯卡拉蒂等音乐家,熟悉了意大利歌剧和器乐音乐风格及写作技巧。1710年,返回德国,任汉诺威宫廷宫廷乐长;任职期间,曾于1710年与1712年两度赴英国,其歌剧受到英国王室和贵族的欢迎,遂留居不归。1726年,加入英国籍;并在18世纪20年代,进入歌剧创作的成熟时期,创作并上演了《罗德琳达》《亚历山德罗》等歌剧 [2] 。1733年,转战清唱剧创作;同年,其清唱剧《底波拉》《德波拉》首演 [3] 。1741年,最后一部歌剧《戴米达亚》上演。1742年,清唱剧《弥赛亚》首演。1749年,管弦乐作品《焰火音乐》首演。1759年,在伦敦逝世,享年74岁 [4]
前一篇:《易经·系辞下》第二章
后一篇:《易经·系辞下》第四章

加载中…